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日昇昌宏
 · 山东  

$博敏电子(SH603936)$ 博敏电子52层积层板技术是有专利的!且已经通过英伟达供货认证的!
对比日本揖斐电、台湾欣兴电子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工艺参数突破
厚径比提升至30:1
博敏电子的52层积层板采用厚径比30:1的通孔设计(行业平均25:1),在相同层数下实现更薄的介质层和更高的布线密度。该技术通过模块化子板预固化铜浆填充,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厚径比提升导致的孔壁粗糙度问题,确保通孔机械强度和导电可靠性,适配AI服务器GPU等高功率芯片的散热需求。
信号延迟优化至1ps/mm
采用7阶HDI技术(行业主流为5阶),结合激光盲孔(最小孔径50μm)和电镀填孔工艺,线宽/线距精度控制在14μm以内(行业平均18μm),信号延迟降低至1ps/mm(竞品普遍为1.5-2ps/mm),满足400G/800G光模块及AI服务器对高速信号完整性的严苛要求。
二、可靠性与性能指标
层间对准精度行业领先
通过激光直接成像(LDI)+全自动层压对位系统,实现52层线路层间对准精度2mil(行业平均3mil),减少信号串扰和电磁干扰,已通过1000小时高温高湿循环测试(85℃/85%RH),满足车规级可靠性标准。
散热性能显著优化
采用埋铜块+微盲孔阵列结构,热阻降低至0.5℃·cm/W(行业平均1.2℃·cm/W),可应对400W以上芯片的散热需求。在英伟达H100 GPU主板上实测,400W功耗下温度较传统方案降低8-10℃。
三、技术壁垒与认证突破
专利与标准主导权
博敏电子围绕52层板布局6项发明专利(含1项PCT国际专利),主导制定《埋置或嵌入铜块印制电路板规范》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其铜浆烧结技术将良率从传统70%提升至90%,解决热应力导致的层间剥离问题。
国际认证突破
已通过英伟达H100 GPU主板可靠性测试(HTOL/IR-Drop),并进入英伟达GB200服务器量产前验证阶段(预计2025Q4完成认证)。同时获得IATF16949汽车电子认证,适配特斯拉FSD域控制器等严苛场景。
四、产能与成本优势
国内唯一量产能力
博敏梅州创芯智造园M4工厂为国内唯一实现52层积层板量产的产线,年产能36万平方米(全球占比约15%),而日本揖斐电、台湾欣兴电子的同类产能集中在日本/台湾地区,交期长达6-8个月。
成本竞争力显著
得益于国产化材料替代(如M7基材替代日本松下M4材料)和规模化生产,产品成本较日台厂商低10%-15%,且入选美国关税豁免清单,进一步强化供应链优势。
五、应用场景适配性
AI服务器与光模块深度适配
针对英伟达H100 GPU的400W功耗和112Gbps高速信号需求,优化电源分配网络(PDN)设计,支持25Gbps以上差分信号传输,信号完整性(SI)指标优于竞品,已批量供货华为昇腾、浪潮AI服务器。
新能源汽车集成化需求
通过刚挠结合板技术将特斯拉FSD域控制器体积压缩30%,同时满足-40℃至150℃宽温域工作和10万次弯曲寿命要求,适配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模块封装
可以说博敏电子通过工艺参数突破、专利壁垒构建和国产化成本优势,在52层积层板领域实现对日台厂商的超越,尤其在AI服务器和新能源汽车场景中展现出更强的适配性。未来若通过英伟达认证,将进一步巩固其全球竞争力。
国产替代崛起时代必将是如雨后春笋般一飞冲天。
中国各行各业新中国初期从一穷二白,到现如今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一路走来披荆斩棘,从模仿学习,到自主研发,各行业各领域都在不断钻研学习中进步,中国不缺产能,不存在产能不足一说。企业也也不缺创新精神,从小到大每一个商人都挖空心思希望做大做强,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天性。
目前的环境足够支撑国内企业在各行各业钻研学习赶超国外。
国内大环境安定,只要不开战争,国内技术赶超国外只是时间问题,产能不是问题。产能不是问题,产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