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送朋友去白云机场,平时很少关注到白云机场,它其实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看到飞机繁忙的起降,我忽然意识到像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这类型的公共事业股是可以用来作为某种意义上收租股的。于是我就看了一些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的股票,还真让我找到了一家,我认为可以投资的公共事业股——招商港口。在去年我把长江电力卖出之后,我也一直想找一个类似的标的,因为我现在的持仓见图:
中药+西药合起来就占72%,银行占23%,保险6%,这是我其中的一个账号,但是其他的账号基本的配置比例也类似,把招商港口纳入到持仓组合中来,可以让持仓更多元化,从而降低波动,为什么是选招商港口呢?
仔细对比一下机场、高速、港口的生意模式,机场的生意模式,尤其是国际枢纽机场,其营收占比的大头往往是非航空服务占比更高,就以上海机场为例,航空收入仅占44.39%,而非航空收入占比55.61%。它更像是通过航空服务这个流量入口而打造的流量变现的出租商业体。在当前消费者更加理性,电商越发发达,特别是跨境电商的兴起,对于这一类型的商业体,我感觉我对于他们的未来是看不清的。高速公路存在一个收费年限的问题,也让高速公路的价值不明朗。港口虽然也是特许经营,但基本上到期续约是常态。参考《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港口经营期限一般为50年。三种生意模式比较下来,机场可能受消费环境的影响更大,高速公路存在收费年限存续期的问题,而港口经营更加稳定可能更适合作为收租股。
在A股市场,一共就只有10家港口上市企业,其中有9家是地方国企,不是说地方国企不好,比如上港集团就很强大,但是地方国企基本上是属地经营,受当地的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成长能力比较有限,容易偏安一隅。招商港口,是全球领先的港口运营商,我们看2023年招商港口的海外营收占比是30.42%,到了2024年,海外营收的占比提高到了34.16%,海外营收的提升将是招商港口未来的一大看点。
招商港口的业务和前世今生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公司的前身是深赤湾A,在2018年10月31日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从原来的地方国企变成了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港口资产一级资本运作管理平台,总资产规模从不足1 00亿增长至1100亿元,公司从原来赤湾港的运营商一跃成为了全球领先港口开发投资运营商,所投资或投资并拥有管理权的码头遍及全球六大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证券代码也由原来的000022改为招商局成立的年份001872,更好地体现了招商局的招商血脉的延续传承。
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97.03亿元到2024年的161.3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8%,净利润2018年的10.9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5.1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6.6%,我们深知这几年的净利润的大幅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那是在重组整合资产注入的特殊时间段里面所获得的非同寻常的增长。对于往后的平常的时间里有过高的增长的期待,维持个位数好的年份双位数的增长可能才是合理的期待。
分红方面,因为公司的资产重组因素,剔除前面的年份,从2020年开始,当年的分红是0.38元每股,到2024年的年报分红是0.74元每股,分红复合增长率17.9%。,按照当前股价折合股息率3.64%。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股息回报还是有点性价比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35%上下波动,出现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这一点是偏低的,这几年平均也就是7%左右,这个也和招商港口近几年的全球扩张分不开,一方面全球扩张需要资本开支,资本开支就会带来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就拉低了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由于收购海外的港口业务产生65亿的商誉按照10年摊销每年影响净利润6.5亿元。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扩张会让营收增加,财务费用会降低,商誉会消失净资产收益率会缓慢提升。
估值方面,当前股价低于净资产PB为0.8,市盈率方面,由于公司近几个季度盈利都变化不大,所以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和TTM市盈率基本上都是在11.5左右。本来港口行业就属于冷门行业,市场给到的这个估值在港口行业里面算是中规中矩,也不能占到市场太多的便宜。7月28日开盘20.28元买入一笔观察仓,在当前价位上,我的期望是它能够下跌个10%左右,可能会把我要配置的仓位给买上。
对招商港口这只股票,我的逻辑是出于对仓位行业配置的需求考虑,寄希望于长期年化收益在10%就满足了,如果只是从静态看的话招商港口PB0.8,ROE7.5,根据PB/ROE模型当前股价的年化收益率为9%左右,所以要满足10%收益率要求买入价格就还需要打9折,对于收益率的要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以上就是我对招商港口一些个人看法。投资有风险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