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革命:卤化物电解质引领千亿赛道爆发

用户头像
独角兽智库
 · 浙江  

高离子电导率、低成本与宽电化学窗口让卤化物电解质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的破局关键,四家A股公司已占据技术制高点。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核心,正在迎来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

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可达400-500Wh/kg)、安全性好(无漏液、不易燃)等碾压性优势。

而在众多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中,卤化物电解质凭借其高离子电导率(室温下可达2.42×10-3S/cm)、低原材料成本(低至$11.60/kg)以及良好的电化学氧化稳定性,成为最具产业化潜力的方向。

01 行业趋势:千亿市场启动,卤化物路线脱颖而出

全球固态电池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GGII预测,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美元,其中卤化物电解质固态电池有望占据30%以上份额,对应市场空间超过450亿美元。

技术突破是推动产业化的核心动力。2023年,中国科技大学马骋教授团队推出Li1.75ZrCl4.75O0.5氯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实现了2.42×10-3S/cm的高离子电导率,同时将原材料成本降低到仅$11.60/kg,打破了卤化物电解质成本高昂的瓶颈。

产业化进程明显加速。国内多家企业计划在2025-2026年间实现卤化物固态电解质的量产,预计到2027-2028年,全固态电池将开始小批量装车,2030年后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

02 盟固利:全链条技术布局,深耕卤化物电解质研发

盟固利(301487)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具有全链条技术布局。公司开发的LATP固态电解质材料具备高离子电导率、高分散、粒径可控等性能特点,可应用于固态电池体系正极包覆、正极极片掺混、电解液添加剂及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领域。

公司目前正在与电池头部客户联合开发一种新型的类单晶富锂锰正极材料,第一代产品已在电芯中试验证阶段,第二代产品通过降低富锂相含量提升材料首次放电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盟固利的技术路线覆盖全面,不仅包括卤化物电解质,还同时布局硫化物、氧化物等多种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为未来技术迭代做好了充分准备。

03 豪鹏科技:消费电子切入,半固态已实现量产

豪鹏科技(001283)已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领跑者。公司半固态电池已于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向国际头部客户如Meta小米、LG等出货。

公司产品具有显著性能优势,体积能量密度达950Wh/L,循环寿命超500周,通过军工级安全防护设计,适配AI眼镜、智能穿戴设备、机器人等场景。

技术方面,豪鹏科技已构建“液态高硅→半固态→全固态”的阶梯式技术矩阵,覆盖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三条主流固态电池路线,形成多元化技术储备。

对于全固态电池,公司计划2026年进入试产阶段,2027年后逐步实现规模化量产,目标能量密度达1100Wh/L。

04 昊华科技:氟化工巨头,材料领域具先发优势

昊华科技(600378)在固态电池领域定位于关键材料供应商与工艺设备服务商,通过材料研发+产业链整合深度参与固态电池行业。

公司在聚合物电解质与粘结剂方面具有显著技术积累,整合中化蓝天的氟化工技术,聚焦PVDF基聚合物电解质和粘结剂的研发,提升离子导电性和界面稳定性。

昊华科技在硫化物电解质降本工艺上也有突破,推进硫化物电解质(如Li₆PS₅Cl)干法连续合成技术,并具备99.99%纯度H₂S气体提纯能力,打破了国外垄断。

公司还是国内唯一量产“三氟甲磺酸锂”的企业,该材料是硫化物电解质性能提升的关键添加剂,全球仅日本触媒与昊华科技具备量产能力。

05 信宇人:设备材料协同,卤化物电解质试制成功

信宇人(688573)成功试制了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样品,并完成了首轮电化学测试,离子电导率达到1.5-2mS/cm,展现出良好的导电性能。

与硫化物体系相比,信宇人的卤化物电解质具有三大优势:电化学窗口更宽,可稳定匹配4.3V以上高电压平台;稳定性更优,制备工艺简化;原料与制造成本更低。

公司采取“能量型+快充型”双路线布局,专注于降低材料成本并开发高离子导电率的卤化物固态电解质。

信宇人不仅是材料供应商,还是锂电高端装备龙头,核心产品包括涂覆机、辊压机等,2025年上半年在手订单达11.07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06 投资逻辑与风险:把握产业化节奏,规避技术路线风险

四大核心标的各具优势,投资逻辑清晰。盟固利强项在于全链条技术布局;豪鹏科技已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昊华科技在关键材料领域具有先发优势;信宇人则实现了设备与材料的协同发展。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已经明确:半固态电池2025年量产,全固态电池2026-2027年试产,2030年大规模商用。投资者可根据不同阶段把握投资节奏。

风险方面需关注技术迭代风险:硫化物/氧化物路线尚未统一,部分企业押注单一技术可能面临淘汰风险。

此外,量产进度可能不及预期:电解质材料成本高、工艺复杂可能推迟商业化进程。部分小市值标的市盈率超高,需警惕业绩证伪风险。

投资者可以关注几个关键指标:车企装车测试进展(如蔚来ET7半固态电池)、政策催化(如《固态电池产业专项规划》)、材料成本下降幅度。

随着2025年下半年半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以及2026-2027年全固态电池试产计划的推进,这四家掌握卤化物核心技术的企业将率先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固态电池的竞争已经从单一性能指标转向体系化创新与生态构建,那些能够整合产业链资源、绑定头部客户的企业,将在千亿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