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继续调整。
我主要持有大量老登股加大熊股。我大部分持仓已经跌了接近一个月。
我的总市值在上周三略略摸了一下新高,今年盈利在上周三917那天摸了一下31%+之后就急速回调,现在回到了26%+,创新高是因为当天腾讯创了新高,腾讯的占比不知不觉已经超过了50%,但中国平安很争气地连跌五周,让我能够保持戒骄戒躁。
但真正让我感受身处熊市的,还得是福寿园,自从我上次在3.03港元加仓后,它果然没让我失望,继续跌到了2.9港元附近。可惜的是我暂时没钱。最早的分红到账也得等到930的永新股份,但那还是较少的一笔。后续的分红主要集中在10月中下旬,我该期望福寿园再创新低吗?心情也挺矛盾的,最好还是什么都不抱期望,随遇而安,应机而动就行了。
没想到在别人的大牛市中,我还能享受到熊市的待遇,真是惊喜,我再来分析一下福寿园未来可能的三种结果。
第一种,最差的结果,就是限价一直不放松,消费也没好转,大家的殡葬观念确实也慢慢变得节俭。但是,因为上海老人占比逐步上升,那么福寿园的业绩可能没有增长,但也勉强能维持,那么大概就是3亿到4亿净利润一年,如果每年只把净利润分掉,没有特别分红,那么每年打税后到手分红2.4亿到3.2亿,假设福寿园以后大约维持15倍估值(利润全分红股息率6.66%),股价只能在2.13港元到2.84港元间波动。那么假设我在福寿园拿上10年分红(港股通扣税后到手约每股1.15到1.55港元),然后再在2.5港元以上卖出,那么我不会亏损,还略有盈利。如果福寿园还有特别分红,也就是把账上的21亿人民币都分了,每年分2亿,那么每年每股就能多分0.095港元,到手0.076港元,十年会多了0.76港元每股,那么对于我的成本十年盈利大约30%,比银行和理财略高。
第二种,如果墓地限价依然存在,但略有放松,比如每年能够以跟CPI持平的幅度提价,而经营业绩因为老年人的占比上升,也能略有增长。(实际上,我强调过当老年人占比进入大幅上升,上海墓穴就会供不应求,到时候价格不可避免会上涨。)那么福寿园的业绩在现在的低基数上,每年还是可以有大约10%左右增长,低基数以3亿/年净利润为基准。那么福寿园在5年之后,净利润能够回到5亿/年的水平。估值水平能够给予18倍市盈率。那么5年后,福寿园的股价能够回到4.26港元左右。同时,假设每年利润全部分红,在没有特别分红的情况下,5年每股分到0.79港元(港股通扣税到手0.63港元)。那么对于我现有成本,5年的盈利大约40%,不算高,当然如果我在2.9港元以下继续加仓,降低成本,那么5年盈利大约能够达到50%。如果这五年仍然有特别分红,如果分红幅度能维持2024年报的水平。那么加上特别分红会5年每股分1.85港元,扣税到手1.48港元。5年总盈利会达到75%左右,那就已经是还不错的回报水平了。
第三种,就是墓地限价在明年之后开始逐步放松,即使经济不能恢复到房地产黄金时期的火热状况,但随着上海户籍人口进入深度老年化,我相信上海地区的墓地,会逐渐显现求大于供的局面。同时,我也不相信什么上海人的观念已经改变的鬼话。一代人的观念会在一两年之间改变吗?2023年上海福寿园高端墓地依然是火热销售,如果不是2024年政府突然出台窗口指导,不允许销售16万以上的墓地,福寿园的销售业绩又怎么会突然大幅减少?如果真的是因为观念转变导致福寿园业绩下降,那政府根本不需要大费周章出来做窗口指导,既然都没人买,为何要搞限价?正如房地产,在2019年火热的时候政府出来限价,但依然禁不住大众买房的热情,而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完全放开,但却门可罗雀。但墓地的限价还跟房地产限价不同,高端墓地一旦限价,就是直接把销售摁死了。因为原来有钱人需要的是上百万的墓地,你直接把价限在16万,那根本无法交易。但值得注意的是,限价并非法律,而是一种窗口指导。所以,既然不是法律规定,我相信随着时间过去,这种指导也会有放松的时期,即使明年不放松,后年,大后年终会迎来放松的时候。而一旦经营规则能够回到接近正常的时候,叠加上海深度老年化,我相信福寿园利润有机会回到6万+,甚至7万+,当业绩回升市场当然也会变得乐观,20倍市盈率,甚至25倍市盈率都是可能的。那么这个时候的福寿园市值,大概在150亿人民币,也就是164亿港币左右,股价大约是7.1港元。这个过程估计3到5年,如果乐观的是三年,叠加分红三年回报130%左右,如果五年达到,叠加分红五年回报接近150%左右。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当然,即使业绩不一定回到7亿,但在业绩回升过程中,市场可能变得乐观,那么股价回到7港元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毕竟2018年福寿园利润也只有4亿多,但股价最高涨到了9.5港元。
至于很多网友揣测的,公司会低价私有化,又或者私营墓地禁止经营等比较小概率的极端情况,我就不详细分析了。但我想指出几个可笑的地方,一是有网友认为公司大手笔分红是想掏空公司,然后私有化,这种揣测是荒谬的,因为如果管理层有意私有化,他们就不会大手笔分红,甚至不会分红,而是应该压低股价尽量私有化之后再分红,因为这样他们能够分到全部。又或者通过一些“交易”或者提高薪酬先把现金花光,而不是跟大众股东分享分红。分红只会支撑股价,而私有化需要压低股价,这两者是矛盾的。另外,有人认为政府会收回原来低价划拨的土地,或者禁止私营墓地经营等,如果福寿园真的不顾大众股东利益私有化,那么其口碑肯定变得非常差,那么国家回收土地或者经营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其实正是因为福寿园是一家公众持股的公司,而且股东里面还有阳光保险和一些大型基金,所以大大降低了国家回收早期土地或者禁止经营的可能性,因为这涉及太多公众的利益,而且福寿园还涉及境外的投资者,一旦实施经营方面的限制,中国市场的契约精神会被国际上质疑,这个牵连会非常大。之前我们在教育股上面的措施,让国外投资者纷纷逃离,我们这几年好不容易才终于扭转了一些印象,短期不会轻易又再次犯这种错误。
并且,福寿园我最多只分配5%的仓位,就已经做了这些最极端的预防了。不过我认为,如果真的要预测极端情况,还不如预测一下那些一百多倍、几百倍甚至亏损的涨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科技股,未来有可能出现大跌50%以上的情况,我觉得从概率上来说,虚高炒作的股票大跌的概率,远远高于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去搞一些违背大众股东意愿的私有化,又或者政府突然出台一些跟宪法存在矛盾的临时性政策,因为后面的两者的操作难度实在是非常大的。而虚高的资产下跌,有时候只需要一根稻草。
当然了,我投了福寿园,自然会看到这个公司比较积极的一面,其实所有人都一样,但是我也是尽量用一些有实在逻辑支撑的论据,去论证自己的观点。毕竟,投入的也是我自己的真金白银。
当然,这个验证的过程可能很长,也可能很艰辛,但这正是我所理解的投资。我理解的投资,几乎都是艰辛的,漫长的。这跟中国当下的投资氛围是格格不入的,相信,也是不适合绝大部分人的。所以,我只不过是在自说自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