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控股(00031)$
航天控股的关键是新投产的南通康源能不能带来利润增长。
老实说我也不懂IC封装载板、MEMS封装载板这些东西,周末查了些资料,也只能了解个皮毛。
目前决定还是小仓位继续持有,原因如下:
1、PB够低,经营现金流不错,负债率也还行。东莞康源营收和利润有增长。南通康源新厂近几年每年都有在转固,已转固部分的折旧摊销已体现在利润表中,但营收还没开始贡献,在此前提下主营业务利润还是增长的。这样看起来利润是有保底的。
2、东莞康源技术水平跟国际一线比差距较大,但MEMS封装载板水平好像也还行。南通康源是在东莞康源基础上迭代,技术水平上应该是平稳过渡+进一步提升。配合国产替代大趋势,应该有机会的。
3、市值够小,如果南通康源真能贡献利润增长,那估值可以翻几倍。
相当于低价买现货还送一个高弹性免费期权,应该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以下是AI内容查询结果
==================================================
全球及中国IC封装载板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IC封装载板行业作为半导体封装的关键材料,其竞争格局呈现高度集中和地域集中的特点。2023年全球IC载板市场产值达122.2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6%,但市场高度集中,前十大厂商份额占比超过80% 。从区域分布看,韩国和中国台湾占据全球产值的32.7%和27.5%,而中国仅占15.3%的市场份额 。全球前三大企业分别为台湾欣兴电子、日本揖斐电和韩国三星电机,这些企业在技术储备、产能规模、收入与利润等方面全方位领先大陆厂商 。
中国IC载板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6-2023年中国IC载板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5%,高于全球PCB整体产值增长率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达402.75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634.11亿元 。从产品结构看,2023年中国倒装(FC)封装基板产品市场占比达67.5%,其中FCPGA/LGA/BGA产品占比51.5%,市场规模207.54亿元;引线键合(WB)封装基板占比19.0%,市场规模76.72亿元 。
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台湾厂商:欣兴电子、景硕科技、南亚电路板等
日本厂商:揖斐电、新光电气等
韩国厂商:三星电机等
中国大陆厂商:
深南电路、
兴森科技、珠海越亚、东莞康源等
其中,日本厂商在
ABF材料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日本味之素公司控制全球95%以上的ABF材料供应,成为行业关键"卡脖子"环节 。韩国三星电机已实现8-16层高叠层、5μm线宽/线距的ABF载板量产,支持CoWoS、InFO等先进封装工艺,
技术领先 。
IC封装载板行业的技术壁垒与关键成功因素
IC封装载板行业具有显著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壁垒:ABF材料(味之素堆积膜)是高端芯片封装的关键材料,具有高绝缘性、高布线密度、低热膨胀系数(CTE)等特点。线宽/线距可低至5μm/5μm,远超传统BT树脂基板的50μm/50μm,且CTE约为10ppm/℃,与硅芯片(3ppm/℃左右)匹配性更好 。目前日本味之素垄断全球95%以上的ABF材料供应,成为行业关键壁垒 。
工艺技术壁垒:高端IC载板需要高精度制造工艺,包括高层数(20层以上)、细线路(5μm线宽/线距)、超薄层压、微孔钻孔等。一个20层IC载板的制作需要600多道工序,工艺复杂度极高 。良率控制和翘曲控制是技术难点,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
设备壁垒:高端IC载板生产依赖高精度光刻机、CCP RIE刻蚀设备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主要由日韩企业垄断,国产化率不足5% 。设备精度直接影响线宽和线距的实现能力。
客户认证壁垒:IC载板认证周期长,批量供货需要终端客户PCN批准,通常需要6-8个月 。头部封测厂商如
台积电、日月光等对供应商要求极高,认证门槛高。
关键成功因素包括:
研发投入:头部企业年研发投入占比高,如深南电路、兴森科技等企业持续加码研发投入。
产能规模:随着AI、数据中心、汽车电子需求激增,产能规模成为竞争关键。
供应链安全:ABF材料国产化替代进程是突破行业壁垒的关键。
客户资源:与头部芯片厂商和封测厂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是获取订单的核心。
政策支持: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加速技术迭代和产能落地 。
东莞康源电子技术实力、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分析
东莞康源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77年,是中国航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IC封装载板、PCB和FPC产品的工艺研发、产品制造和销售 。公司拥有10万平方厂房、1800名员工,2023年营收位列中国电子电路行业第54位 。
技术实力方面,东莞康源拥有省级研发平台(广东省省级技术企业中心),年研发投入占收入的6%以上,线宽精度达15微米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IC封装载板、MEMS封装载板、HDI、多层刚性/挠性/刚挠性结合线路板等,但尚未突破5微米级高精度技术 。在MEMS封装技术方面,东莞康源达到国际水平,获得广东省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 。
市场地位方面,东莞康源客户主要分布于北美、欧洲、中国及东南亚等地区,但尚未明确进入台积电、日月光等全球头部封测厂供应链 。公司通过了ISO9001、ISO14001、IATF16949等多项国际认证,符合汽车电子等领域的质量要求 。2023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0亿港元,但未进入全球前十大IC载板厂商阵营 。
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区域布局:东莞基地拥有成熟生产线,是公司核心制造基地 。
政策支持:作为广东首批"倍增计划"企业之一,获得地方政府支持 。
资质认证:通过多项国际认证,满足高端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 。
技术积累:在MEMS封装等领域有技术积累,为高端IC载板研发打下基础 。
然而,东莞康源在
高层数载板和
ABF材料应用方面仍存在短板,未突破20层以上高多层载板量产,线宽精度也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如三星电机5μm线宽) 。这限制了其在高端IC载板市场的竞争力。
南通康源项目的战略意义、产能规划与未来发展前景
2022年6月,东莞康源电子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在南通高新区建设高端IC载板项目,标志着公司
跨出珠三角、布局长三角的战略布局 。该项目占地约197.4亩,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 。
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
国产替代:项目建成后将聚焦
集成电路封装载板的研发和制造,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降低对外依存度,推动国内高端IC载板国产化率提升 。
产业链协同:南通高新区已形成深南电路、展华电子等企业集聚的产业链优势,南通康源的加入进一步完善了区域集成电路产业链 。
政策红利:作为江苏省重大项目,南通康源享受进口设备免税、融资支持等政策红利,加速产能落地 。
产能规划方面,一期项目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达产后可年产封装载板24万平方米,预计年销售额13.5亿元 。二期规划尚未公布具体产能,但总投资50亿元支撑长期扩张 。南通康源项目线宽可达15微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应用于集成电路基板、汽车传感器等领域 。
未来发展前景方面,南通康源项目预计2025年Q2开始批量生产,良率已达98.2%(高于行业平均95%+),具备成本优势 。项目建成后将围绕集成电路封装载板,规模达到86万平方米的产能,年销售额有望超50亿元 。
然而,南通康源仍面临以下挑战:
ABF材料依赖:尚未实现ABF材料国产化替代,仍依赖日本味之素进口 。
高端客户认证:尚未明确进入台积电、日月光等全球头部封测厂供应链 。
技术代差:线宽精度(15微米)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5微米),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 。
东莞康源与南通康源在IC封装载板行业的优势分析
东莞康源的优势:
成熟生产基地:东莞基地拥有40余年运营经验,生产线成熟稳定,产品覆盖中高端市场。
资质认证完善:通过ISO9001、ISO14001、IATF16949等国际认证,符合汽车电子等领域的质量要求。
区域政策支持:作为广东首批"倍增计划"企业之一,获得地方政府支持,享受区域产业链配套优势 。
技术积累深厚:在MEMS封装等领域有技术积累,为高端IC载板研发打下基础 。
南通康源的优势:
产能规模扩张:总投资50亿元,规划年产封装载板86万平方米,产能规模显著扩大 。
技术升级:线宽可达15微米,良率达98.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具备一定技术优势 。
政策支持强化:作为江苏省重大项目,享受进口设备免税、融资支持等政策红利,加速产能落地 。
产业链协同:南通高新区已形成深南电路、展华电子等企业集聚的产业链优势,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配套成本 。
市场定位明确:项目定位为"解决集成电路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明确聚焦高端FC类封装载板市场 。
东莞康源与南通康源的协同效应:
区域互补:东莞基地覆盖珠三角市场,南通基地覆盖长三角市场,形成区域互补布局。
产能协同:东莞基地提供稳定产能,南通基地提供扩张空间,共同支撑公司长期发展。
技术协同:东莞康源的技术积累为南通康源的高端IC载板研发提供支持,南通康源的技术升级也可反哺东莞基地。
结论
IC封装载板行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台日韩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在高端领域仍存在明显技术代差。东莞康源作为国内领先企业,在MEMS封装等领域有技术积累,但高端IC载板技术仍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南通康源项目作为东莞康源的战略布局,通过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有望提升公司在高端IC载板市场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
东莞康源与南通康源在IC封装载板行业具备一定优势,但主要集中在中高端领域。在ABF材料供应、高端客户认证和技术突破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以缩小与台日韩企业的差距。南通康源项目投产后,若能保持高良率并获得头部客户认证,有望成为国内IC载板行业的重要力量,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
东莞康源与南通康源的行业地位与优势
1. 东莞康源:差异化技术布局与国际客户积累
技术优势:东莞康源深耕 PCB 行业 40 余年,在 MEMS 封装载板、汽车传感器 COB 金板等细分领域全球领先。例如,其 MEMS 封装载板通过 KN 客户认证,汽车传感器板 COB 封装板服务于森萨塔(
Sensata)、伯恩斯(Bourns)等国际企业,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此外,公司在光电模组载板(用于光迅、
Lumentum)、智能终端软板(用于联想、欧菲)等领域具备国内领先的工艺能力,如软硬结合板的最小线宽 / 线距达 15μm。
客户与产能:东莞康源客户遍布北美、欧洲及泛太平洋地区,2022 年营收超 20 亿元,位列中国内资 PCB 百强前 30 名。其东莞基地年研发投入占比超 6%,通过 IATF16949(汽车行业认证)、ISO27001(
信息安全认证)等多项资质,产能利用率长期保持在 90% 以上。
2. 南通康源:高端产能扩张与国产替代先锋
战略定位:南通康源是东莞康源的全资子公司,由航天国际控股投资 50 亿元建设,专注于高端 IC 封装载板(尤其是 FC-BGA、车规级载板)的研发与生产。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设计年产能 24 万平方米,2025 年中试产,全部投产后产能翻倍,目标跻身国内前三,填补国内高端载板空白。
技术能力:南通康源线宽 / 线距达 15μm(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通过 ISO/TS 16949 认证,产品应用于汽车传感器、集成电路基板等领域,并进入华为、联想等头部企业供应链。其 FC-BGA 载板已具备中阶产品样品制造能力,交付多家客户送样认证,良率快速提升至低层板 90%、高层板 85% 以上。
政策与资金支持:项目获国家开发银行 10 亿元 8 年期银团贷款,资金保障充足。此外,南通作为长三角半导体产业核心区,可依托当地材料、设备产业链降低成本,加速技术迭代。
3. 竞争优势与挑战
优势:
差异化市场定位:东莞康源在 MEMS、汽车传感器载板领域全球领先,南通康源聚焦 FC-BGA 和车规级载板,避开与深南电路、兴森科技的直接竞争,形成互补格局。
产业链协同:东莞康源在 PCB 领域的技术积累(如 HDI、软硬结合板)可反哺南通康源的载板研发,而南通康源的高端产能可承接东莞康源的客户升级需求。
政策红利:南通康源作为航天控股旗下项目,可优先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大基金)、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支持,降低扩产风险。
挑战:
技术差距:在 ABF 载板、高阶 FC-BGA(线宽 / 线距≤8μm)等领域,康源仍落后于兴森科技、深南电路。例如,兴森科技已量产 20 层 FC-BGA 载板(线宽 / 线距 9/12μm),而南通康源尚处中阶样品阶段。
客户认证周期长:国际大厂对载板供应商的认证通常需 1-2 年,康源需加快与三星、台积电等客户的合作进程,以突破高端市场壁垒。
环保成本压力:广东、江苏等地对 PCB 行业 VOCs 排放要求趋严,康源需投入资金升级设备(如改用 65% 水性干膜),可能压缩短期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