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科技# $知行科技(01274)$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一、研究概述与核心观点
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274.HK)作为国内领先的量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其研发水平是评估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维度。本报告基于最新财务数据、技术进展、专利布局和市场动态,对知行科技的研发基本面进行全面深入分析。
核心观点: 知行科技研发水平基本面呈现"高投入、强团队、快迭代、广布局"的特点,在低算力高效利用、行泊一体算法、国产芯片适配等方面形成显著技术优势。尽管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但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战略聚焦高阶智驾与具身智能双赛道,技术护城河正加速构建。公司在2025年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包括BEV Transformer算法量产部署、全球首款小算力端到端智驾方案推出,以及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布局,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研发团队实力分析
2.1 核心研发团队构成与背景
知行科技拥有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博世等国际一流企业,具备深厚的行业积淀和技术背景。
高管团队技术背景:
- 宋阳(董事长兼CEO):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硕士学位,专注于自动驾驶领域超10年,曾担任博世汽车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传感器与驾驶辅助系统部门负责人,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和技术洞察力 。
- 卢玉坤(CTO):毕业于爱丁堡大学信号处理与通讯专业,是国内首批ADAS及自动驾驶系统专家,拥有24件专利,在L4/L5自动驾驶技术上有深入布局 。
团队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研发团队规模已从年初的292人扩充至474人,增幅达62.3%,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0% 。
- 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新设立研发中心,形成全国性研发布局,增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
- 2025年初成立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注册资本1000万元,进一步拓展具身智能领域研发力量 。
2.2 研发管理体系与创新机制
知行科技建立了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确保技术创新与产品落地的高效衔接。
研发组织架构:
- 公司拥有系统开发、软硬件开发等全方位研发实力,覆盖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车辆控制、功能安全、测试验证、系统设计、硬件设计等全链条 。
- 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项目管理机制,确保研发资源高效配置和产品快速迭代 。
产学研合作:
- 公司与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自动驾驶核心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 。
- 通过开放合作、相互赋能的方式,与地平线等芯片厂商深度协同,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
三、研发投入分析
3.1 研发资金投入规模与趋势
知行科技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即使在业绩承压的情况下仍保持高强度投入。
研发费用绝对规模: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56亿元,同比激增57.18%,成为影响利润的关键因素 。
- 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达2.81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2.49%,较2023年的2.17亿元增长29.49% 。
- 2023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08%,实现翻倍增长,显示公司对技术研发的高度重视 。
研发投入占比变化: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2024年同期的15.65%跃升至42.77%,增幅达27.12个百分点,表明公司在业绩下滑时期仍坚持研发优先战略 。
-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知行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处于行业前列,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 。
3.2 研发资金来源与使用方向
知行科技通过多种渠道保障研发资金来源,并明确资金使用方向,确保研发投入的高效利用。
资金来源多元化:
- 公司于2025年2月完成H股配售,净筹资约22.84亿港元,为研发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持 。
- 2025年3月宣布新一轮超2亿元融资,主要用于提升研发能力 。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79亿元,为持续研发提供了资金保障 。
资金使用方向:
- 约60%的融资资金(约13.7亿港元)用于高阶智驾及座舱一体解决方案的研发 。
- 约10%的资金用于提升研发和生产设施,改善研发环境 。
- 部分资金用于扩展海外销售及服务网络,支持研发成果的全球应用 。
3.3 研发基础设施建设
知行科技不断加强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为技术创新提供硬件支持和环境保障。
研发中心建设:
- 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新设立研发中心,形成全国性研发布局 。
- 公司将在2026年初迁入新的总部大楼,新总部将提供更完善的研发设施和更愉悦的工作环境 。
实验室建设:
- 公司建立了先进的自动驾驶实验室,配备高精度传感器、仿真测试平台等研发设备 。
- 公司在AI基础设施、开发验证等方面与国内外众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
四、技术成果与专利布局分析
4.1 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知行科技在自动驾驶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
算法技术突破:
- 知行科技是全球首个实现低算力芯片BEV模型量产交付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德州仪器8TOPS算力平台实现BEV感知泊车功能 。
- 公司在瑞萨28TOPS平台部署行泊一体感知能力,是唯一在该平台实现此功能的供应商 。
- 公司成功在小算力平台上实现了端到端算法量产部署,基于地平线J6B打造的iDC310被冠以"全球首款小算力平台端到端辅助驾驶量产解决方案"的头衔 。
系统集成能力:
- 公司具有系统开发、软硬件开发等研发实力,全线覆盖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车辆控制、功能安全、测试验证、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具有坚实的系统集成能力 。
- 公司自研的零拷贝软件中间件实现了软硬件高效解耦,提高了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
技术路线图:
- 公司的BEVTransformer算法已于2025年年底完成量产部署,端到端模型计划在2026年量产 。
- 公司在2025年发布L2级智驾系统路线图,称其L2级智驾系统将具备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和行泊一体的能力,支持多达21个传感器,全系大算力平台化设计 。
4.2 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知行科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加强专利布局,构建技术壁垒。
专利申请总量:
- 截至2025年9月,知行科技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达299件,较之前披露的189件增长显著,表明公司专利申请速度加快 。
- 2023年是公司专利申请的高峰期,当年专利申请量达到97件 。
专利授权情况:
- 公司专利授权率为22.68%,虽不算高,但随着申请量的快速增长,授权专利数量也在稳步增加 。
- 2025年9月2日,公司的"一种摄像头校准方法及设备"专利正式进入公布阶段,该专利涉及车辆四周摄像头图像的校准处理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 。
专利布局重点:
- 知行科技的专利主要集中在车辆控制、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等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体现了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布局 。
- 2025年,公司申请了多项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专利,包括"一种车辆泊车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设备"、"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车辆驾驶提示方法及设备"等,覆盖了自动驾驶的多个关键技术环节 。
专利质量与价值:
- 知行科技的科创评估等级为A级,表明其专利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获得了专业认可 。
- 部分核心专利如"一种摄像头校准方法及设备"的发明人为公司CEO宋阳和CTO卢玉坤,体现了公司高管对技术研发的直接参与和重视 。
五、产品研发与技术应用分析
5.1 核心产品线研发进展
知行科技已形成了完整的智能驾驶产品线,覆盖从基础辅助驾驶到高阶自动驾驶的多个细分市场,并不断推出创新产品。
智能前视摄像头系列:
- 公司智能前视摄像头业务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16%至3309万元,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
- 最新一代iFC4.0前视一体机基于地平线J6B平台打造,使用8MP高清摄像头模组,支持1R-5R拓展,在地面道路、高架、高速路均可实现自动巡航和驾驶员触发变道功能 。
- iFC4.0可同时满足C-NCAP 2024与E-NCAP 2026-2028五星设计标准,支持主机厂出海需求 。
域控制器产品线:
- 组合驾驶辅助域控制器解决方案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9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80.44% 。
- iDC310行泊一体域控制器被称为"全球首款小算力平台端到端辅助驾驶量产解决方案",基于地平线J6B打造,在行业普遍认为端到端模型是百TOPS算力俱乐部专属游戏的当下,通过工程优化,在小算力平台上实现了前沿端到端算法量产部署 。
- iDC510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基于算力更强的地平线J6M,通过融合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在128 TOPS算力平台上成功维持系统稳定运行速率,并部署自研的端到端模型,实现了对城区复杂路况的领航辅助 。
- 公司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打造的"全家桶"产品,包括iDC310、iDC510和iFC4.0前视一体机,形成了完整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矩阵 。
研发服务与其他产品:
- 智能驾驶研发服务贡献2579万元,PCBA产品销售额达1271万元,表明公司在技术输出和硬件产品方面也有一定布局 。
- 公司的iDC Mid系统架构灵活,支持国产芯片、多传感器融合,硬件设计达ISO 26262 ASIL-B(D)功能安全等级,软件架构基于SOA化,实现软硬件高效解耦 。
5.2 技术应用与商业化进展
知行科技积极推动技术商业化应用,通过获取大量项目定点和实现量产交付,验证其研发成果的市场价值。
项目定点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知行科技在2025年内共获得包括奇瑞、吉利等头部自主品牌的31个项目定点,这些车型大部分都将于2025年及2026年投产,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 。
- 公司曾在30天内获得14款车型定点,创下新纪录,其中基于地平线征程6M芯片的ADAS解决方案引人瞩目,它将实现包括轻量化城区功能在内的高阶行泊能力 。
量产交付情况:
- 知行科技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实现低算力芯片BEV模型量产交付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基于地平线征程3芯片的iFC3.0智能前视摄像头及iDC300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已实现批量交付 。
- 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的知行科技高阶智驾域控制器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头部汽车集团的两款主力车型上实现量产,并推向海内外市场 。
- 知行科技已成功在地平线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上实现先进算法模型部署,为量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
技术合作与生态构建:
- 知行科技与地平线及大陆集团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达成合作,将基于征程6系列合作打造轻量化城区智驾产品 。
- 公司与地瓜机器人合作,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台国产中高算力机器人控制器,日前该控制器样件已经下线,并交付头部机器人客户进行实测 。
5.3 海外市场研发与本地化
作为率先出海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行科技在海外市场研发和本地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海外研发布局:
- 知行科技已在德国设立子公司,深入研究GSR、GDPR等欧洲本地法规,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本土化的数据合规、测试认证和售后服务 。
- 公司的海外研发团队专注于针对海外市场的技术适配和本地化开发,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本地化挑战与应对:
- 公司面临的主要海外挑战包括欧盟GSR法规、NCAP严苛要求、数据合规和差异化场景,特别是泊车场景的差异 。
- 为应对这些挑战,公司针对国外的差异化场景进行相关的数据采集和模型的训练,同时在国内搭建类似的场景来做整个的算法的优化 。
海外生产基地:
- 知行科技马来西亚工厂将于2025年内落成投产,通过本地化生产强化对东南亚市场和客户需求的高度响应 。
- 马来西亚工厂将支持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业务拓展,降低物流成本和缩短交付周期 。
国际认证与合规:
- 知行科技的产品率先满足欧盟GSR法规认证标准、高分通过E-NCAP,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
- 公司的产品已获得多项国际认证,包括C-NCAP 2024与E-NCAP 2026-2028五星设计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全球主流市场的安全要求 。
六、研发战略与未来发展方向
6.1 技术路线图与研发重点
知行科技制定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明确了未来研发重点,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核心技术发展路径:
- 公司将持续推进BEV+Transformer架构的量产部署,不断提升算法性能和效率 。
- 端到端模型是公司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已在小算力平台上实现突破,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和扩展应用场景 。
- 公司正在开发基于AI大模型的智驾技术,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适应性 。
重点研发方向:
- 高阶智驾及座舱一体解决方案是公司研发投入的重点,将投入约60%的融资资金用于这一领域 。
- 公司正积极拓展具身智能这一前沿技术领域,布局未来智能产业发展,成立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业务覆盖多种类机器人、核心软硬件等相关业务 。
- 基于AI的高阶智驾、舱驾一体解决方案及产品是公司新一轮融资的主要投入方向 。
技术创新策略:
- 知行科技采用"技术降本"策略,不仅使用性价比高的硬件,还通过研发高效利用硬件资源,在中小算力平台上实现高性能功能 。
- 公司通过软件中间件技术,实现了不同芯片平台之间的快速迁移,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 。
- 知行科技正在做端到端的模型去做到全场景,与市场上的领先产品进行对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
6.2 研发资源整合与优化
知行科技不断整合和优化研发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
研发组织结构优化:
- 公司建立了跨部门、跨领域的研发团队,促进技术融合和创新 。
- 通过成立艾摩星机器人子公司,整合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的研发资源,实现技术协同和资源共享 。
研发流程标准化:
- 公司建立了标准化的研发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
- 通过数字化研发平台建设,实现研发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和协同开发 。
研发人才培养与引进:
- 公司持续扩大研发团队规模,从2024年初的292人扩充至年底的474人,增幅达62.3% 。
- 公司注重研发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合作,提升研发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
6.3 跨界融合与第二增长曲线
知行科技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布局具身智能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机器人领域布局:
- 公司于2025年成立艾摩星机器人事业部,专注于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 。
- 知行科技并购了专注于一体化关节研发的机器人公司小工匠,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艾摩星机器人事业部,加强在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的布局 。
- 公司推出了面向自动驾驶生态的机器人自动充电解决方案,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展示了搭载自研单目视觉位姿检测算法的六轴协作机械臂,实现了19.5秒完成充电枪插拔的操作效率,显著优于业内其他方案 。
技术复用与协同:
- 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系统在视觉感知、多模态交互等方面具有技术通用性,知行科技利用这一特点,实现技术复用和协同发展 。
- 公司在辅助驾驶控制器方面的技术积累为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今年量产的车载预控制器预计超过65万台,覆盖地平线、德州仪器、瑞萨等国内外主流芯片平台,这些控制器所依赖的大小脑协同架构与机器人对控制系统的要求高度吻合 。
市场拓展策略:
- 知行科技将通过"AI+汽车+机器人"的跨界融合布局,探索多场景应用落地,拓展业务边界 。
- 公司认为,随着国产控制器与算法模型的突破,以及自动驾驶与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断融合,一个以"机器人+Agent+APP"为特征的新生态正在形成 。
七、研发水平评估与投资建议
7.1 研发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基于对知行科技研发水平的全面分析,公司在以下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研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低算力高效利用能力:
- 知行科技是全球首家在德州仪器8 TOPS算力平台实现BEV感知泊车功能的企业,也是唯一在瑞萨28 TOPS平台部署行泊一体感知能力的供应商,在低算力平台实现高性能算法的工程经验丰富 。
- 公司通过算法精简化和硬件资源高效利用,在中小算力平台上实现了高级功能,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
行泊一体技术领先:
- 公司的行泊一体域控制器iDC Mid系统架构灵活,支持国产芯片、多传感器融合,硬件设计达ISO 26262 ASIL-B(D)功能安全等级,软件架构基于SOA化,实现软硬件高效解耦 。
- 公司的行泊一体方案在有限算力下,如8TOPS,单SOC方案就能实现丰富泊车功能,无需外挂MCU,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和成本 。
国产芯片适配优势:
- 知行科技与地平线等国产芯片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基于国产芯片平台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解决方案 。
- 公司率先推出基于国产芯片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为国产芯片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支持,也为公司带来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
量产经验与工程能力:
- 公司拥有丰富的量产经验,已实现多款产品的大规模量产交付,在工程化和产业化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
- 知行科技与地平线及大陆集团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达成合作,将基于征程6系列合作打造轻量化城区智驾产品,进一步强化了量产能力和工程经验 。
7.2 研发风险与挑战
尽管知行科技在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平衡: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42.77%,导致经营亏损扩大至1.82亿元,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是公司面临的重要挑战 。
- 公司股价较第二次配售价下跌19.6%,参与配售的股东账面浮亏接近两成,资本市场对公司高研发投入策略的长期可持续性存在疑虑 。
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压力:
- 智能驾驶技术迭代速度快,公司需要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否则可能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 。
-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和传统Tier1供应商纷纷加大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公司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
海外市场拓展挑战:
- 公司在海外市场面临欧盟GSR法规、NCAP严苛要求、数据合规和差异化场景等多重挑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本地化适配 。
- 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厂商如博世、大陆等拥有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资源,公司需要克服品牌认知度和客户信任等障碍 。
人才竞争与流失风险:
- 智能驾驶领域人才竞争激烈,公司需要持续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研发人才,否则可能面临技术骨干流失的风险 。
-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人才争夺可能更加激烈,公司需要不断提升研发环境和激励机制,以保持研发团队的稳定性 。
7.3 投资建议与发展前景
基于对知行科技研发水平的全面分析,结合公司的市场表现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以下投资建议和发展前景展望:
投资建议:
- 长期关注,谨慎增持:知行科技在研发方面的高投入和技术积累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短期内业绩压力较大,建议投资者长期关注,在业绩企稳回升时考虑增持。
- 关注技术落地与商业化进展: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公司技术落地和商业化进展,特别是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的高阶智驾域控制器量产情况,以及与头部汽车集团的合作进展。
- 评估跨界融合战略的成效:知行科技布局具身智能领域,投资者应评估这一战略的技术协同效应和商业前景,判断其能否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
发展前景展望:
- 技术领先优势将持续增强:随着BEV Transformer算法和端到端模型的量产部署,知行科技在低算力高效利用和行泊一体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 国产芯片生态红利释放:随着国产芯片性能提升和生态完善,知行科技与地平线等国产芯片厂商的深度合作将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和市场份额。
-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马来西亚工厂的投产和海外研发中心的建设将加速公司海外市场拓展,特别是在东南亚和欧洲市场的业务布局。
- 具身智能成为新增长点:随着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商业化落地,具身智能有望成为知行科技的新增长点,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风险提示:
- 研发投入持续高企可能导致公司长期亏损,影响投资者信心和股价表现。
- 技术路线选择失误或未能及时跟进行业主流技术趋势可能导致公司技术落后。
-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和毛利率下滑,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 芯片供应短缺或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公司产品交付和市场拓展。
- 宏观经济下行或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可能影响客户需求和订单获取。
八、结论
本报告对知行汽车科技(苏州)的研发水平基本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研发团队实力强劲:知行科技拥有一支由行业专家领衔的高素质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博世等国际一流企业,研发团队规模快速扩大,从2024年初的292人扩充至年底的474人,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
2.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56亿元,同比增长57.18%,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42.77%,表明公司在业绩下滑时期仍坚持研发优先战略。
3.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公司在低算力高效利用、行泊一体算法、国产芯片适配等方面形成显著技术优势,是全球首个实现低算力芯片BEV模型量产交付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BEVTransformer算法已于2025年年底完成量产部署,端到端模型计划在2026年量产。
4. 专利布局不断完善:公司累计专利申请量已达299件,专利主要集中在车辆控制、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等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科创评估等级为A级,专利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获得专业认可。
5. 产品商业化进展顺利:公司已实现多款产品的大规模量产交付,基于地平线征程3芯片的iFC3.0智能前视摄像头及iDC300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已实现批量交付,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的高阶智驾域控制器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中国头部汽车集团的两款主力车型上实现量产。
6.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公司在德国设立子公司,马来西亚工厂将于2025年内落成投产,产品率先满足欧盟GSR法规认证标准、高分通过E-NCAP,为海外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7. 跨界融合战略布局:公司成立艾摩星机器人事业部,布局具身智能领域,利用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系统在视觉感知、多模态交互等方面的技术通用性,实现技术复用和协同发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综合来看,知行科技研发水平基本面呈现"高投入、强团队、快迭代、广布局"的特点,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面临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平衡、市场竞争加剧、海外市场拓展挑战等风险和挑战,但公司在低算力高效利用、行泊一体技术、国产芯片适配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以及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布局,将为公司在智能驾驶和机器人领域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