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矿机械到海陆空天:科隆新材的橡塑突围之战

用户头像
蓝鲸财经
 · 北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国防现代化浪潮奔涌之际,科隆新材(920098.BJ)——这家凭借橡塑新材料技术深耕煤矿机械领域近三十年的“隐形冠军”,正悄然完成战略升级。以煤炭液压支架橡胶密封件奠定的深厚技术为起点,公司逐步将工艺延伸至多个军工核心场景,实现了从“井下千钧”到“空天守护”的跨越。

科隆新材产品分为橡塑新材料产品和煤矿辅助运输设备两个大类,对应有炼胶、密封、胶管、总成扣压、军品和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六大生产车间。公司深耕煤炭行业近三十年,主要客户为大型煤矿和煤机企业,目前已陕煤集团、郑煤机、晋能控股、神华能源、山东能源、北煤机、平煤机等煤炭或煤机行业头部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煤矿辅助运输设备业绩大幅攀升,叠加维修业务同步增长

伴随煤炭行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无轨辅助运输设备市场需求持续扩大。2023-2025年,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年均增量需求可观,对应年均市场规模9.30-15.52亿元。科隆新材多项煤矿辅助运输设备产品先后被认定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显著推动行业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

2025年上半年,公司煤机领域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4%。其中,煤矿辅助运输设备实现营业收入8,875.63万元,同比增长28.33%,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显著提升7.35个百分点,该业务表现尤为突出,成为科隆新材此次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同时维修业务实现同步增长,创收1,220.69万元,同比增长6.59%。

以橡塑产品走向海陆空天,实现国产替代

中国国防预算连续十年保持增长,2025年国家国防预算高达17,846.65亿元,同比增长7.2%,国内军工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为军工橡塑零部件市场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预计军工密封件国产化率将超过80%。

凭借深厚的橡塑新材技术底蕴,科隆新材攫住时代机遇,成功叩开了军工领域的大门,形成密封件、软管、专用橡胶制品和耐烧蚀复合材料等主要产品体系,产品配套覆盖飞机等多个军用领域,主导产品曾获得军工相关业务重点产品认定,研制的多项产品性能已超越国外同类型产品,还参与了国内相关军工产品标准的制定,自主研发的聚四氟乙烯软管组件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家能够独立生产。

公司目前已与数十家军工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多项产品已在细分领域逐步实现突破,获得军工相关业务先进单位和示范企业的称号,在国庆70周年阅兵装备保障中荣获“业务精湛、质量过硬”的荣誉称号,获得某军工客户授予的“专项生任务优秀供应商”称号、某单位“金牌供应商”荣誉,已成为军工行业橡塑新材料产品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2024年公司新增军品客户12家,军品收入同比增长30.88%;2025年上半年,军品收入同比增长0.95%,科隆新材在军工领域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

创新技术融合智慧工厂,锻造“一体两翼”硬实力

科隆新材持续将技术储备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上半年荣获省级产业基础再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支持、省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资金、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等,新增6项专利技术,持续推动技术成果在军工、高铁、煤机等领域的转化。

此外,科隆新材拥有九大核心技术,具备强大的定制化产品开发能力,其中三项涉及军工领域并形成显著优势:一是混炼胶配方技术,已积累超200种成熟配方,可自主炼制满足不同性能需求的橡胶材料;二是不同介质组合密封件制造工艺技术,基于无模切削柔性生产线及设计系统,提升加工精度与效率,适配多场景密封需求;三是钢丝缠绕/编织胶管制造工艺技术,通过改良进口生产线工艺,覆盖低至超高压等级产品性能要求。

据了解,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张,科隆新材开启数字化转型,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近日,科隆新材正式启动智慧工厂,围绕智能化生产、信息化管理、数据化决策等关键领域,通过搭建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等举措,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资源配置精准化、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及企业运营效率全面提升。

科隆新材以“一体两翼”为战略方针,确立以橡塑新材料为核心纵向深耕“煤矿装备+军工配套”两个战略发展方向,配合数字化转型,完成了从煤矿机械到海陆空天,从地下千米到太空轨道的突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