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云动(SZ000903)$
ST云动(000903)L4级无人运输业务的技术架构、商业化路径及核心优势的深度解析,综合多源信息梳理如下:
⚙️ 一、核心技术架构:柴油机数据融合+轻图方案
1. 硬件配置
• 载重与续航:载重达500kg,续航80km,针对东南亚多山地形优化动力系统,故障率较行业均值低40%。
• 传感器方案:采用“2颗激光雷达+轻量化高精地图(轻图)+2颗Orin芯片”的感知系统,2025年下半年完成切换,兼顾成本与安全性。
• 动力协同:融合27年柴油机工况数据,预判复杂路况风险,提升山区配送效率50%。
2. 算法优化
• 定位与避障:与宇树科技合作的光纤传感技术显著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如雨雾、非铺装路面),避障响应速度<0.1秒。
• 场景降维设计:限定运行范围(ODD),聚焦封闭/半封闭场景(物流园区、水电站、高原山区),降低算法复杂度。
:rocket: 二、商业化路径:测试→区域垄断→出海
1. 牌照与测试进展
• 获昆明市200张智能网联测试牌照(占全市97.6%),为西南唯一规模化测试企业。
• 中国邮政合作项目通过高原山区路测,适配温度范围-20℃至50℃,计划2025年Q4批量交付。
2. 量产与区域授权
• 唯一生产权:九识智能授权ST云动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独家生产制造权,云南省内独家销售运营权。
• 生产基地建设:昆明基地聚焦L4机器人量产,同步建设测试中心、仿真平台及通信网络,年产能规划1万台+。
3. 场景落地规划
场景 应用案例 商业化进度
电商物流 中国邮政无人配送 2025年Q4批量交付
超级工程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物资运输 故障率低40%,适配重载爬坡需求
跨境物流 缅甸仰光智慧物流园试点 东南亚配件服务中心覆盖48小时响应
🌐 三、产业生态布局:动力协同+低空经济
1. 柴油机技术复用
• 将柴油发动机技术迁移至无人车动力系统,开发混动增程方案,降低能耗成本30%。
• 优先采用云内集团子公司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车架等零部件,实现供应链降本。
2. 低空经济协同
• 与德龙航空合作开发无人机发动机,切入农业植保、电力巡检领域,样机已进入测试阶段。
• 三方设立5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锁定2025年1.5万亿市场规模红利。
3. 氢能战略储备
• 合资公司云南合原新能源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获中交机电10.31亿元订单,未来可为无人车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 四、经济性与行业竞争力
1. 成本结构优势
• 生产成本:属地化装配+零部件协同采购,整车成本较传统电动物流车仅高2万元(传感器增量成本被车身简配抵消)。
• 运营成本:单件配送成本0.08元(传统微面为0.21元),降幅超60%;若采用金融分期方案(首付10%),成本可降至0.07元。
2. 对标行业龙头
指标 ST云动-九识 新石器 传统微面
单件成本 0.08元 0.09元 0.21元
人车比 1:100+ 1:120 1:1(司机)
故障率 1万公里1.5次 200公里接管1次 依赖人工经验
⚠️ 五、风险与挑战
1. 政策依赖性
• 路权审批由地方政府主导,若昆明外其他地区牌照发放延迟,将制约跨区域扩张。
• 当前业务高度依赖国资资源(如云南30亿元产业基金、国企优先采购)。
2. 盈利压力
• 2025年H1预亏1~1.5亿元,柴油机主业毛利率连续4年为负(2024年:-7.13%),无人车业绩贡献需待2026年放量。
3. 技术迭代风险
• 纯视觉方案厂商(如特斯拉Optimus)若突破泛化能力,可能颠覆现有激光雷达路线。
💎 结论:短期题材驱动,长期看场景闭环
ST云动的L4无人运输核心价值在于:
✅ 技术独特性:柴油机数据训练AI模型,适配极端场景;
✅ 区域垄断性:云贵川生产独占权构筑护城河;
✅ 政策强赋能:国资背景加速路权获取与跨境合作。
关键节点:2025年11月量产线投产、2026年Q2摘帽申请,若无人车营收占比突破15%(当前<5%),或触发价值重估。
操作提示:短期关注9月低空经济基金挂牌、11月量产进度,警惕Q3财报亏损扩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