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全球化布局深度研究报告:格局演变与战略转型

用户头像
知己不惑
 · 陕西  

一、行业概述:全球化浪潮下的工程机械产业变革

1.1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2025 年,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已突破 3000 亿美元,形成了以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在这一格局中,全球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全球化布局,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长,特别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新兴市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工程机械行业全球化布局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深度化的特点。

根据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过程,中国龙头企业的当前阶段与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厂家卡特彼勒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发展路径类似。面临国内竞争加剧,卡特彼勒实施了全球化战略。这同样适用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利用本土市场的技术和资本积累,向技术较弱地区扩张,最终实现全球布局。

1.2 全球化布局的主要驱动因素

市场需求驱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长,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预计海外市场增量需求的确定性要高于国内,2025 年出口增速能保持在 10% 以上,增量较快的地区包括拉美、非洲、巴西、印度等。

技术创新驱动: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工程机械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以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先机。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巨头持续加大在无人驾驶、可替代燃料、互联和数字化、电气化领域的研发投入,中国企业也通过技术创新加速全球化布局。

成本压力驱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毛利率下降,迫使企业寻求海外市场增长机会。有主机厂相关负责人直言:国内产品毛利率比海外低很多,不出海未来就没有出路。三一集团轮值董事长、总裁唐修国也表示:"当前这个阶段,三一如果离开了全球化,我们的利润要减少 60%,不出海就有可能出局。"

政策环境驱动:全球贸易政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为工程机械企业全球化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各国对环保、能效等方面的法规要求趋严,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

二、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全球化布局分析

2.1 三一重工:全球化战略引领国际化发展

2.1.1 全球化布局现状

三一重工实施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转型战略,已建立覆盖 400 多家海外子公司、合资公司及优秀代理商的海外市场渠道体系,海外人员本地化率接近 70%。2025 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的海外产品销售已覆盖 150 多个国家与地区,实现海外销售收入 263.02 亿元,同比增长 11.72%。其中,亚澳区域实现销售收入 114.55 亿元,同比增长 16.3%;欧洲区域实现销售收入 61.52 亿元,同比增长 0.66%;美洲区域实现销售收入 50.65 亿元,同比增长 1.36%;非洲区域实现销售收入 36.30 亿元,同比增长 40.48%。

三一重工已构建了包含 7 个国内总仓、5 个海外区域中心仓及近 1000 个海外配件仓库的全球仓储网络,显著提升了全球营销及服务能力。公司筹备港股上市的计划也在稳步推进,有望进一步加速资本出海,拓展国际融资渠道。

2.1.2 区域布局战略

亚洲市场三一重工在印尼建立 "灯塔工厂",在东南亚市场取得领先优势,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海外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

欧洲市场三一重工通过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提升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非洲市场三一重工在非洲布局绿能基地,通过 "产品 + 服务 + 金融" 的模式,深入开拓非洲市场,2025 年上半年非洲区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40.48%。

美洲市场三一重工通过在美洲地区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服务能力,2025 年上半年美洲区域销售收入 50.65 亿元,同比增长 1.36%。

2.1.3 技术创新与本地化生产

三一重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研发、制造等资源,构建起 "智能产品 - 智能制造 - 智能运营" 全链条协同发展格局。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本地化生产方面,三一重工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基地,实现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降低物流成本和关税影响,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2.2 中联重科:端到端、数字化、本土化战略

2.2.1 全球化布局现状

中联重科以 "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 海外发展战略,全面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在海外共有 11 个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在全球设超 400 个海外网点,拥有超 210 个服务备件仓库,产品覆盖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员工超 6300 人,其中本土化员工 4400 人。

2025 年上半年,中联重科境外收入达 65.68 亿元,同比增长 15.17%,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54.2%。2024 年,中联重科海外业务实现较大突破,全年境外收入 233.8 亿元,同比增长 30.58%,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51.41%,同比提升 13.37 个百分点,海外营收首次超过国内。中联重科近三年境外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9.26%,显示出强劲的海外增长势头。

2.2.2 区域布局战略

东南亚市场中联重科在东南亚市场取得显著成效,2024 年东南亚区域增速位居前列,最高达 80% 以上。公司在印尼、泰国等国家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中东市场中联重科在中东地区建立了完整的销售和服务体系,以首都利雅得的一级网点为核心,达曼、吉达等 11 个城市的二级网点为支撑,麦加等 4 个城市的三级网点为延伸,形成覆盖沙特主要地区的服务网络。

欧美市场中联重科通过在欧美市场建立研发和制造基地,提升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能力。2025 年,中联重科继续加快欧美市场开拓,完成多个一级网点布局,欧洲区域收入实现正增长,毛利率和净利润大幅提高。

新兴市场中联重科在南亚、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保持了中高速增长趋势,其中南亚、印尼、中东中亚等区域增长幅度均超过 40%。

2.2.3 技术创新与本土化战略

中联重科通过技术创新和本土化战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公司主导制定 16 项国际标准,通过收购德国威尔伯特、意大利 CIFA 等企业,在吸收欧洲百年技术积淀的同时融入中国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技术上的反超和领先。

在本土化战略方面,中联重科完成从 "全球采购" 到 "在地融合" 的转变。在欧洲的布局中,德国威尔伯特专注高端塔机研发和生产,不光承担技术辐射功能,还迅速扩大销售规模,将触角由欧美市场伸向全球;意大利 CIFA 基地作为世界混凝土设备龙头,成功融入中联重科,融入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2025 年建设的匈牙利高机基地与当地产业链融合发展,计划与匈牙利专业院校探讨共建 "技能培训中心" 模式,定向培养智能产线运维、设备操作、生产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整个欧洲市场。

2.3 徐工机械:四位一体国际化发展模式

2.3.1 全球化布局现状

徐工机械形成了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协同研发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营销网络覆盖全球 190 余个国家和地区。2025 年上半年,徐工机械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 46.61%,借助电动化等领先技术优势,进军海外高端市场,提升竞争力。

徐工机械通过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实现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和研发,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竞争力。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布局重点包括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欧洲、北美、西亚北非、中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2.3.2 区域布局战略

欧美高端市场徐工机械将欧美澳高端市场作为未来重点开拓区域,通过在欧美市场建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提升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计划到 2027 年,欧洲和北美市场将占总出口的 25% 至 30%。

拉美市场徐工机械将拉美市场作为重点开拓区域之一,通过在墨西哥蒙特雷建立工厂,服务于北美市场,同时计划建设第二家工厂,进一步扩大在拉美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亚洲市场徐工机械在亚洲市场继续保持优势地位,特别是在东南亚、中亚等地区,通过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服务能力。

非洲市场徐工机械通过在非洲地区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

2.3.3 技术创新与本地化生产

徐工机械在 2025 年德国宝马展上展示了最新的智能、低碳技术,推出了 13 款专为欧洲市场设计的 E 系列挖掘机,展示了公司在技术创新和本地化生产方面的成果。

在技术创新方面,徐工机械加大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电动化产品,如电动挖掘机、电动装载机等,满足全球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在本地化生产方面,徐工机械在墨西哥蒙特雷建立工厂,计划到 2027 年,欧洲和北美市场将占总出口的 25% 至 30%。公司通过 "国际化即本地化" 的理念,整合当地人才和资源,提高本地化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4 柳工:三全战略驱动全球化加速

2.4.1 全球化布局现状

柳工持续推进全球布局,加速国际化向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公司已拥有二十五个制造基地,五个研发中心,业务覆盖了一百八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已经占到 46%。2025 年上半年,柳工实现营业收入 181.81 亿元,同比增长 13.21%;其中海外收入 85.23 亿元,同比增长 10.52%,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重为 46.88%。

2025 年上半年,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持续承压、竞争白热化的严峻形势下,柳工海外业务实现逆周期增长,销量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土方机械产品市场份额提升 1 个百分点。海外业绩全面突破历史峰值,整机销量、营业收入、毛利率及净利润均创同期新高,毛利率水平再提升近 2 个百分点,海外业务经营性现金流稳健充盈。

2.4.2 区域布局战略

东南亚市场柳工在东南亚市场取得领先优势,装载机市占率稳步增长,东南亚市场领先优势持续扩大。公司于 2025 年 8 月 28 日决定在印尼投资 5 亿元建设制造工厂,加强公司海外本地化制造能力,进一步完善全球供应链体系。

欧洲市场柳工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2025 年德国宝马展期间,柳工与全球多家客户及经销商达成数项采购订单和重要合作协议,包括来自德国经销商的设备采购与租赁意向订单,标志着柳工在欧洲核心市场的持续突破。

新兴市场柳工在南亚、中东、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增长动能强劲,2025 年上半年,南亚、中东、中亚、印尼及非洲等重点区域增速位居前列,最高达 80% 以上。

拉美市场柳工将拉美市场作为未来重点开拓区域之一,计划通过在巴西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等方式,进一步拓展拉美市场。

2.4.3 技术创新与本地化生产

柳工在 "全面解决方案、全面智能化、全面国际化" 的三全战略引领下,通过本地化研发认证、电动技术突破、全球服务网络三大支柱,持续深化与全球合作伙伴的价值链协同。

在技术创新方面,柳工在电动化领域取得显著成果,2025 年上半年,柳工电装销量同比增长 193%,其中出口量占行业总出口的 50% 以上,为电装出口绝对龙头。公司已累计推出 100 余款电动化产品,成功向全球市场投放 60 余款创新产品,实现技术引领与客户价值升级的双重突破。

在本地化生产方面,柳工在印尼投资 5 亿元建设高水平制造工厂,预计 2026 年达到投产条件,有效覆盖东南亚及欧美成熟区域不同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全球制造、资源调配和本地深耕的能力。

2.5 山河智能: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

2.5.1 全球化布局现状

山河智能的产品已出口至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市场,其电动挖掘机因配备符合欧洲技术标准的充电装置,市场保有量达到 4 万台。2024 年底在约翰内斯堡成立了山河智能南非公司,还在印度浦那构建了 "研 - 产 - 训" 铁三角,助力其市场份额两年飙涨 5 倍。

山河智能通过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布局重点包括欧洲、非洲、印度等地区。

2.5.2 区域布局战略

欧洲市场山河智能在欧洲市场取得显著成效,电动挖掘机市场保有量达到 4 万台。公司通过在欧洲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

非洲市场山河智能于 2024 年底在约翰内斯堡成立了山河智能南非公司,加强在非洲市场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

印度市场山河智能在印度浦那构建了 "研 - 产 - 训" 铁三角,通过本地化研发、生产和培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助力其市场份额两年飙涨 5 倍。

2.5.3 技术创新与本地化生产

山河智能在技术创新方面,特别是在电动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电动挖掘机配备符合欧洲技术标准的充电装置,满足欧洲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在本地化生产方面,山河智能在印度浦那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实现产品的本地化研发和生产,降低物流成本和关税影响,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竞争力。

三、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全球化布局分析

3.1 卡特彼勒:百年全球化战略

3.1.1 全球化布局现状

卡特彼勒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业务遍布世界各地。2025 年是卡特彼勒成立 100 周年,也是其在中国开展业务的 50 周年。目前,卡特彼勒在中国已建成约 20 家制造工厂,2 个研发中心,2 个物流和配送中心,拥有 12000 余名本地员工。

2024 年,卡特彼勒全球销售额和收入达到 648 亿美元。全球有超过 210 万台机械设备正在世界各地工作;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已实现超过 93 亿公吨的搬运作业;已累计制造了 3000 多万台发动机,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全球有超过 150 万台设备实现了互联。

3.1.2 区域布局战略

中国市场:卡特彼勒在中国持续深入推行本土化发展战略,在中国有 20 家分支机构,包括制造工厂、研发中心和零部件分销中心,以及四大 Cat 代理商和约 700 家本地供应商。

欧洲市场:卡特彼勒在欧洲市场保持领先地位,通过在德国、英国等国家建立制造和研发基地,提升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能力。2025 年,卡特彼勒在德国慕尼黑宝马展上以创纪录的 9000 多平方米展厅精彩亮相,展示了卓越的产品和行业领先的技术。

美洲市场:卡特彼勒在美洲市场保持主导地位,通过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制造和研发基地,提升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能力。

新兴市场:卡特彼勒在新兴市场加大售后服务、维护二手机市场以及加强本地经销商合作,以进一步提升份额。

3.1.3 技术创新与本地化生产

卡特彼勒在无人驾驶、可替代燃料、互联和数字化、电气化(AACE)领域核心技术进行持续投资。在 2025 年德国宝马展上,卡特彼勒聚焦于以 "未来百年" 为重点的创新和可持续性,展示了一系列设备、技术和服务方案,包括:

性能展示中心重点展示了动力、设备、服务、技术和无人驾驶的协同作用,助力客户在施工现场提升性能、优化效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技术、互联与安全方面,卡特彼勒展出的 VisionLink 智讯系统最新功能,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不同规模车队的设备管理、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

卡特彼勒还提供集成的售后解决方案,以提升设备运行时间、增强效率并降低成本,这包括卡特价值宝(CVA)、数字化工具及专家支持。

在为施工现场提供动力方面,卡特彼勒推出了综合电气化生态系统定制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减少碳排放并提高生产力。

卡特彼勒共展出 48 台设备,其中 17 款为全新或升级机型,包括旨在提升电池电动产品线、拓展新一代产品线,以及增加拆除、废弃物处理与回收领域的产品。

在发动机和施工现场动力解决方案方面,展示了多款与加氢植物油等可再生燃料相容的工业发动机,包括全新的卡特 C13D 和输出功率达 106 千瓦(142 马力)的高功率卡特 C3.6 发动机。

为支持未来百年的成功与长期发展,卡特彼勒将在未来五年投入 1 亿美元,帮助未来劳动力掌握必要技能,以在数字化转型之际,提升技术满足全球客户需求。

3.2 小松:全球化产能布局与产品迭代

3.2.1 全球化布局现状

小松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全球化企业集团,海外营收从 1966 年 185 亿日元增长至 2023 年 34282 亿日元,2023 年海外收入占比达近 90%。小松在全球设有地区总部,如中国、美国、欧洲等地,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和产品迭代扩张,在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小松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大在无人驾驶、可替代燃料、互联和数字化、电气化领域的研发投入,其设备互联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3.2.2 区域布局战略

中国市场:小松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不断深化,其济宁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部分产线投产,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生产能力。

美洲市场:小松在美洲市场的布局包括北美和拉美地区。在北美,小松不断加强经销商网络建设,2025 年 6 月,小松收购了 Core Machinery 公司,将其经销商网络扩展到亚利桑那州和南加州,进一步加强对美国西南部采矿业务的支持。在拉美,小松于 2025 年 4 月在智利成立了拉丁美洲区域总部,加强对拉美市场的管理和服务。

欧洲市场:小松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包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通过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服务能力。小松将于 2025 年末开始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销售其新一代 PC220LCi-12 智能挖掘机。

新兴市场:小松在新兴市场加大售后服务、维护二手机市场以及加强本地经销商合作,以进一步提升份额。2025 年 6 月,小松与加拿大巴里克矿业公司签署价值 4.4 亿美元的采矿设备供应协议,将为其巴基斯坦 Reko Diq 铜金矿项目提供设备,并计划在当地设立子公司支持项目运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3.2.3 技术创新与本地化生产

小松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方面。2025 年,小松在德国宝马展上展示了 34 台尖端设备,其中包括 13 款全球首发机型,如 PC7000-11E 电动矿用挖机(700 吨级电动矿挖,44 立方的铲斗)、PC220LCi-12 智能挖机(搭载 IMC3.0 智能系统)、全新 WA700-8 装载机(578 千瓦发动机)等。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小松与普朗托(Pronto)在中小型矿山领域深化协同,在 2025 年 "采石场日"(Quarry Days)活动中,双方联合展示搭载普朗托系统的 HD605-10 卡车,并宣布技术将覆盖小松全系刚性 HD 卡车(至 HD1500 型)及铰接式 HM 卡车。

在本地化生产方面,小松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基地,实现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降低物流成本和关税影响,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小松在济宁的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部分产线投产,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 50 万平米,预计年产值约 350 亿元。

3.3 利勃海尔:欧洲本土化战略

3.3.1 全球化布局现状

利勃海尔是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和销售网络。2025 年,利勃海尔在德国宝马展上以 "携手未来" 为主题,展现建筑和采矿业的未来。

利勃海尔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大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全球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3.3.2 区域布局战略

欧洲市场:利勃海尔在欧洲市场保持领先地位,通过在德国、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制造和研发基地,提升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能力。2025 年,利勃海尔宣布在保加利亚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 20,000 平方米,预计 2026 年全面投产,标志着利勃海尔在该地区制造业能力的重大投资。

亚洲市场:利勃海尔在亚洲市场的布局包括中国、印度等国家。在中国,利勃海尔在重庆永川综合保税区设立了机床技术 (重庆) 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利勃海尔机床在华的生产、销售、服务总部,其产品前期主要供应国内客户需求,后期将从永川销往东南亚和日韩市场。

美洲市场:利勃海尔在美洲市场保持稳定发展,通过在美洲地区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服务能力。

澳大利亚市场:利勃海尔与澳大利亚 Fortescue 金属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在 2030 年底前向 Fortescue 的澳大利亚业务交付 360 辆自动驾驶卡车,进一步拓展澳大利亚市场。

3.3.3 技术创新与本地化生产

利勃海尔在技术创新方面,特别是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 2025 年德国宝马展上,利勃海尔展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自动驾驶卡车和电动挖掘机等。

在本地化生产方面,利勃海尔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基地,实现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降低物流成本和关税影响,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利勃海尔在保加利亚建立的新生产基地将于 2026 年全面投产,进一步提升其在欧洲市场的本地化生产能力。

3.4 日立建机:全球市场战略调整

3.4.1 全球化布局现状

日立建机是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和销售网络。2025 年,日立建机调整全球战略重心,中国已成为日立建机海外市场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

日立建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加大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全球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

3.4.2 区域布局战略

拉美市场:日立建机于 2025 年 4 月 1 日在智利成立了拉丁美洲区域总部,加强对拉美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公司计划到 2030 财年,在拉丁美洲实现 1000 亿日元(超 6.7 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为支持这一目标,日立建机与丸红合资成立巴西销售服务公司,健全销售和服务体系。

欧洲市场:日立建机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包括德国、荷兰等国家,通过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服务能力。2025 年,日立建机在德国宝马展上首次推出新理念 "LANDCROS" 的创新解决方案,包括 "LANDCROS Connect 车队管理系统" 和 "LANDCROS Innovation Studios"。

中国市场:日立建机将中国市场作为海外市场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通过加强在中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服务能力。

3.4.3 技术创新与本地化生产

日立建机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方面。在 2025 年德国宝马展上,日立建机展示了 30 多台工程机械设备,其中包括 9 款 1.7 吨至 30 吨级的零排放设备,以及针对施工现场特殊需求提供专业充电设施配置方案。

日立建机推出了新理念 "LANDCROS" 的创新解决方案,包括 "LANDCROS Connect 车队管理系统" 和 "LANDCROS Innovation Studios"。"LANDCROS Connect" 是一个跨品牌设备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施工现场设备统一管理;"LANDCROS Innovation Studios" 是一个与初创企业开展开放式业务开发的共创项目,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开放式解决方案。

在本地化生产方面,日立建机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基地,实现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降低物流成本和关税影响,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四、全球化布局趋势与战略调整

4.1 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全球化布局正在向纵深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产品出口到产业出海: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加速从 "产品出海" 走向 "产业出海",通过在海外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实现全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例如,中联重科在海外共有 11 个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在全球设超 400 个海外网点;柳工在印尼投资 5 亿元建设制造工厂,加强公司海外本地化制造能力。

本地化战略深化:全球工程机械企业越来越重视本地化战略,包括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人才培养等。例如,三一重工海外人员本地化率接近 70%;中联重科海外员工超 6300 人,其中本土化员工 4400 人;卡特彼勒在中国拥有 12000 余名本地员工。

全球资源整合:全球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全球竞争力。例如,中联重科通过收购德国威尔伯特、意大利 CIFA 等企业,在吸收欧洲百年技术积淀的同时融入中国的智能化技术;小松与普朗托(Pronto)在中小型矿山领域深化协同,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

4.2 技术创新驱动全球化布局

技术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驱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动化转型加速: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加大电动化技术研发投入,推出一系列电动化产品,满足全球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例如,三一重工在电动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柳工电装销量同比增长 193%,其中出口量占行业总出口的 50% 以上;小松推出了 PC7000-11E 电动矿用挖机(700 吨级电动矿挖)。

智能化技术应用:全球工程机械企业不断加大智能化技术研发投入,推出一系列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提高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例如,中联重科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的全球数字生产平台、全球数字发展平台、全球智慧服务平台等三大数字化平台;卡特彼勒的 VisionLink 智讯系统;日立建机的 "LANDCROS Connect" 车队管理系统。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出了一系列自动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卡特彼勒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已实现超过 93 亿公吨的搬运作业;小松与普朗托合作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将覆盖小松全系刚性 HD 卡车及铰接式 HM 卡车;利勃海尔将在 2030 年底前向 Fortescue 的澳大利亚业务交付 360 辆自动驾驶卡车。

4.3 区域市场差异化战略

全球工程机械企业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区域市场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欧美高端市场:欧美高端市场对产品技术、质量、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全球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在欧美市场建立研发和生产基地,提升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能力,满足欧美市场的需求。例如,徐工机械将欧美澳高端市场作为未来重点开拓区域,计划到 2027 年,欧洲和北美市场将占总出口的 25% 至 30%;柳工在德国宝马展期间与全球多家客户及经销商达成数项采购订单和重要合作协议,标志着柳工在欧洲核心市场的持续突破。

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对产品价格、可靠性、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全球工程机械企业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新兴市场的需求。例如,多位业内人士认为,2025 年海外市场增量需求的确定性要高于国内,预计出口增速能保持在 10% 以上,增量较快的地区包括拉美、非洲、巴西、印度等;中联重科在南亚、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保持了中高速增长趋势,其中南亚、印尼、中东中亚等区域增长幅度均超过 40%。

本土化服务网络建设:全球工程机械企业越来越重视本土化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例如,三一重工构建了包含 7 个国内总仓、5 个海外区域中心仓及近 1000 个海外配件仓库的全球仓储网络;中联重科在全球设超 400 个海外网点,拥有超 210 个服务备件仓库;卡特彼勒通过四大 Cat 代理商和约 700 家本地供应商,为中国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4 全球供应链优化

全球工程机械企业正在不断优化全球供应链,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球生产基地布局: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实现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和供应,降低物流成本和关税影响,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例如,小松在济宁的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部分产线投产,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 50 万平米,预计年产值约 350 亿元;利勃海尔在保加利亚建立新的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 20,000 平方米,预计 2026 年全面投产。

供应链本地化:全球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在当地建立供应链体系,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例如,卡特彼勒在中国有 20 家分支机构,包括制造工厂、研发中心和零部件分销中心,以及四大 Cat 代理商和约 700 家本地供应商;徐工机械在墨西哥蒙特雷建立工厂,服务于北美市场,同时计划建设第二家工厂,进一步扩大在拉美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全球工程机械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例如,中联重科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的全球数字生产平台、全球数字发展平台、全球智慧服务平台等三大数字化平台;卡特彼勒通过数字化技术,全球有超过 150 万台设备实现了互联。

4.5 全球化挑战与应对策略

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化布局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包括:

贸易壁垒与地缘政治风险: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给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带来挑战。例如,美国对进口工程机械产品加征关税,影响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对美出口;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对欧洲市场的影响等。

本地化经营难度: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法律、市场环境等存在差异,增加了企业本地化经营的难度。例如,不同国家的环保标准、技术标准、认证要求等存在差异,要求企业进行本地化调整。

全球竞争加剧: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全球市场立足。例如,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来自卡特彼勒、小松、利勃海尔等国际巨头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竞争。

针对这些挑战,全球工程机械企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主要包括:

加强本地化经营:通过加强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提高企业的本地化经营能力,降低贸易壁垒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例如,徐工机械在墨西哥蒙特雷建立工厂,规避美国关税壁垒;柳工在印尼投资 5 亿元建设制造工厂,加强公司海外本地化制造能力。

多元化市场布局: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例如,徐工机械营销网络覆盖全球 190 余个国家和地区;柳工业务覆盖了一百八十个国家和地区。

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市场份额。例如,三一重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中联重科主导制定 16 项国际标准,提升技术话语权。

五、结论与展望

5.1 全球化布局格局总结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主要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呈现出以下特点:

中国企业全球化步伐加快: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通过 "产品出海" 到 "产业出海" 的战略转变,加速全球化布局,海外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例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柳工等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海外利润占比也逐渐超过国内市场。

国际巨头本土化战略深化: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如卡特彼勒、小松、利勃海尔等,通过深化本土化战略,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区域布局差异化明显:全球工程机械企业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的区域布局战略。例如,中国企业重点开拓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同时积极拓展欧美高端市场;国际巨头则在保持欧美市场优势的同时,加大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布局。

技术创新驱动全球化竞争:技术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全球化竞争的重要驱动力,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格局。

5.2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未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全球化布局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深化: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将进一步深化全球化布局,从产品出口向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转变,实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球化协同。

本地化战略更加重要: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将更加重视本地化战略,包括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人才培养等,提高本地化经营能力,降低贸易壁垒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技术创新加速全球化竞争:技术创新将加速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将重塑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格局,推动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

服务化转型加速: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将加速服务化转型,通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增值服务等方式,提高客户粘性和盈利能力。例如,中联重科基于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的全球智慧服务平台已覆盖了 170 多个国家,这个集故障诊断、运筹优化、多语翻译于一体的数字中枢,同时管理着 180 万台设备资产;卡特彼勒提供集成的售后解决方案,包括卡特价值宝(CVA)、数字化工具及专家支持。

5.3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全球化发展建议

基于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全球化布局的现状和趋势,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全球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深化本地化战略:进一步深化本地化战略,包括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人才培养等,提高本地化经营能力,降低贸易壁垒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特别是在电动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等领域,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技术话语权。

优化全球供应链: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整合全球资源,优化全球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多元化市场布局:进一步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

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提升服务能力,通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增值服务等方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提升全球竞争力。

总之,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全球化布局正在向纵深发展,技术创新、本地化战略、全球资源整合等因素将推动全球工程机械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深化本地化战略、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市场布局等方式,提升全球竞争力,实现全球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