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主导的股权重构,为高新发展铺设了一条通往AI算力王座的快速通道。
2025年8月,成都高投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高投电子)完成对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增资扩股,持股比例从55%升至66.76%,实现绝对控股。这一关键性调整,不仅重塑了华鲲振宇的股权格局,更为其“兄弟公司”高新发展(000628.SZ)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通过国资内部整合,高新发展有望以合规路径将中国AI算力领军企业纳入麾下,开启从传统建筑商向科技巨头的跃迁。
一、控股权重构:高新发展借势破局的三大支点
1. 国资内部整合通道全面打通
高投电子与高新发展同属成都高投集团控股,构成“兄弟公司”关系。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同一国资体系内的产权转让可采取非公开协议方式,经成都高投集团审议后直接划转,无需公开挂牌交易。这为高投电子向高新发展转让股权扫清了程序障碍,同时规避了外部竞价导致的估值争议和交易成本。
2. 控制权溢价下的协同效应
高投电子的绝对控股(66.76%)使华鲲振宇决策效率显著提升:
技术整合加速:华鲲振宇作为华为“鲲鹏+昇腾”生态唯一双领先认证伙伴,其天宫服务器已中标中国移动6.5亿元AI算力集采项目;
产能扩张落地:增资资金用于液冷技术升级和智能体平台建设,支撑西南地区千亿级算力产业链目标。
高新发展可借控股方优势,快速接入华为生态链,补足半导体业务(森未科技)与算力硬件的协同缺口。
3. 资本运作窗口期开启
高新发展已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现金储备筹措:加速出售倍特期货剩余股权,回笼资金聚焦高科技并购;
股东信心强化:控股股东承诺24个月不减持,未来三年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净利润30%以上。
这些动作为承接华鲲振宇资产注入奠定了资金与市场信心基础。
二、战略升级:从“借壳”到“主导”的算力版图重构
摆脱被动收购困局:2024年4月,高新发展终止收购华鲲振宇70%股权,主因“审计评估未完成”及市场预期波动。而此次高投电子控股后,高新发展可跳过复杂交易谈判,直接通过国资划转或协议转让获取控制权,大幅缩短整合周期。
业务转型加速度:
短期:华鲲振宇2025年预计净利润15亿元,并入后将使高新发展科技业务营收占比从不足20%跃升至超60%;
长期:依托“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构建“功率半导体(森未科技)+AI算力(华鲲振宇)”双引擎,抢占存算一体市场制高点。
三、未来展望:国资主导的“算力航母”启航
成都高投集团已将高新发展定位为旗下唯一控股上市平台,明确支持其科技转型战略。华鲲振宇控制权移交预计分三步推进:
1. 路径选择期(2025Q3):成都市国资委审批内部划转或协议转让方案;
2. 资产注入期(2025Q4):高新发展以现金+股权置换方式承接66.76%股权;
3. 产业链整合期(2026):整合森未科技功率半导体与华鲲振宇算力硬件,推出“存算一体”自主解决方案。
当区域算力龙头遇上国资资本平台,一场重构西南科技产业格局的变革已拉开帷幕。
高新发展不再只是“华鲲振宇的潜在买家”,而是站在国资肩膀上,以主导者身份开启中国算力2.0时代——这或许才是高投电子绝对控股留下的最终目的。
个股关注:恒生电子、中国长城、高新发展、海光信息、新华保险。
特别提示:个人学习分析,不作买卖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