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我买在了地平线,没想到只是站上了天台的第一级台阶。
我买入福斯特后的日子,就像被塞进了一台开了省电模式的“织布机”。股价在15元上下开始了令人窒息的高频震荡:今天涨3分,明天跌5分,K线图拉长了看,活脱脱一条濒死的蚯蚓,在微不足道的空间里扭来扭去。
而外面的世界,依旧是AI的狂欢节。小丽持有的“CPO总龙头”又双叒叕涨停了,她办公桌上的奶茶从蜜雪冰城升级到了喜茶。大壮信仰的“中特估”虽然慢,但也像老牛爬坡,稳中有进。每天的晨会,几乎成了他们的业绩表彰大会。
“默哥,你的‘光伏码头’咋样了?有船靠岸了吗?”小丽端着新出的“芋泥波波”,吸管戳得啪啪响,语气里的揶揄毫不掩饰。
大壮则用过来人的口气拍拍我:“李默,认清现实吧。新能源的周期过去了,现在是科技和国改的天下。你这叫……逆势而为,吃力不讨好。”
我嘴硬:“你们懂什么,价值投资需要耐心!这叫‘蹲守’!”
但心里已经开始打鼓。打开炒股软件,看到福斯特那死水微澜的走势,再对比AI板块那几乎90度向上的冲天炮,一种巨大的焦虑和自我怀疑像潮水般涌来。我甚至开始怀疑那个“光伏技术老兵俱乐部”是不是个大型的、精心策划的“杀猪盘”现场,专门骗我这种试图寻找“价值洼地”的傻子。
真正的“坠入黑暗”,是从一条行业新闻开始的。某光伏组件龙头宣布大幅降价清库存,打响了价格战的第一枪。整个光伏板块应声大跌,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福斯特,我这艘“皮实耐操的航母”,不仅没能独善其身,反而像被凿穿了船底,股价开始了毫无抵抗的阴跌。
15元……14.5元……14元……
亏损开始变得具体。从几千块,到几万块。每次打开账户,那抹刺眼的绿色都像是在嘲笑我的天真。晚上回到出租屋,连吃预制菜都觉得不香了。楼下快递小哥的呼喊声,以前觉得是生活气息,现在听着都像催命符——“李默!有你的件!”——我总幻听是券商发来的“补充保证金通知”。
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妈突然打来视频电话,背景音里是我小侄女背诗的声音:“床前明月光……”
“小默啊,”我妈语气担忧,“我听你张姨说,最近股市不好?她儿子炒那个什么AI,都亏了不少。你那个……还好吧?”
我强装镇定:“妈,我好着呢!我买的股票稳得很,是长线投资!”
“哦哦,稳就好。钱不够花跟家里说啊,别亏待自己。”我妈顿了顿,又补了一句,“你张姨说,现在最火的是那个叫……AI是吧?你要不要也看看?”
连我妈都开始给我推荐AI了!
论坛里,“悲观主义者老李”的言论开始占据上风:“看吧,我说什么来着?价格战一起,谁也别想好!FST胶膜是好,但组件厂都没利润了,还不得拼命压榨你供应商?”
连“技术宅老王”的发言都少了,偶尔冒泡,也只是贴一些晦涩的技术参数,不再有力排众议的底气。
“消息灵通老张”带来的也多是坏消息:“听说T厂在测试二线胶膜了,价格便宜不少……”
恐慌在蔓延。福斯特的股价跌破了13元,向着12元滑去。我的亏损幅度超过了20%。那15万块钱,是我工作几年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家当,是我计划中未来生活的启动资金。现在,它正在我眼前一点点蒸发。
深夜,我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天花板。窗外城市的霓虹透过没拉严的窗帘缝隙,在天花板上投下一道冰冷的光带。我一遍遍问自己:
我是不是真的错了?
是不是这个市场根本不存在什么价值,只有故事和风口?
我守着这份无人问津的“坚信”,到底有什么意义?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人走在一条漆黑的隧道里,一开始还相信前方有光,但走了很久很久,不仅光没看到,连身后的入口也消失了。四周是彻底的、令人窒息的黑暗。孤独和恐惧紧紧攥住了我的心脏。
最绝望的时候,我甚至不敢打开交易软件。我把APP图标拖到了手机屏幕的最后一页,仿佛这样就能逃避现实。我试图用工作麻痹自己,但写出来的文案都带着一股绝望的气息:《从入门到放弃?一个运营的自我修养!》。
偶尔,我会点开外卖软件,看着隆江猪脚饭的图片发呆。买入福斯特的那天,我吃的就是它。现在,我连加个卤蛋都觉得奢侈了。
难道,“新希望”的尽头,真的只能是“坠入黑暗”吗?我的金矿,难道只是一座精心伪装的坟墓?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准备第二天一早点击“卖出”按钮,承认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时,我的手机屏幕亮了。是一条微信消息,来自那个几乎快被我遗忘的、在光伏厂工作的远房表弟。
消息很短,只有一句话:
“默哥,奇怪,最近我们生产线上的FST胶膜用量,好像还变多了点。”
这条消息,像一粒微不足道的火星,掉进了我内心已被绝望浸透的干柴堆里。
但,它能点燃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