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仓中的福元医药,短期的快速上涨,作为一个仿制药企业,预估年利润在5亿左右,市值被炒到了160亿,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所以就把福元医药在高位卖出了,只剩下一点点留作纪念仓位。估计短时间内福元医药的估值也不可能回到我认可想买入的价格了,索性就把卖出的资金准备买入另一家处于医药行业上游的公司:山河药辅。
先来了解一下公司的历史,公司是一个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尹正龙,同时也担任董事长,其持有公司6305.75万股,持股比例为26.9%,这个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算是比较合理的,其从上市至今也未有过减持。二股东是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一个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在2010年入股山河药辅,当时的投资额为2352.48万元,占公司总股本20%成为了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上市后持股比例稀释到了15%。从2018年11月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不断的小碎步减持,到了2025年的4月3日,持股比例下降到了9.92%。作为产业投资基金,其初始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投资时间15年,期间一共减持套现了近2亿元,目前还持有市值超过了3.09亿元。这一笔投资是成功的,长期投资在一家成长股上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公司的三股东和四股东是一对父子,刘涛是父亲,刘佳是儿子,刘涛是创业元老,他在尹正龙还没有独立创业之前的淮南第五制药厂任过生产科长、副厂长,也可以说是前同事,其在上市后持股占比为8.19%。从2018年7月起,也是多次减持到现在,目前还持有392.1万股,占总股本的1.67%,但其子刘佳在2023年三季度开始买入225.18万股,截止到2025年的一季报,刘佳共持有414.8万股,占总股本1.77%,刘氏父子合计持有806.9万股,占总股本的3.44%。刘佳作为创业元老的儿子,我想他对公司的了解比我们普通散户应该是要更加到位的,他的不断买入也是代表其看好公司长远发展。研究民营企业股东研究必不可少,从尹正龙的创业史来看,尹正龙也是一个干实事的人,二股东作为产业投资基金减持落袋收益也无可厚非,原三股东刘涛是一个创业元老,之前就担任过公司的董事,他的持股该减持的也减持的所剩不多了,其子刘佳又在不断的买入并进入了第三大股东。一个创业元老、公司前董事的儿子步其父亲的脚印成为了公司三股东,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公司的价值。尹正龙是公司的大股东,也是公司的董事长,是公司的灵魂人物,他的创业故事更值得我们去了解,1989年24岁的尹正龙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淮南第五制药厂,起初,在制药车间工作后,申请调到了开发科。他经过293次的实验,成功研制出了第一个辅料产品,后又陆续研制出了4款新品并组建了小车间专门生产药物辅料。1998年,淮南第五制药厂实行承包责任制。尹正龙带着17名员工以承包的形式开启了创业之路,随后的三年时间里,规模做到了100万元,并拿到了哈药六厂的订单。2001年4月,尹正龙将辅料车间买断并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剥离出来,成立了山河药辅,2007年,公司的营收就达到了6000万元,2015年在深交所的创业板上市。从这个大股东的创业史看来,董事长尹正龙是一个靠谱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干实事的人。
行业格局,中国药用辅料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呈现出国内外企业并存的局面。其中,国际大型药用辅料企业如巴斯夫,陶氏,默克等知名度高,资金和研发实力强,在高端辅料上有明显的优势。国内本土有涉及辅料的企业有1900家左右,大多规模较小,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种类少,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根据相关统计,药用辅料市场规模在2024年就达到了13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400亿元以上。市场的容量是足够大的,山河药辅算是专业药辅行业的龙头企业2024年营收才8.82亿元,占整体市场容量的1%都不到。国际上常用的药用辅料达1000余种,国内常用约500种左右。山河药辅的辅料只有近40余种,无论从市场容量还是从品类扩充上看,未来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随着国内制药工业对于供应链安全的重视的提升,以及新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药用辅料行业监管趋严,行业先行者将从中受益,行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升,作为国产替代的优质辅料厂商,充分享受中国医药的成长红利,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竞争优势:第一、我认为2016年开始实施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规定药物和药辅一并审批,使得药品生产厂家不得不重视辅料的问题,因为辅料的成本占药品的总成本较低一般不超过药品成本的6%药厂选择辅料将会将质量更优先于成本更优。那么,作为国内辅料行业的龙头,会因此获得更多大厂合作机会。另外,公司的品种规格也更齐全,通过核心产品+代理小品种的模式,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的优势,也增加了客户的粘性(更换辅料供应商需要重新评审)一旦产品进入了药企,便有了先发优势,别的厂家很难进入,避免了无序的内卷。第二、公司的新产品,硬脂富马酸钠在2024年开始量产,原本这个辅料是高度依赖进口的,海外企业牢牢把控市场供应,进口价格高达2800元/公斤,而公司产品价格仅为500元/公斤,但毛利率仍然还有50%,竞争力不可谓不强。如果2025年可以放量,那么业绩将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
历史财务信息,从公司上市的2015年到2024年,营业收入从2.59亿元增长到了8.83亿元,复合年增长14.8%,净利润,从2015年的4427.3万元增长到了2024年的1.19亿元 复合增长率为11.4%,净利润的增速明显落后于营收增速,我们来看一下原因:营收的增长曲线相对平滑,而净利润则有一定的周期性,可能和原材料价格波动有关,另外,在2021年负增长4.99%,2024年更是负增长26.07%,2021年的下滑的幅度不大,我们就不去深究了,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2024年的净利润的下滑,2024年年报披露因为计提了3912.69万元的商誉减值和可转债利息支出等财务费用共1032.71万元,财务费用同比大增242.89%。我们把这两项因素考虑进去,我们可以看到,净利润虽然会随着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不如营业收入增速平稳,但拉长时间看,也是在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经过处理后,真实的盈利能力是2024年的盈利和2023年基本持平,那么真实的PE是20左右,PEG1.3,估值算是合理偏贵了一丢丢。近五年的ROE在17左右,根据PB/ROE模型,静态收益年化4.7左右,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也是属于合理偏贵的区间。从历史估值看,也是处在50%上下,也是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了,当然了,当下这个市场比较热,极度低估的股票早就被市场挖掘了,对于估值并没有什么优势的股票,如何建仓和建仓之后的仓位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在8月21日买入了分配到个这个标的25%的仓位,设定该股票最高仓位不能超过总持仓的5%。剩下的仓位等着随时逢阴线分批去加仓,总之,对于估值并不友好的标的,严格控制仓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我的仓位是由福元医药换过来的,相对于福元医药、山河药辅更具有成长性,估值也更加合理。在福元医药还没有回落到低估期间将不再关注而是转而关注山河药辅。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个思路,投资是个人自己的事情,注意投资风险,请谨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