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厚垫 + 瘦身转型进入验证期:现金/定存近 ≈28 亿元,短债极轻;门店网络“关停低效 + 轻量店型(Pure/Green)”带来FCF由负转正。
估值锚按你指定的 A 口径:OPM=10%、PE=15x、税率25% ⇒ 合理市值 ≈ 1.125 × 当年营收。
若两年后营收在 49–60 亿元区间,对应股权市值 ≈ 55–67 亿元(折港币约 62–74 亿)。核心变量是:同店动能、三大费用率(材料/人工/租金)。
现金池:2024/12/31 现金及等价物 ≈5.8 亿、定期存款/存单 ≈21.1 亿,合计 ≈26.9 亿;2025H1合计约 ≈28 亿。
流动负债 ≈11.5 亿,结构以应付类 ≈5.3 亿、合同负债 ≈2.2 亿(预收、偏递延收入)和一年内到期租赁负债 ≈3.2 亿为主;短期银行借款 ≈0.5 亿。
租赁负债总额 ≈14 亿(含流动和非流动),估值做EV时应计入;用于“短期安全垫”判断时更看流动部分。
应收账款很小(约 0.27 亿,账龄健康)。
解读:受限资金极少、短债轻,现金对流动项覆盖充裕;但从估值看,要把租赁义务算进EV,避免把“净现金”高估为“净净现金”。
2024 年:OCF ≈2.0 亿、CAPEX ≈3.0 亿 ⇒ FCF ≈ -1.0 亿(仍有翻新/结构调整投入)。
2025H1:OCF ≈1.38 亿、CAPEX ≈0.07 亿 ⇒ FCF ≈ +1.32 亿(边际显著改善;主要来自CAPEX大幅收紧 + 门店优化)。
毛利/费用结构:材料率自 2024 年 ≈36.8%降至 2025H1 ≈34.1%;租金强度随关停与谈租下降;一次性减值拖累明显回落。
结论:在不重启重CAPEX的前提下,全年维持正向FCF的概率较高,但改善非线性,对同店动能敏感。
材料、人工、租金 决定底盘;配送费随外卖占比波动。
轻量店型的目标就是:提高人效、缩小坪效基准、提高到店自提渗透,从而同步压三项;这是 OPM 上台阶的主路径。
经营利润率(OPM)=10%
有效税率=25%(速算中性;若享优惠,实际ETR可能更低)
市盈率(PE)=15×
净利率 ≈ OPM × (1−税率) = 10% × 75% = 7.5%
结论公式:市值 ≈ PE × 净利率 × 营收 = 15 × 7.5% × 营收 = 1.125 × 营收
关键记忆:在此口径下,合理市值 ≈ 当年营收的 1.125 倍。
两年后营收假设
零增长 营收 49.2亿 ~ 市值 61–62 亿
CAGR +5% 营收 54.3 亿 ~ 市值 67–68 亿
CAGR +10% 营收 59.5 亿 ~ 市值 73–74 亿
已观测的边际改善:材料率下行、租金强度下降、一次性减值消退、CAPEX收紧→ 支撑集团 OPM 向 9–11% 收敛;10% 取中枢稳妥。
直营属性仍在:相较以加盟为主的同业(经营利润率常见 15–18%),奈雪短期很难一跃而至;10% 反映“轻量直营达标”,不过度乐观。
多头逻辑(3条)
净现金厚垫(≈28亿)、短债轻、受限资金极少;
FCF转正,若维持瘦身+低投入,全年正向概率高;
轻量化路径清晰(Pure/Green 等店型 + 到店自提渗透),为 OPM≈10% 提供实现路径。
主要风险(4条)
同店动能走弱、客单承压 → OCF回落;
扩张/翻新提前加速 → CAPEX抬升、FCF再度趋零;
原材料/平台费/租金谈判不及预期,三大费用率回弹;
资本回馈不明(回购/分红缺席),现金折价长期存在。
在“现金守城 + 轻量化执行”得到进一步验证的情形下,用 OPM=10%、PE=15x 的 A 口径作锚,合理市值≈1.125×营收。接下来两季,是否持续正向FCF与费用三项的稳定下台阶,将决定估值从“折价净现金”向“经营修复”过渡的斜率与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