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此文的时刻,我仍在台山。也就是特一药业的所在地。
昨天到了特一药业,证代徐老师亲自下楼来迎接我,然后在会议室里,公司副总兼董秘兼财务总监陈总与我交流了两个小时。交流之前,按照监管部门规定,先让我签署了《保密协议书》。
我上来就开宗明义说,“你们知道投资者最怕啥?最怕做假账暴雷、最怕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
陈总说,我已经当了很多年财务总监,如果公司做假账,我早就该跑路了。换个角度说,特一也做不了假账,因为利润大头儿是止咳宝,而止咳宝从进来原料(罂粟壳)到生产成品的全过程是被重点监控的,进多少罂粟壳、生产多少止咳宝,都是定量的。如果作假,也是一眼就能发现的。所以特一药业没有雷。还有个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公司长期大比例分红,说明公司赚的都是真钱。
我问,公司不进行营销变革行不行?
陈总说,如果没有IpO资金修建的厂房、库房、生产线,公司可以不搞营销变革,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但是建了车间厂房流水线,每年就会产生很大的折旧费用,与其让产能闲置,何如营销变革,把销售搞上去,产能满负荷呢?
我问,今年是不是在营销上投入很大费用?
陈总说,品牌建设是今年重点,目前“特一”知名度还是太低。只有把品牌知名度搞上去,公司的系列产品才能都上去。我在外面开会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盒止咳宝,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就拿出止咳宝问参会者,你们谁知道止咳宝?大概知道的人也就是十之一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剩下的人都知道,你说止咳宝的市场潜力是不是非常巨大?
我问,为什么2023年止咳宝销量那么大?仅仅是因为疫情防控放开吗?
陈总说,这得益于公司的精准判断。我们公司早在之前一年就做出了疫情防控会在2023年初放开的判断。所以提前备好了止咳宝和退烧药的原料,止咳宝原料备足18个月用量(这是允许提前备足的最大用量),退烧药(对乙酰、布洛芬)我们提前准备了一年的原料用量,如您所知,疫情管控放开在2022年底来临了,公司开足马力、三班倒,昼夜不停地生产,本来我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公司,但是突如其来的巨大的退烧药产能释放,引起了北京的有关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亲自来到厂里,听取汇报,组织货源,可以说在当时特一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做了一定贡献。2023年的销售顶峰虽然短期较难逾越,但是公司设想在营销成功变革后三到五年内把止咳宝做到一亿盒(按一盒24粒算,即24亿粒,2023年大约销售10亿粒,此数字仅是未来设想,并不构成业绩承诺)。
我问,公司想把第二梯队的皮肤病血毒丸做成大单品,可是该药又不是处方药,能做上去吗?
陈总答,不是处方药也不是就不能上量,可以在药房端发力,尤其是私人诊所,这个药一盒88,但是6盒一个疗程,所以一旦销售起来,单次销售额是超过止咳宝的。
聊的差不多了,徐证代陪我去工地参观,先看了员工宿舍,又看了在建中的车间和厂房。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止咳宝如何诞生的。徐老师满足了我的要求,参观了止咳宝生产的部分流程(有的流程需要严格备案,不便开放参观),在工厂技术人员讲解下,大概知道了止咳宝的生产流程。
在了解特一药业的发展史中,突然觉得特一药业与盘龙药业的发展史几乎是一样的。盘龙药业是谢晓林在当地药厂资不抵债之时,慧眼识宝,发现了盘龙七片的巨大潜力,果断承包药厂,申请盘龙七片为中药保护品种,扩大营销,盘活了盘龙七片,把企业做到上市。特一药业也是现在许丹青老板的父亲,也就是老许老板,当年看到国企台城药厂连年亏损,在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政策指引下,他一眼看到了止咳宝的巨大潜力,一举拿下制药厂,筚路蓝缕,一路走来,也是把止咳宝申请为国家中药二级保护品种,将清末民初老中医刘得之的独家秘方发扬光大,将组方进一步优化,使疗效更加确切和快速。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大单品。
我对陈总建议说,公司能否给股东送一些止咳宝,如果送不了,优惠价卖也行!
陈总表示,公司会研究我的建议。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