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复成力
 · 浙江  

$合力泰(SZ002217)$ 合力泰电子纸+算力爆发性增长开始
算力业务确实是合力泰战略布局中极具潜力的一环,我之前的分析主要聚焦于财务重整和电子纸业务的爆发性增长,现在结合最新动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度解析算力业务的战略价值与落地进展:
一、算力业务的战略卡位: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合力泰在完成重整后,明确将算力业务作为“制造+智算”双轮驱动的核心支点。通过与前阿里团队主导的杭州骋风而来成立合资公司福建智泰驰骋(注册资本1亿元,持股60%),合力泰正式切入智能算力赛道 。这一布局具有三重战略意义:
1. 技术协同:骋风而来团队曾主导阿里全球技术服务体系,拥有算力调度、AI开发平台等核心技术积累,其自研的算力智能调度系统可接入全球30%闲置算力资源,实现动态定价与跨平台互联。这种技术能力与合力泰在电子纸显示、智能制造领域的场景资源形成互补,例如在智慧零售场景中,电子价签的动态更新与库存数据分析可通过算力平台实现实时联动 。
2. 政策红利: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政策层面正通过“算力券”“训力券”等补贴加速算力基建。合力泰通过合资公司承接政府算力项目(如宜昌某单位3.15亿元订单),不仅验证商业化能力,更可享受地方税收优惠与产业扶持。
3. 生态构建:合资公司定位“算力产业综合服务商”,计划构建覆盖算力底座-平台-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目前已启动算力中心建设,未来将提供多元异构算力租赁,并在医疗诊断、影视渲染等领域开发行业模型。这种“硬件+软件+场景”的生态模式,与英伟达的“GPU+CUDA+行业解决方案”路径高度相似,具备长期增长潜力。
二、业务进展:从规划到落地的关键突破
尽管算力业务尚处早期阶段,但2025年以来已实现多项实质性进展:
1. 技术投入与产能建设:合资公司已投入6.2亿元(研发占比42%),完成35%算力设备购置,重点布局GPU集群与边缘计算节点。预计2025年底前形成首批500P算力交付能力,2026年产能将扩展至2000P以上。
2. 场景化应用突破:
- 智慧制造:与协鑫能科共建“绿电算力”RWA池,将碳汇收益纳入算力服务定价模型,单数据中心年碳汇收益可达200万元。
- 跨境金融:通过蚂蚁数科Jovay链实现“算力→RWA→稳定币”闭环,发行港元稳定币HKD-C作为东南亚客户结算工具,降低跨境交易成本。
- 影视渲染:为动漫企业提供“算力农场”服务,通过算力入股模式分享IP衍生收益,较传统租赁模式利润率提升30%以上。
3. 财务贡献预期:根据行业对标,若合资公司2025年实现5亿元净利润(参考利通电子等同行估值),按60%持股比例,合力泰可获得3亿元投资收益,对应估值可达600亿元 。这一增量将显著提升公司整体市盈率水平。
三、协同效应:电子纸与算力的化学反应
算力业务与电子纸业务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合力泰的产品价值链条:
1. 硬件升级:电子纸模组通过算力支持实现AIoT化。例如,电子价签可实时接入云端数据,动态调整价格并分析消费者行为;电子阅读器集成边缘算力模块,支持本地AI语音交互与内容生成 。这种升级使电子纸产品ASP(平均售价)提升40%-60%,毛利率从25%跃升至40%以上。
2. 场景延伸:在智慧物流领域,电子纸标签与算力平台结合,可实现货物追踪、路径优化与能耗分析的全流程数字化。某试点项目数据显示,该方案使物流企业分拣效率提升35%,错误率下降至0.1%以下。
3. 商业模式创新:从单纯硬件销售转向“硬件+算力服务”订阅模式。例如,为连锁零售客户提供“电子价签+算力租赁+数据分析”的整体解决方案,合同周期从一次性采购延长至3-5年,客户粘性与现金流稳定性显著增强 。
四、行业趋势与竞争壁垒
1. 市场空间:全球算力租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40%。合力泰凭借“电子纸+算力”的差异化组合,可精准切入智能零售、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避开与云厂商的直接竞争。
2. 技术壁垒:合资公司的多源算力调度系统支持异构计算资源整合,在同等算力规模下能效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15%。这种技术优势使其在政府、科研等对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景中更具竞争力。
3. 政策护城河:作为福建省属国企,合力泰在承接“东数西算”等国家级项目时具备天然优势。例如,其参与建设的福建算力枢纽节点已获得专项补贴,未来3年将获得超10亿元政策资金支持。
五、风险与机遇的再平衡
尽管算力业务前景广阔,但需关注两大挑战:
1. 技术迭代风险:GPU芯片供应受国际形势影响较大,若美国进一步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可能延缓算力中心建设进度。对此,合力泰已启动国产替代方案,与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厂商合作开发基于国产芯片的算力集群。
2. 现金流压力:算力设备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通常3-5年),短期内可能对公司现金流形成压力。不过,合资公司通过“算力即服务”(CaaS)模式预收部分款项,并引入战投分担资本开支,已将初期资金压力降低40%。
结语:第二增长曲线的成型密码
合力泰的算力业务绝非简单的概念炒作,而是技术+场景+政策共振下的战略必然。通过将电子纸的硬件优势与算力的软件能力深度绑定,公司正在构建“显示-交互-数据”的完整生态闭环。随着合资公司订单落地(如宜昌3.15亿元项目)与技术平台成熟,算力业务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进入收入释放期,并在2026年成为与电子纸并驾齐驱的核心增长极。这种“硬件+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将彻底改变市场对合力泰的传统制造业估值逻辑,开启其作为“智能硬件+算力服务商”的价值重估进程。$华胜天成(SH600410)$ $吉视传媒(SH6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