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解读:五年反倾销税落地,国产替代窗口期开启
2025年5月19日起,商务部对欧美日等地的进口共聚聚甲醛(POM)加征最高74.9%的反倾销税,持续五年。这一政策直接打破海外企业长期低价倾销格局,为国内产业链腾出至少23万吨/年的替代空间(对应市场规模超50亿元)。
核心逻辑:
进口依赖度高达50%:国内高端POM长期被杜邦、宝理等海外巨头垄断,反倾销税将倒逼下游转向国产供应商。
价格体系重塑:进口成本骤增下,国产POM价格中枢有望上移,行业毛利率将从当前25%向30%攀升。
二、聚甲醛:被低估的“金属替代之王”
聚甲醛(POM)被誉为“工业黄金”,是五大工程塑料中机械性能最接近金属的材料。其两大分支中,均聚甲醛以高强度著称但稳定性不足,主要用于精密齿轮等小众领域;共聚甲醛因耐热性、耐腐蚀性更优,成为汽车、电子等万亿赛道替代金属的“主力军”。
核心逻辑:
一辆新能源汽车需消耗约15公斤POM材料,较传统燃油车翻倍;
电子连接器、医疗精密器械等高端领域进口替代率不足20%,国产化空间巨大。
三、产业链深度绑定:从原料到终端全面受益
上游原料:甲醛、环氧乙烷是关键,多聚甲醛纯度直接影响POM性能,江天化学(多聚甲醛龙头)直接受益;
中游制备:国内突破共聚工艺瓶颈,云天化、兖矿鲁化等企业高端产品已导入车企供应链;
下游爆发:汽车轻量化(减重30%)、电子器件小型化驱动需求,国产替代进入“从1到10”阶段。
四、产能格局:四巨头垄断,强者恒强逻辑明确
全球高端POM市场由杜邦、宝理等海外企业主导,但国内CR4(云天化、兖矿鲁化、开封龙宇、国能宁煤)已形成59%的产能护城河。反倾销税下,技术+成本+产能三重优势的龙头将通吃红利。
核心标的掘金
云天化(600096)
国内最大POM生产商,9万吨产能独占鳌头,高端产品已供应比亚迪、华为产业链;
深度绑定新能源赛道,若产品单价提升10%,净利润弹性达1.8亿元。
兖矿能源(600188)
子公司兖矿鲁化坐拥8万吨产能,背靠煤炭资源实现甲醇自给,成本比同行低15%;
规划新增5万吨高端产能,剑指汽车轻量化蓝海市场。
江天化学(300927)
多聚甲醛市占率超30%,新建5万吨产能瞄准POM原料缺口;
绑定云天化、兖矿鲁化等大客户,业绩增长确定性极强。
开滦股份(600997)
4万吨POM产能聚焦中高端市场,单吨毛利比行业均值高20%;
煤化工副产甲醇实现100%自供,成本优势构筑护城河。
五、投资逻辑:短期看涨价弹性,长期看技术突围
短期爆发力:反倾销税落地后进口货源退潮,国产POM或迎“量价齐升”,龙头企业季度利润环比增速有望超50%;
长期空间:突破高流动性、低析出等尖端技术后,国产POM将打入医疗、光模块等万亿赛道,远期市场空间再扩容3倍。
风险提示:化工品价格波动;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结语:反倾销税政策吹响国产POM反攻号角,从“进口依赖”到“自主可控”的产业变局中,技术领先、成本占优的龙头公司已进入价值重估通道。当下布局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