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核电电价的下降?
2025年半年报,$中国核电(SH601985)$ $中广核电力(01816)$ 的业绩都大幅低于预期,原因不只一个。但其中,因核电参与市场化交易,而导致的电价降低,是核电业绩变脸的重要原因。
对于核电的低电价,特别是广东地区核电的低电价,有许多人认为非常不合理,觉得只是一个短期现象,必须纠错,核电价格会很快恢复到过去水平,甚至认为还可以适度提价。
那么,市场化交易形成的核电电价真的太低了吗?这个问题必须放在国家战略格局内思考。
首先,核电按市场化交易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所有商品的交易逻辑是,供>需+市场化交易=降价,电作为一种民生必需品,也属商品范筹,也应当遵循这个原则。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彻底解决了电力短缺问题,再也不用担心拉闸限电了,甚至还有富余。按国家的长远建设规划和落地能力,电力比较充足的态势将会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利用低成本绿电这条鲦鱼,以市场价代替核定价,参与电力保供,就是要通过市场机制倒逼煤、水、核电企业进一步挖潜降本,惠及民生。
其次,作为大国重器,核电必须走出舒适区,努力降低运营成本,让利于民,才能在可预见的将来承担起国家基荷电源的重任。作为国家名片,核电只有进一步降低建造、运营成本,才能有底气和实力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
再次,由于核电带动的是一个产业链,其降本过程也是成千上万家产业链企业技术升级过程,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国与民有利。
核电专家观点值得深思和参考。近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战略咨询专家、国家电投集团原董事长王炳华,与《财之道》之间,有一段关于核电电价的问答,照搬如下:
“《财之道》:在电力市场化的背景下,核电如何与成本不断下降的可再生能源竞争?
王炳华:……
现在困扰三代核电站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就是电价问题。电价问题取决于怎么样把工程造价降低,这是面临的非常严重和紧迫的问题,要把它处理好。”
理解这一段对话的意思没有?我的理解是:核电企业应当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如何降低造价成本上(黄炳华于2007年曾任国家核电首任董事长,是核电行业专家,核电是否还能降低工程造价,他应该有发言权)。看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核电电价想回到原价或者涨价的概率接近于零,必须面对市场化交易的大背景,让核电电价下一个台阶可能是一个长期的业态。
核电适度降价是一种长远的战略考量,核电电价下一个台阶(幅度有待观察)会成为常态,决不是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