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腾聚创半年报解读:自动驾驶之眼与机器人之眼的“技术霸主”——只讲故事,不讲业绩!

用户头像
达摩克利斯之剑1985
 · 辽宁  

$速腾聚创(02498)$ $比亚迪(SZ002594)$
一季报的伤心往事不要再提,半年报的野望让市场重拾信心……

而今天的我,不讲业绩,只讲故事!

通过深入剖析半年报和交流会,能够清晰地看到速腾聚创如何凭借硬技术优势、生态合作以及对未来路线的掌控……在3-5年内成就3000亿市值!
一、L3级自动驾驶:520线雷达成为标配,领先华为
大家都知道一季报甚至二季报adas出货不太理想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上半年在智驾突然放量过程中,速腾E1技术落后,才被禾赛遥遥领先!

半年报,我们终于等到了速腾的EMX甚至EM4 ——520线激光雷达的量产,终于可以实现“降维打击”。尽管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动作不断,但目前尚未推出520线级别的量产激光雷达,而速腾聚创不仅完成了该产品的研发,还成功将于下半年大规模量产装车!
那么,速腾聚创EM平台的520线激光雷达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一是超高清环境感知能力
1. 超高分辨率与点云密度
520线激光雷达的垂直分辨率较上一代提升近3倍,达到0.05°×0.025°角分辨率,等效500线以上的扫描密度 。这一参数使其能够精准识别百米外车辆的轮胎纹理、路肩边缘轮廓以及锥桶等低矮障碍物的形状和位置,甚至可探测到170米外的躺倒轮胎和250米外的石块、纸箱,为系统提供超过3秒的反应时间。在智己LS6等车型上,已经实现300米超视距探测,清晰还原道路环境的三维细节,显著提升复杂场景下的决策安全性。

2. 恶劣环境下的安全性
采用数字化检波系统和空域时域二维编码技术,EM4 能精准解析回波信号的纳秒级特征,有效去除雨、雾、雪、尘等环境噪点,并抑制路牌等高反射物体的点云膨胀现象(“虚影”误检),在强逆光、隧道明暗突变等场景下仍保持厘米级定位稳定性 。在极氪9X的5激光雷达方案中,520线雷达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可在极端天气下为L3级自动驾驶提供冗余感知支持。
二是数字化架构的技术革新
1. 全数字化光子处理
基于自研的SPAD-SoC芯片和VCSEL激光器,EM4采用全数字化架构,省去传统激光雷达的“模拟-数字”转换环节,直接以数字信号处理光子信息,保留了90%以上的原始数据量,大幅提升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点云数据无需后期算法补偿即可达到毫米级精度,为多传感器融合提供了更纯净的原始数据。
2. 可定制化与高集成度
依托EM平台的灵活性,520线雷达支持线数、帧率、视场角等参数的快速定制,可覆盖从96线到2160线的不同需求 。同时,其体积紧凑(EMX型号仅120×80×30毫米),便于车辆前装集成,且通过车规级热管理设计,可在-40℃至85℃宽温域下稳定工作 。
三是车规级量产与行业认可
1. 唯一可量产的520线车规产品
作为目前性能最高的量产车规级激光雷达,其已通过ISO 26262 ASIL B功能安全认证和ISO/SAE 21434网络安全认证,并在智己LS6、极氪9X等高端车型上实现规模化装车 。

2. 多场景适应性
除乘用车外,EM4 还被广泛应用于Robotaxi(小马智行)和服务机器人领域。并与E1全固态激光雷达组成的“最强拍档”方案,已成为全球8家头部Robotaxi企业的首选配置,同时赋能人形机器人实现全向避障和精细操作 。
总结
速腾聚创的520线激光雷达以数字化、高线数、车规级为核心竞争力,不仅在技术参数上突破行业极限,更通过规模化量产验证了其可靠性和成本控制能力。随着智己、极氪等车企的高端车型率先搭载,这一产品正推动激光雷达性能向520线标杆迈进,成为L3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黄金标准”,遥遥领先华为。
二、绑定比亚迪:吃独食吃到撑

比亚迪的深度绑定,标志着速腾聚创抱住了全球新能源车的“最粗大腿”。这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供货关系,而是“智能汽车灵魂与感知器官”的深度融合——比亚迪下半年32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每一辆都像速腾聚创技术的“金字招牌”,从10万级的家用到30万级的高端,激光雷达不再是“顶配专属”,而是智能驾驶的“基础标配”和“行业标准”。
独家合作优势:比亚迪的32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全部采用了速腾聚创的方案,这意味着每一辆比亚迪的智能汽车都内置了速腾聚创的“感知基因”。这种独家合作关系为速腾聚创带来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规模效应显著:比亚迪在2025年剑指500万辆,那么2026年达成600万销量跻身全球第二!哪怕只有一半车型选择搭载激光雷达(实际上可能更多),速腾聚创的出货量就能轻松突破百万级。哪怕单价依旧维持在2300元,26年也会给速腾贡献2300*300=690000——69亿的营收!

单车价值提升:看完上一段大部分人可能认为我在搞浮夸风大跃进。但是……故事才刚刚开始……随着明年L3的落地和普及,速腾将为用每一辆车提供的1主雷达 + 4辅雷达的全维感知方案,使得每辆车需要配备5颗雷达。仅比亚迪一家客户,就能为速腾聚创带来每年300*5=1500万颗的恐怖出货量,极大地提升了其单车价值和整体营收。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速腾聚创通过与行业龙头比亚迪的深度绑定,垄断了核心供应链,将自己牢牢地锁定在了“增长最确定的轨道”上。
三、机器人赛道:占据主导,AC2重新定义“机器之眼”

如果说自动驾驶之眼的故事是“改变人类出行方式”,那么机器人之眼的故事则是“重新定义机器与世界的交互逻辑”。在邱博士的梦想中,机器人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而是未来世界“数字公民”的——激光之眼。而在这个领域速腾聚创确定成为最顶级玩家。

一是多传感器一体化集成,突破传统视觉瓶颈

AC2延续了Active Camera平台“多传感器一体化”的核心设计,通过单硬件实现色彩信息、深度信息、运动状态信息的三类数据时空融合,彻底解决了传统3D视觉“看不清细节、测不准距离、反应速度慢”的行业痛点,为机器人提供高鲁棒性(适应复杂环境)、高精度的环境感知能力,让机器人真正具备“看清世界、理解环境”的能力。

二是大幅降低开发门槛,加速商业化落地

AC2的“生态赋能”逻辑,配合AI-Ready生态(提供开源工具、AI算法、参考案例、数据集),让场景开发者无需从头搭建感知系统,可直接使用整合的算法能力完成创新功能开发;同时,AI算法开发者可通过AC2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化迭代现有方案,快速找到客户与市场。某国外开发者团队用AC1替代十几组传感器,解决了传统方案“软件冲突多、量产难”的问题,AC2将进一步简化开发流程,节省更多时间与资源。开发者可以聚焦于机器人做什么任务上,而不用再为一些基础功能从头到尾做一遍,

三是聚焦具身智能,支撑千行百业应用

AC2作为“真正的机器人之眼”,聚焦具身智能趋势,针对机器人的“上半身操作(如抓取、装配)”与“下半身移动(如行走、避障)”需求,提供“感知-决策-执行”的全链路支持。目前,AC2已助力国地中心、越疆科技、灵宝CASBOT、普渡机器人、宇树科技等10余家全球机器人合作伙伴的多款产品落地,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推动机器人从“概念”向“实用”快速演进。速腾在机器人赛道的目标不是“分蛋糕”,而是“重新烤一块更大的蛋糕”。

AC2系列产品必将掀起“革命”:5000元的折扣价,直接把激光雷达从“工业奢侈品”打成了“消费级工具”——当中小型机器人厂商也能用得起高性能激光雷达,当清洁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工业AGV都能拥有“明激光之眼”,整个机器人产业的感知天花板便被彻底捅破。
总结:
速腾聚创的半年报,实际上是其“技术霸权 × 商业闭环”战略的双重体现。
技术端:速腾聚创凭借520线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AC2“机器之眼”在机器人领域的统治地位,将“硬件参数”打造成了行业护城河。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速腾聚创在硬件方面建立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商业端:与比亚迪等巨头的深度绑定,为速腾聚创带来了巨大的订单规模,使其成为了利润增长的强大引擎。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速腾聚创实现了商业的闭环发展。
速腾聚创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这两大双重风口下,既拥有“当下的现金牛”(比亚迪订单),又押中了“未来的印钞机”(机器人赛道)。成就了速腾聚创“技术突破 → 生态绑定 → 赛道垄断”的完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