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新材(SZ301349)$ 谈谈个人查阅资料后的一些理解:
1)高压快充是电动车发展的必然方向,技术优势、产业链协同与政策支持(如中国“新基建”充电网络)将推动其普及。
硅基负极渗透加速,包覆材料添加比例倍增
石墨负极中包覆材料添加比例为5%-15%,而硅基负极中需提升至15%-20%。
比亚迪、小鹏等车企推动硅碳负极应用,预计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渗透率超20%,直接拉动包覆材料需求。
市场空间快速扩张
2025年全球需求预计达29.5万-50万吨,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41.3%-67%。
驱动因素:
全球电动车销量:2025年预计超2500万辆(CAGR>35%)。
快充车型占比:2025年800V平台车型渗透率或达50%,对应约580万辆销量。
单位价值量与成本占比
负极包覆材料占负极总成本仅3%-5%,但对性能提升至关重要,下游接受度高。
高温包覆材料(如信德新材产品)单吨毛利更高,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进一步推高行业利润
#$固态电池通常需要负极包覆材料,尤其是使用高活性负极(如锂金属、硅基材料)时。包覆层设计需根据电解质类型和负极特性定制,核心目标是解决界面稳定性、枝晶抑制和机械应力问题。未来随着界面工程的进步,包覆材料的优化将是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方向之一。
4)反内卷政策通过“供给侧收缩+价格机制修复+技术升级引导”三重路径,显著改善信德新材所在行业的竞争生态。短期看,公司盈利空间随价格战缓和与产能出清逐步修复;中长期看,其技术积累与一体化布局有望在政策护航下加速市场份额扩张,实现高质量发展;
5)二季度业绩预测
出货量:预计Q2出货约2万吨(环比Q1的1.9-2万吨稳中有升),上半年累计出货超4万吨,占全年目标8万吨的50%以上。
2025年放量:
Q1出货量已超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产能利用率提升;
全年预计出货8万吨以上(同比+33%),若按季度平均分配,中报出货量或达4万吨以上(2024年中报仅2.2万吨)。
涨价落地驱动均价回升
价格修复进程:
2025Q1部分小客户已涨价,Q2起大客户涨价5%-10%逐步落地;
产品结构优化:高溢价的中高温包覆材料(用于快充/硅基负极)占比提升至40%,溢价较常规品高20%-30%。
量价叠加效应:若中报出货4万吨,叠加5%-10%涨价,营收区间可达8.0-9.0亿元(计算:4万吨×2.0-2.2万元/吨,2024年单价约1.35万元/吨)
单吨净利:受益于5%-10%的涨价落地、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及成本优化,单吨净利有望从Q1的100-200元升至500-800元,中值600元。
净利润:按中值测算,Q2净利润约1200万元(环比增长65%)。
催化剂:业绩扭亏(Q1净利润728万元)+ 固态电池技术布局获市场关注;
确定性支撑:快充需求爆发(添加比例翻倍)+ 公司出货量高增长(中报同比+80%以上)+ 涨价机制灵活,构成营收跃升的核心逻辑。
关键节点:6月大客户涨价落地情况(决定均价涨幅)和Q2产能利用率(决定出货量上限)。
中性预期:基于当前进展,中报营收大概率落在8.3-8.8亿元区间,突破8亿元问题不大,但需跟踪5-6月订单和价格签订数据。
若Q2顺利执行涨价且产能打满,公司或迎“营收翻倍+利润扭亏”的双击局面,长期看,作为全球负极包覆材料龙头(市占率60%+),其卡位优势将持续兑现
6)高概率关联:若小米Yu7采用欣旺达、宁德时代或比亚迪的快充电池方案,其负极包覆材料极大概率由信德新材供应;
技术必要性:高压快充电池的性能依赖高性能包覆材料,信德作为龙头具备不可替代性;
待验证节点:需等待小米或电池厂公开供应链细节,或通过投资者平台向信德新材直接求证合作进展。
建议关注:欣旺达是否披露为小米Yu7供应电池,若确认则信德新材的参与几乎可锁定;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