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周公子1985
 · 湖北  

【如果你想参与ai这场新技术投资】
AI的发展几乎一定会重复互联网的“泡沫→出清→重生”三部曲,而且这个过程不是市场情绪的偶然波动,而是技术扩散规律、资本周期、商业化节奏共同作用下的自然现象。
先看互联网的历史演化三阶段:
🍎萌芽期(1990–1999):基础设施铺设➕想象力爆发
万维网(1991)出现、浏览器商业化(1994)、电商和门户网站兴起(1995–1998);
投资者看到了数字化未来的巨大潜力,但商业模式远未跑通,盈利几乎为零;
1999年纳斯达克指数年涨幅超过85%,出现明显“估值脱实”迹象。
本质是:技术远远领先商业化,资本定价的是未来,不是当下。
🍇泡沫破裂(2000–2002):出清与重构
2000年3月纳指见顶(5000点),两年后跌去近80%,大量互联网公司破产;
但是破裂带来了两件极其重要的事:
1. 成本出清:估值泡沫挤出,行业重新洗牌;
2. 基础设施成熟:宽带、服务器、浏览器生态完成,用户规模具备爆发条件。
本质:这不是技术失败,而是资本过度提前透支。
泡沫破裂不是终点,而是由幻想到现实的转折点。
🌰商业化兑现(2003–2020):真正的互联网红利期
2003年后,搜索、电商、社交、移动互联网依次爆发;
谷歌(2004)、Facebook(2012)、阿里巴巴(2014)等巨头走向成熟,利润爆炸;
消费、广告、娱乐、支付全面数字化,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
本质:真正的科技红利出现在泡沫破裂之后,而不是泡沫最高潮。【新技术投资最好时期】
AI 几乎一定会重复同样的三段式逻辑
从技术扩散、资本行为和经济结构来看,AI 的路径和互联网极其相似,只是时间可能更快、规模可能更大。
🍐萌芽期(2020–2027):算力基础设施➕模型爆炸期
GPT-3(2020)、ChatGPT(2022)、Claude、Gemini、Sora 等基础模型接连出现;大量企业进入AI全栈布局,融资和估值急剧膨胀;2023–2025已是明显的想象力泡沫期,很多公司没有清晰商业化路径,但估值惊人。
当前就是这个阶段:市场炒的是潜力,不是盈利。
🍐出清期(2026–2029):泡沫破裂 & 格局重组(高概率)
我认为这是几乎不可避免的:
80%的AI创业公司将无法持续,类似2000年的互联网墓地;
基础设施厂商、算力服务商、少数生态平台幸存下来,成为AI版亚马逊/谷歌;
资本冷静后,AI开始进入真实的ROI考核周期。
出清不是风险,而是商业逻辑的成人礼。没有泡沫破裂,就不会有真正的红利兑现。
🍐商业化兑现(2029–2045?):生产力重构 & 消费端渗透
企业级AI嵌入流程(自动客服、设计、研发、代码辅助)、生产自动化、智能工厂大规模普及;
消费端AI(智能助手、AI代理、数字人、内容自动生成)成为主流应用;
盈利模型从“算力卖水”→“软件订阅”→“AI驱动的服务增值”多层次展开。
真正的“AI黄金十年”很可能是 2030–2040,而不是2024、2025这两年。
📕对投资者的启示:不要追在“想象力”顶点上买入
我们可以借用互联网历史做一个非常实用的策略图:
阶段/时间/市场特征
投资策略:
萌芽期:2020–2027
高估值、故事先行、盈利不确定
小仓跟踪、押注“基础设施”龙头,或者直接不参与
出清期:2026–2029
泡沫破裂、估值回归、格局重组
分批建仓、布局“幸存者”
兑现期:2029–2040
商业模式成熟、利润爆发
互联网的亚马逊、谷歌、腾讯,都是在泡沫破裂后才进入高速成长的;AI 的“微软、谷歌、英伟达2.0”也一定是在出清后才能看得清。
总结来说: AI不会是一条直线上升的曲线,而是一条“S型”扩散曲线:炒作→破裂→重构→兑现。
对投资者来说,真正稳定的财富机会不在想象最疯狂的时刻,而在“泡沫破裂、格局明朗”的时刻。
如果你能在2026-2029年“别人恐惧”的时候低位建仓AI幸存者,你会站在2030-2040这场生产力革命的核心红利线上。
不要为没参与“小登儿股”行情天天懊恼,真正的现金流释放好时期还没到来。而与它同时到来的还有下游品牌消费们。
#英伟达# #谷歌# #腾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