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时空复利的第2070篇原创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未来几年,全行业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每年翻番。
嗯,是实话,但这种出货量并不惊艳。
2024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大概在2000-4000台左右。
2025年,预计出货量在1.2-3万台,这就已经翻了不止一倍。
其实目前的购买量,主要是展会啊,实验应用,好奇之类的。
按照这种趋势,未来几年,每年翻番并不难。
尤其是这个行业正在高歌猛进。
但是,看了下机器人的研发最新成果,如果真的要搞人形,最大的难点竟然在硬件。
先说说我对于机器人的观点,机器人肯定是趋势,但未必一定是人形的。
人形机器人的确有优势,就是更像人。如果能成事,那真的是史诗级的超级大市场。
如果每个家庭都配备一个机器人工作,那将是什么样的场景?是必选需求。
但是呢,机器人一定要用人形的么?
人类本身的形态,未必是最佳形态。
比如力气,比不上牛,跑步比不上豹子,鼻子比不上狗,耳朵比不上蝙蝠,眼镜比不上苍蝇,游泳比不上鱼。
那我们假设,未来的科技路径最终是人形机器人,那么目前最大的难题在于硬件,就是关节磨损。
因为软件这块,只要数据给够,管饱,喂出大模型只是时间问题,而这方面的数据并不稀缺。
而硬件,主要卡在膝盖这个部位。
人类的膝盖可以用七十多年,这个不是理论上的,就是现实。
年轻人骨头与骨头之间的摩擦系数是0.001,老年人是0.006。
并且,可以自动修复,自动补充。
就算有异物,脏东西进去,免疫系统都能清除掉。
但目前的机械结构,极致摩擦系数是0.02。
差距是指数级的,并且很难突破。
因为难突破,所以这个方向呢,谁能突破,那就不是十倍空间的问题了,而是整个行业的最大赢家。
这方面有可能做出突破的,是两家企业,分别是长盛轴承,技术方向是自润滑轴承,以及龙溪股份,技术方向是PTFE轴承。
当然,除此之后还有很多有利的竞争对手。
简言之,大方向有了,就看谁能押中了。
本文完,大家看完以后辛苦右下角一键四连,毕竟写文章需要反馈,反馈越是强烈,写起来也会更认真,所以拜托大家啦。
(获取更多行业,个股,交易位置,详细内容见“时空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