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传导才刚开始,稀土行情远未结束!
导语
10月10日,北方稀土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同比上涨近四倍。
市场却一度出现分歧:有人说“高增长低于预期”。
但真相是——这只是上游利润传导的起点。
四季度稀土精矿价格暴涨37%,标志着第二阶段利润周期的开启。
稀土的价值重估正在进行,要让稀土卖出“稀”的价值,而不是“土”的价格。
一、结论先行:稀土行情仍在上行通道中
市场对三季报的解读忽略了一个关键逻辑:
上游稀土企业的利润释放存在天然滞后性。
稀土氧化物与金属的涨价,需要经过中游加工环节与库存消化,
最终才能传导至北方稀土的财报端。
而四季度精矿暴涨37%,不仅坐实了政策的延续性,也预示着——
行情正在“逐级抬升”,利润将继续向上游集中。
二、三季度财报:传导的起点,而非顶点
北方稀土三季度同比增长近四倍,已属亮眼表现。
但很多投资者误以为“低于预期”,实际上:
三季度销售仍包含上半年低价订单;
七月起稀土价格持续高位,但利润尚未完全传导;
真正高利润周期将出现在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
三季报不是高潮,而是利润传导的起点。
三、用“口罩周期”理解稀土传导机制
口罩周期是理解稀土行情最好的类比。
(1)第一阶段:终端暴利期
疫情初期,口罩价格暴涨,最赚钱的是接近终端的渠道商。
对应稀土行业,这一阶段的受益者是
中下游磁体、磁材、永磁加工企业,
他们手握低价库存,在稀土价格飙升时获利最大。
(2)第二阶段:原料提价期
当库存消耗、需求持续,口罩原材料与设备价格大涨;
稀土行业现在正处于这一阶段:
四季度稀土精矿上涨37%,上游正式进入利润周期;
中游低价库存见底,只能采购高价氧化物与金属。
利润开始从中游向上游传导。
(3)第三阶段:供需再平衡与周期高位期
口罩周期的结束不仅是产能的扩张更是外部环境根本改变——疫苗普及、毒株减弱、群体免疫形成,
需求迅速萎缩而供给持续增长,最终价格崩塌。
稀土却完全不同。
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供给端受政府配额、环保政策和技术壁垒三重限制;
同时,需求端仍保持高景气——新能源、风电、储能、机器人等领域持续放量。北方稀土高层答调研问:稀土氧化物、金属需求保守每年10%增长。
这意味着稀土不会重演口罩暴涨暴跌的宿命,
而会在政策保护与需求增长中形成**“高位稳态”格局**。
利润也将稳步向上游龙头集中。
四、现实验证:政策与供需共振
政策面:国家强化“保护性开采、总量控制、价值提升”。
配额持续集中于龙头企业,北方稀土占比最高,享受政策红利。
需求面:轻稀土需求每年增长约10%,
新能源车、风电、节能电机、储能等产业高速增长。
价格面:
SMM数据显示,7月至今稀土氧化物与金属价格维持高位。
虽然9月末采购放缓,但仅因中游库存未消化完毕。
四季度精矿提价已锁定上涨台阶,下一轮价格上行已在路上。
五、展望:利润传导仍在中途,价值重估正在进行
稀土的上涨,不只是周期反弹,而是产业格局重塑的结果。
随着中游库存消耗完毕,市场被迫以高价采购,
稀土氧化物与金属价格将进一步抬升,
上游企业——尤其是北方稀土,将成为利润集中兑现的最大受益者。
这场利润传导才刚过半程。
六、总结:稀土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利润周期
三季度:传导启动期(中游先受益)
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上游兑现期(北方稀土受益最大)
政策与需求共振,价格稳中有升
稀土行情远未结束,仍处于“逐级抬升、结构优化”的主升浪。
“要让稀土卖出‘稀’的价值,而不是‘土’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