本报告旨在深度剖析浙江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会稽山”)在2025年的发展前景与核心亮点。分析表明,公司在2024年取得的强劲业绩并非行业周期性回暖所致,而是其向高端化、渠道创新化战略成功转型的直接成果。展望2025年,会稽山有望凭借其已验证的战略路径,进一步巩固并扩大竞争优势,从而可能引发市场对其内在价值的重估。报告的核心观点聚焦于三大层面:第一,高毛利的中高档产品已成为公司业绩的结构性主导力量;第二,线上渠道的爆发式增长正构筑起第二增长曲线;第三,相较于其主要的国有企业竞争对手,会稽山所展现出的民营企业战略敏捷性与执行效率,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老发酵酒之一,拥有超过25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独有的“国粹”级酒种 。然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未完全转化为市场优势。长期以来,黄酒行业被地域、场景和消费群体的三重枷锁所束缚,陷入“存量博弈”的困境。
首先,市场规模和地域局限性是其根本制约。黄酒在中国整体酒水市场的销售额占比不足2%,市场认知度和普及率极为有限 。消费市场高度集中于江浙沪地区,这一区域的销售收入曾一度占据全国的近半壁江山,导致其品牌影响力难以向全国范围有效辐射 。
其次,消费场景单一固化。在众多消费者的认知中,黄酒的角色被局限于烹饪用的料酒,或是具备保健功效的养生酒,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日常饮品的消费场景 。与“西餐配红酒、烧烤配啤酒、商务宴请配白酒”的固有消费心智相比,黄酒始终未能找到普适性的社交饮用场景。
最后,消费群体面临老化危机。黄酒的主流消费者多为江浙沪地区4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被贴上了“父辈酒”、“长辈酒”的标签,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导致消费群体出现断层风险 。
尽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新消费浪潮的兴起正为黄酒产业的“增量突围”带来结构性机遇。过去被视为弱点的特性,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正转变为独特的竞争优势。
“微醺经济”的崛起为低度酒饮打开了广阔空间。当代年轻消费者追求轻松、社交化的饮酒体验,对低度、健康的酒品需求日益增长 。黄酒温和的口感与较低的酒精度,恰好契合了这一趋势。特别是以酒馆为代表的新兴消费渠道正快速扩张,据预测,2025年中国酒馆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75亿元 。这一新兴场景为黄酒的年轻化、时尚化创新提供了理想的试验田。
与此同时,“国潮文化”的盛行,让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品牌迎来了复兴契机。消费者对本土文化和民族品牌的认同感空前高涨,这为拥有2500年历史的绍兴黄酒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背书 。能够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品牌,将在这波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黄酒曾经的“传统”标签,如今正转化为“文化底蕴”的宝贵资产,为品牌价值提升注入了新的动能。
黄酒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由少数头部企业主导,其中,作为国有企业的古越龙山和作为民营企业的会稽山之间的双雄对决尤为引人注目 。这一竞争格局的核心动态正在发生深刻演变:传统的行业领导者古越龙山,在经营上更侧重于守成和维稳;而会稽山则凭借其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化的决策机制,正以挑战者的姿态,通过一系列锐意进取的战略,积极争夺行业领导地位 。这场“守”与“攻”的博弈,将决定黄酒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4年,会稽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公司不仅实现了16.31亿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更是取得了双位数的增长,业绩表现紧追行业龙头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提出了2025年力争酒类销售同比增长15%—20%的积极目标 。这份业绩不仅体现在营收的增长上,更体现在增长的质量和结构性优化上,其背后的驱动力值得深入剖析。
会稽山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源于其坚定不移地向高附加值产品结构升级的战略。2024年,公司中高档黄酒的营收达到10.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29%。这一部分的毛利率更是高达61.57%,较上年提升了6.8个百分点,远超普通黄酒34.62%的毛利率水平 。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高档产品高歌猛进的同时,公司普通黄酒及其他酒的营收同比下降了7.94% 。这一“降”一“升”之间,并非业务的衰退,而是公司成功执行“战略性产品置换”的明确信号。这表明管理层具备清晰的战略定力,愿意主动牺牲部分低毛利的市场份额,将资源集中投向高利润、高增长的领域。这种以牺牲“低质量收入”换取“高质量利润”的做法,是企业战略转型成功的有力证明。高毛利的中高档产品线,正如同远航巨轮的“压舱石”,在稳定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同时,为其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会稽山成功打破了黄酒行业长期依赖线下传统批发的模式,在线上渠道取得了决定性突破。2024年,公司中高档黄酒的线上销售额实现了接近90%的惊人同比增长,达到1.7亿元。线上渠道对总营收的贡献率也从上一年的基础上提升了4个百分点,达到10.4% 。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公司对数字化营销的深刻理解和高效执行。通过电商平台升级、直播带货等贴近年轻人的营销方式,会稽山不仅卖出了产品,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数字飞轮”效应。第一步,通过线上渠道直接触达消费者,绕过传统经销商,获取第一手用户反馈。第二步,这些宝贵的数据精准地指导了产品创新,催生了如气泡黄酒等爆款单品,该产品在2024年“618”期间单品销售额便突破千万元 。第三步,这些成功的创新产品又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涌入线上平台,从而产生更多数据,进一步加速产品迭代和市场响应,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增长闭环。线上业务,正无可争议地成为驱动会稽山未来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会稽山的战略核心是其精心构建的“会稽山+兰亭”双品牌、双事业部运营模式 。这一模式旨在实现市场覆盖与品牌拔高的双重目标。主品牌“会稽山”继续巩固其在大众市场的广泛认知度和基础份额,而“兰亭”品牌则被赋予了冲击高端市场的特殊使命。通过赋予“兰亭”品牌“国宴的选择”等核心价值叙事,公司成功地为其注入了尊贵、稀缺的品牌内涵,有效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 。这种区隔化的品牌运营,使得公司既能向上突破价格天花板,又不会稀释主品牌在传统市场的根基。此外,公司还管理着乌毡帽、西塘、唐宋等多个品牌,形成了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品牌矩阵,以满足不同消费层级的需求 。
面对行业消费群体老化的核心痛点,会稽山并未寻求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采取了更为成熟的“产品组合拳”策略,在高端化和年轻化两个维度上并行推进。
在高端化赛道,公司重磅发布了全新的高端产品组合——“兰亭标准版、兰亭大师版、兰亭1993版、兰亭280周年纪念版” 。这一系列产品构建了清晰的价值阶梯,其目标不仅是满足高端饮用需求,更在于开拓礼品、收藏和顶级宴会等高价值场景,从根本上提升黄酒品类的价值认知。
在年轻化赛道,公司则大胆创新,推出了“002高度黄酒”、“干纯18”等新款黄酒 ,以及备受市场欢迎的气泡黄酒 。这些产品以其新颖的口感、时尚的包装和更低的饮用门槛,充当了吸引年轻消费者进入黄酒世界的“入口”。通过高端产品拔高品牌形象天花板,再以创新产品拓宽用户基础,这种双管齐下的产品布局逻辑,展现了公司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
在“国潮”风行的当下,品牌背后的文化底蕴成为链接消费者的重要纽带。会稽山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的“雲集酒坊”,其产品更是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为绍兴酒赢得了第一枚国际金奖 。公司正积极地将这些深厚的历史资产 转化为鲜活的品牌故事,而非尘封的史料。例如,“兰亭”二字本身就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极具分量的符号,会稽山通过将其产品化,成功地将文化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这种文化赋能的策略,让品牌在年轻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有故事”、“有底蕴”的独特认知,从而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
会稽山与古越龙山在财务数据上的表现差异,直观地反映了两家企业在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上的差距。2024年,会稽山酒类产品的整体毛利率为52.75%,而古越龙山的相应数据为37.46%。在决定未来增长潜力的中高档产品领域,差距更为悬殊,会稽山的毛利率高达61.57% 。
这种量化数据的背后,是两者在企业体制和经营风格上的本质不同。酒业专家欧阳千里将作为民营企业的会稽山形容为“小步快跑”,决策灵活,执行迅速;而将作为国有企业的古越龙山形容为“大开大合”,在决策中常陷入“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考量困局 。民营企业的市场化机制赋予了会稽山更强的活力和更高的运营效率,使其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并抓住机遇。
两家公司的战略路径已然分野。会稽山的战略清晰而专注——“坚定地走高端化、年轻化的路线” ,是一种主动出击、开拓市场的“精准快跑”。
相比之下,古越龙山的战略则显得更为被动和防御。公司不仅连续多年未能完成自己设定的相对保守的业绩目标,近期还不得不发布通知,禁止经销商线上销售其部分高端产品,以维护濒临失守的价格体系 。这一举措恰恰暴露了其在线上渠道管理和高端产品市场接受度方面面临的困境。其高端产品在线上平台的销量寥寥,与会稽山线上业务的火爆形成了鲜明对比 。
这种战略分野揭示了两者对现代商业环境理解的深层差异。会稽山将线上渠道视为品牌建设、用户获取和数据反馈的增长引擎,是主动进攻的利器。而古越龙山则更多地将其视为对传统渠道价格体系的威胁,采取了市场收缩的防御姿态。在2025年,这种主动进攻与被动防御的战略差距,预计将进一步转化为市场表现的差距,使会稽山在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全新的“兰亭”高端系列产品在2024年才全面推向市场 ,2025年将是其市场渗透和品牌建设的第一个完整年份。随着分销渠道的拓宽和消费者认知的加深,这一高毛利产品线有望延续其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公司利润持续释放的核心驱动力,进一步优化整体盈利结构。
全国酒馆渠道的快速扩张为黄酒提供了全新的消费场景 。会稽山所储备的气泡黄酒等年轻化、创新型产品,与酒馆渠道的消费氛围和用户画像高度契合。若能成功切入这一赛道,将为公司打开一个独立于传统餐饮和商超之外的、极具潜力的新增量市场。
随着“兰亭”品牌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以及公司作为行业创新引领者的形象日益巩固,会稽山的整体品牌势能将得到显著提升。这将赋予公司更强的市场议价能力和对渠道的掌控力,不仅能支撑现有产品的价格体系,也为未来推出更高价值的产品奠定了基础,从而保障利润率的持续改善。
会稽山的增长战略越来越依赖于高端消费市场的景气度。如果宏观经济出现显著波动,可能导致消费者缩减非必需开支,出现消费降级的现象,从而对“兰亭”系列等高价位产品的销售造成冲击。
尽管会稽山目前在与古越龙山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但竞争对手绝不会停滞不前。此外,黄酒不仅要面对行业内的直接竞争,更要与其他酒类争夺消费者的有限预算和饮用场景。白酒、啤酒、葡萄酒等成熟品类拥有更庞大的营销预算和更稳固的消费习惯,对黄酒构成持续的跨品类挤压 。
黄酒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糯米等谷物,其价格易受市场供需和农业政策影响而波动 。同时,高端年份黄酒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陈年原酒作为储备,这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也对企业的库存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原材料价格的突然上涨或陈年酒库存管理不善,都可能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和利润空间构成压力。
综合分析,2025年的会稽山不应再被视为一家传统的黄酒生产商,而应被评估为一家在历史悠久的传统品类中,成功执行了教科书式品牌重塑与现代化转型的消费品公司。
公司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战略方向——高端化、年轻化和数字化渠道创新,并且在战略执行层面展现出远超主要竞争对手的效率和决心。2024年的财务数据并非偶然,而是公司盈利能力发生结构性改善、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增长周期的先行指标。
核心投资论点在于,当前市场可能尚未完全消化会稽山在盈利结构、品牌价值和行业竞争地位上的根本性改善。展望2025年,随着其高端产品线持续放量、新兴渠道逐步打开,以及与竞争对手的业绩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市场对公司的价值评估体系或将迎来一次深刻的重构。会稽山不仅在赢得一场市场份额的战斗,更在尝试改写整个黄酒行业的竞争规则与未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