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周公子1985
 · 湖北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现价同时买入英伟达中国海洋石油,十年后哪个投资者会跑赢?
基于“AI基础设施未来年投资 > 3000亿美元”假设,做一张未来10年的推演表(保守、中性、乐观)。
你现在买入市值 4.34 万亿美元的英伟达,10年后市值达到:
乐观(17.5 万亿)年化:14.9%/年
中性(12 万亿)年化:10.5%/年
保守(7 万亿)年化:5.0%/年
………………
中国海洋石油:
乐观:12%~12.5%/年
中性:9.5%~10%/年
保守:6.5%~7%/年
我们都取中间值:
海油9.5%~10% vs英伟达 10.5% 的差距其实非常小,而且在现实世界里存在三个可能让海油“反超”的条件:
1. 英伟达估值下调(比如PE从35跌到25),回报率会被严重压缩;
2. 油价周期超预期(油价维持高位、气价大涨),利润增长超出5%;
3. 股息复投形成“股数雪球效应”,拉高最终持股量。
这三者任意一个成立,海油就有可能在复利终点上反超英伟达。
英伟达靠利润增长赢(滚公司成长复利)
海油靠分红复利➕估值修复赢(滚公司弱成长➕股数复投复利)
这两者的路径不一样,但最终终点可能接近,甚至还有可能海油略胜。
历史案例:
IBM vs 雪佛龙(1960-2010)
谁增长快:IBM 🧠
雪佛龙却跑赢
思科 vs 可口可乐(2000-2020)
谁增长快:思科 🧠
可口可乐却跑赢
亚马逊 vs 埃克森美孚(1999-2020)
谁增长快:亚马逊 🧠
⚖️ 收益率二者接近持平(考虑复投后)
台积电 vs 新加坡电力(2003-2023)
谁增长快:台积电 🧠
跑赢的是台积电(但二者收益差距小于预期)
#投资是门艺术#
巴菲特有句经典话:“我不关心年化增长率,我关心的是最终我手里有多少股,和每股能分多少钱。”
这就是为什么:思科 20 年利润涨了 10 倍,但没跑赢,雪佛龙 50 年利润只涨 2~3 倍,却让股东赚了几十倍。因为雪佛龙在这期间分红滚出来的股数翻了 15 倍,而思科几乎没涨股数。
投资海油的逻辑是一样的:
你买的不是“高成长故事”,而是“不断便宜买更多自己的股份”。10 年后你可能拿到的是 2 倍以上的股数 × 稳定的每股盈利,这是复利的另外一种本质。
【数据可能有出入,但重点不在数据📊本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