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长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就是指市值大且具备显著增长潜力的上市公司,在a股历史上,有这么几个我认为是可以归入大成长股的:
1、四川长虹,对应的是深化改开后工业化快速积累的财富及相对应的消费启蒙,那时候三大件是冰箱彩电洗衣机,是全社会都需要的,所以除了四川长虹外,深康佳和海尔也是很不错的,但显然市占率和利润率是没法和长虹比的,因为那个年代的生活节奏没有如今这么快,做饭可以买新鲜的食材,洗衣服可以手洗,但电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那个年代电视可以说是家庭生活的核心了,到今天很多家庭还会保留电视背景墙的设计,就是来自于那个年代的影响。
2、三一重工,对应的是加入WTO后基建和房地产业的爆发,我国通过参与全球化短时间内拉出了极高的增长曲线,房地产市场的爆发有三个原因排名不分先后,首先是外贸带来的过剩流动性迅速涌入房地产市场,然后是房地产对经济拉动的乘数效应,以及居民对于居住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所以除了三一重工外,万科和海螺水泥也是同时期不错的标的。
3、贵州茅台,白酒的成长性离不开房地产和基建,茅台的特殊性在于特许垄断,房地产和基建为核心拉动的gdp高增速,也催生了其他消费的大成长股比如伊利。
4、立讯精密,移动互联网崛起带起了苹果和华为这样的终端巨头,而苹果和华为均选择了较轻的资产模式,市场蛋糕分完以后,巨头的轻资产模式催生了立讯、歌耳这样的代工巨头。移动互联网本质上满足了人们对于更便利信息获取的追求。
5、宁德时代,电车是对油车的彻底升级,也更适配清洁的上游能源,无论从国家战略角度还是消费者需求角度,交通工具的电气化都是必然的选择。当然同时期的隆基、比亚迪、阳光都很不错。
6、九安医疗,疫情时代我国体制优势下的维持运转能力体现,同时期的医药和航运是相同的逻辑。
7、中际旭创,chatgpt改变了人工智能的范式,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大幅提升日常检索总结信息的便利度以及一些b端的生产力比如代码,同时期的还有天孚、新易盛以及胜宏等。
例子有不少但也不多,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得出以下共性:
1、需求覆盖面越广越好,新的不可替代性需求最佳,原有的需求升级幅度越大越好。
2、人类的生产活动大致分为原材料-能源-设计-制造-物流-销售这么些环节,各个环节中一切有利于提升利用效率、沟通效率、运行效率和体验感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都是好的,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深刻越好。
3、一般都有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特许经营的和特殊世界事件导致的排除在外),都有一个核心链主,比如长虹格力(家电)、万科(地产)、苹果华为(消费电子)、特斯拉(新能源车)、英伟达(AI),一般来说链主是最受益最具确定性的,是首选标的,链主之外离链主越近的越好,价值量越大的越好,竞争格局越棒的越好。
以上可以帮助你判断什么是大机会,什么是无关紧要的小浪花,小浪花没有ALLIN的必要,重在参与即可,大机会只要连抓两个就自由了。下面是具体的一些方法论。
看到了行业机会之后,首先要确定买什么,买什么上面已经大概提了,还可以更细化一点,首先就是市占率,就跟投机一样,你得投机那个最扎眼的,市占率可以确保行业机会来的时候他能很确定的分到他的那杯羹。然后就是他要能确保他这杯羹能在这个行业上行期一直能喝到,这就涉及护城河的问题。护城河的类型如下,大成长股都是在某些方面有大长板的:
用户心智占据:要消费某个产品就想到某个品牌。
专利许可保护:敢抄就罚死你。
法定特许经营:国家规定这生意你不能做。
转换成本:换供应商又花钱又花时间还折磨人。
先发优势:给你十年也能做出来但那时候已经是我的天下,
成本优势:卷死你,来玩呀。
其实上面的都是废话,你只要是个正常人,稍微看点新闻就知道行业里谁最厉害了。
然后就是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的问题。什么时候买是很容易的,发现即猛干,尤其是当上一个大产业周期的核心标的已经打满预期的时候。
太远的就不提了,最近的十多年,首先是13-15年移动互联网牛市,然后是16-19年的消费牛市,然后是20-22年的新能源牛市,然后是23-25年的ai牛市。
中兴通讯卒于201506,贵州茅台起飞于201509,贵州茅台卒于201912(后面是流动性溢价,反正后面就是远远跑输新能源的),宁德时代起飞于201912,宁德时代卒于202111,但22年回光返照了一下,中际旭创起飞于202303,卒于??????。
这个很容易理解,当市场上没有啥特别好的新产业周期容量核心的时候,老核心要么就直接逝世要么硬撑到逝世,因为大资金最关注确定性。
什么时候卖才是真正的学问,有两个维度的标准可供参考,第一个是技术面,如果该买的不该买的钱全都买了,那肯定是阶段性到头了,这个叫集中度我写过,原理是市场上的资金有限,而且其余公司股价正常运转也需要钱。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杂七杂八的技术,但本质上是这个。第二个是基本面,估值=12-18个月后的预期年利润x市场流动性系数x行业未来三年年化增速系数x无风险利率下行业头部公司稳态估值系数。市场流动性系数一般就是看全市场成交量,如果是持续放量就给1.2,正常给1,严重缩量给0.8,行业未来三年年化增速20%-35%给1,35%-50%给1.25,大于50%给1.5,小于20%的建议远离,稳态估值系数一般是20-30之间,这个可以用历史数据去跑出来,这个数据我跑过,不过抄作业是没门的。
行业年化增速比较容易判断,一般是看渗透率,5%以下的不确定性太大建议放弃,5%-10%一般增速远大于50%,10%-30%一般在35%多一点,30%-50%一般就20%多一点了,50%以上已经没有成长性了。
关键在于利润怎么算,众所周知需求一般是没法拍的,但大机会可以。未来利润无非就是(未来售价-未来成本)x潜在人群数量x渗透率x市占率。历史经验下售价和潜在消费人群的反比关系,50%渗透率代表失去成长性之时的终局,当前单价和成本,历史经验下的降价速率和降本速率,行业龙头一般是30%左右的市占率,知道这些就很容易能算出个大概了。然后好好去一线老老实实调查,没能力调查的就在每个环节多看几份预测数据交叉对比一下,别看线性外推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