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爹喊娘,别买银行

用户头像
夏至1987
 · 山西  

才跌这么点儿,才跌两个来月,就扛不住的,说实话,不适合重仓买股票,不适合买银行股。

因为很简单,最艰难的时刻远远没有到来,这才哪儿到哪儿?

[滴汗]

2018年末,2020年中,2023年年末,哪个时间点的银行股不比现在艰难?

2018年末的时候,正是中国人第一次面对海那边儿的无限恶意,刚从中梅蜜月期的迷梦里醒过来,外部环境急转直下,所有人心里都没底,风险被无限放大的时候。关键词,外部扰动,经济换挡降速,依托于宏观的银行基本面,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个很好理解。

2018年全年,银行股是从1.2倍PB跌到了0.8倍PB,估值下跌了35%。

2020年中,感冒过后,大部分中国人这辈子都没经历过的恐慌时刻突然到来,经济都停摆了,银行还赚个P的钱?当时的关键词是,坏账和信用风险,不确定性陡然上升,压力扑面而来。

银行股又从前期的0.8倍PB,下跌到0.7倍PB,估值下跌了13%。

[衰]

从这个时间点到2023年年末,是经济的疲软期,关键词,降息,息差收窄。

银行股又从0.7倍PB下探到0.5倍PB,估值继续下跌30%。

那如果从2018年年初算起,到2023年年末,银行股整体的估值是从1.2倍PB下跌到0.5倍PB,连下三级台阶,估值水平累计跌了60%。

这对很多人来说,不相当于天塌了吗?

[衰]

但事实是,2018年年初1.2倍PB的银行指数,全收益收盘点位是10230点(加回了分红的影响),2023年年末0.5倍PB时,银行指数依然维持在9323点,指数跌幅不到9%。

估值杀得这么狠,实际股价的跌幅只有这么一扭扭。

期间银行股的内在价值增长了50%以上,大幅抵消了60%杀估值的负面影响。

从2023年末起,经济依然很差,息差依然很窄,坏账依然不少,但银行股出乎意料地开启了估值修复的过程,很多银行的股价都创了新高。

因为估值太便宜了,银行长期被市场错杀,很多人回过神来了,在认错,在纠偏。

[斜眼]

这说明什么?

说明只要你买的是低估值的股,稍微有点儿业绩的股,那即使经历了估值下杀的过程,也没那么可怕。

最重要的是,你要把估值算明白。

面对赚钱亏钱的过程,要努力搞清楚,哪些是因为估值的变化,哪些是在业绩上的盈亏,这些因素都是可以分解的。

一个基本事实是,大部分在2023年后享受银行股巨额收益的人,都是在之前长时间被市场压制的过程中,坚守信念的人。

这类人我见过很多。

他们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巴菲特的信徒,不如说更像巴菲特的老师,早期的格雷厄姆。

这是现实版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所有穿越牛熊的银行股股民,内心里都经历过市场的反复拷打。

这是现实版的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所有赚到大钱的银行股股民,只是坚持了一个基本原则,买得足够便宜,屁股坐得足够久,相信时间的力量。

[呲牙]

所以据我观察,最近一些心态崩了的银行股股民,很多是在2025年以后进场的,是在银行股已经从底部爬起来后,有了百分之三四十的涨幅后跟随趋势进场的。

这些朋友,对价投的理解不深,对银行的基本面没什么信念,单纯的是被不断上涨的价格“说服”了,而当价格开始掉头向下的时候,那些曾经说服了他们的理由,看起来又不存在了,信念随之崩塌。

说白了,老股民关注的是“价值”,而后者更多看的是“价格”。

价值相对坚实,而价格总是飘忽不定,易被市场情绪左右。

从关注价格,到真正地去追寻价值,是普通散户走向成熟,向价值投资者华丽转身必须渡过的难关。

你现在在市场上看到的,所有银行行业里的鬼故事,过去十年,老股民们都听过无数次了,逐渐麻木并坦然接受,他们深知,没有无缺点的股票,只有权衡利弊后,依然值得投资的股票。

[斜眼]

有些车轱辘话,是可以来来回回说的。

8月15日,我在《银行股跌了,怎么办?》一文中提到,银行股股民需要想明白的四个问题。

一、银行在未来很可能跑输大盘,因为在牛市开始前,就大涨过了;

二、银行股的股价短期下跌,反而会增厚我们的长期收益;

三、以仓位配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低估值的银行板块依然值得大多数股民去配置;

四、对于优质银行来说,基本面领先于行业均值很多,有三年一倍的潜质。

真正把这几个问题想明白的,并且能真正接受的,应该是少数。

比如第二点。

为什么股价下跌,PB降低,会增厚我们的长期投资收益?

这一点,必须要反复使用我给出的“低估值股票估值模型”,去进行计算和验证,在基本面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低PB股票的分红复投过程会显著增厚收益,而银行高分红比率(基本都在25%以上),稳定ROE(拨备可以作为业绩的缓冲垫)的特点,正好完美适配这个模型。

再比如第四点。

优质银行为什么能独立于整个银行业而存在?银行是同质化的吗?

这需要对行业的理解,需要意识到地域对经济的决定性影响,最终又会作用到银行经营的基本面上来。

那这里我可以再补充一点:

五、即使是长期的低估值状态,有显著的长期配置价值,且长期来看股价在持续上涨的银行业里,能坚持走到最后的依然是绝对少数。

因为大部分股民内心里是承受不起股价的巨幅震荡的,尤其是在重仓状态下,这需要长时间地学习和修行,绝非易事。

[呲牙]

今天和一个网友聊,他从之前不到200万的仓位,加到最近的500多万,心态肉眼可见的变差了,忍不住地要来找我聊一下,寻求一下心理安慰。

我当然可以给他一些情感上的支持,但他应该也能意识到,这道心理上的隘口,最终是要自己度过的。

这个过程,不单需要投资技能的积累,还需要时间的锤炼,急不来。

从2023年年末,估值开始大面积修复算起,虽然银行股价的平均涨幅高达55%,但行业的整体估值,只是从0.5倍PB提升到了现在的0.66倍,提升不过32%。

整体依然破净,依然低估。

0.66倍的PB,市场担心的点在哪儿呢?

[斜眼]

关注我,分享更多投资干货!

@@今日话题 $#银行#

$杭州银行(SH600926)$ $齐鲁银行(SH601665)$ $江苏银行(SH6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