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品牌的问题
分红分掉的是现金,对公司现金流压力很大。但是比亚迪,阿里,腾讯这类上市公司,可以用股权激励,向二级市场和未来拿钱,零成本激励核心团队,对公司现金流毫无压力。菊花2024年,分红是净利润的130%,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理论上讲,科技企业,低分红是正常的,高分红是不正常的,必须利润再投资才能保持高增长,建立护城河,但是菊花的营收相比2019年是v字形,5年不长进,但是这五年在扩张,现金流压力很大。不分红也不行,老员工如果要求退出,菊花必须回购股份,消耗现金流,会造成挤兑。
抱残守缺,把存在重大缺陷的股权制度宣传为独特的优势,实在是无法理解。应该去资本市场拿钱,问股民和投资机构要钱,而不是让深圳出资千亿来给你输血,根本不需要分红,股权激励是零成本,但是有可能博取十倍收益,比分红强多了,为什么不用呢?反正亏钱了投资者买单,市场经济,不要逮着政府薅羊毛,可能这家企业对政企关系的理解是他们的核心科技之一吧!
菊花必须分红,而且是18%的高息分红,2023年借款利息116亿,byd的有息负债很少,阿里腾讯更是现金奶牛,几乎无利息支出,光是利息就吞噬116亿利润。
运营商 5g资本开支已经结束,今年招聘腐败,盘古大模型套壳,鸿蒙系统竟然还能回退,再次证明套壳安卓,云服务根本打不过阿里云,顶多是政府在用。
汽车行业也不顺利,byd全民智驾和泊车兜底,打碎了智驾溢价。
而且菊花的分红是给老员工分红,而不是新员工,新员工也认购不起虚拟股,新员工刚入职没几个钱当然买不起,如果要买,需要贷款买。但是干活的多是新员工,一分红,反而让新员工觉得不公平。
闪存门,月亮门,疏油层,Nova11se,智选手机,旗舰机也各种倒退式阉割,还不如上一代,十年了,无论被制裁前后,一贯如此,菊花真是太需要利润了,被利润压得喘不过气。
很多部门很浮躁,立项明年就要落地,产生效益,这是有害于创新的,但是现金流压力实在是太大。
关键是,菊花的技术实力并不领先,回过头来看,菊花只是一家普通的硬件公司,并不是软件公司,当年的emui也并不突出。而苹果是软件+硬件,苹果产业链带动了多少强大的上市公司,菊花产业链有哪些知名的上市公司呢?似乎全是妖股。中兴通讯不比菊花差,byd,宁德时代,新能源赛道双雄,真正的遥遥领先,芯片领域,国内还有很多非常牛逼的企业,大模型领域,deppseek和阿里千问模型比破盘古强多了。现在菊花只有一根救命稻草,智驾,也被byd猛烈进攻,全民智驾和泊车兜底,狠打菊花智驾的脸。小米造车,一米穿五界,急得大嘴亲自出来阴阳小米搞营销。阴阳byd的智驾凑合能用,又阴阳小米,攻击奔驰迈巴赫,肆意拉踩,利润压力下,动作变形了,最后的疯狂。
国内车企现在盲目信任菊花,陷入战略误判,这两年会被byd横扫的,菊花不是霍去病,做不到科技突破,更像是袁崇焕,五年平辽的结果是辽东一发不可收拾。芯片遥遥无期,不如寄希望于台湾回归,台积电还能给你代工。
菊花给我一种科技恒大的感觉,类似“非法集资”的股权制度,2025年又迟迟不发财报,很多迹象表明,这种类似“非法集资”撑不下去了。利润下滑,无法分红,员工要求退出,引发挤兑,如果暴雷,4000亿的级别,也是很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