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轮胎到智能机器人,万通智控的跨界转型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

用户头像
股市神秘人
 · 福建  

朋友们,最近我在研究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传统制造业公司纷纷向智能科技领域转型。今天咱们要聊的主角万通智控就是个典型案例。这家原本做轮胎监测起家的公司,现在竟然要搞具身智能了!这跨度是不是有点大?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转型故事背后的投资逻辑。

从胎压监测到智能大脑的华丽转身

先说说万通智控的老本行。他们在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领域可是绝对的龙头,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在20%以上。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玩意,技术门槛其实不低,特别是要保证在极端温度、恶劣路况下的稳定工作。

但公司管理层显然不满足于此。今年接连两个大动作特别引人注目:先是4月份与浙江大学共建具身智能感知联合研发中心,计划3年投入1000万;接着7月底又与深明奥思半导体签下5年独家合作协议。这转型速度,简直比新势力造车企业还要激进!

具身智能赛道的独特卡位

具身智能现在是个什么竞争格局呢?简单来说,算法公司多如牛毛,做硬件的寥寥无几,能把芯片和系统整合好的更是凤毛麟角。万通智控选择做板卡这个细分领域,相当于在产业链上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板卡作为连接芯片和终端产品的关键部件,技术门槛足够高,市场集中度也高。更重要的是,这块业务毛利能达到40%以上,远高于传统汽车零部件的水平。根据行业测算,到2027年仅机器人用板卡市场规模就将突破500亿元。

转型期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现在投资万通智控,本质上是在押注公司的转型能否成功。从积极因素看: 1)公司手握3.5亿现金,资金储备充足 2)原有TPMS业务稳定增长,提供现金流支持 3)团队有深厚的汽车电子经验,不是完全从零开始

不过投资者也要注意几个风险点: 1)新业务研发周期可能比预期长 2)传统业务和新业务的估值逻辑不同 3)半导体行业波动较大,供应链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估值重构带来的想象空间

目前万通智控市值50亿左右,PE约25倍。如果对比纯智能驾驶概念的公司,这个估值显然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一旦具身智能产品开始量产,市场很可能会给更高的估值溢价。

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做法是: 1)保留核心仓位,等待转型成果 2)设置止损线,控制回撤风险 3)重点关注每季度研发投入和产品进展

思考题留给各位

最后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在产业转型的大时代,我们更应该投资坚守主业的"专一型"企业,还是敢于跨界转型的"进取型"公司?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记住,投资最重要的是理解企业价值的变化。就像巴菲特说的,当一家好公司遇到暂时性困难时,往往是最好的投资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万通智控的转型之路!
$万通智控(SZ300643)$
#具身智能 # #雪球星计划#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