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马前炮,拒绝马后炮!
本文前瞻性发表于2025年1月16日,提前于市场半年挖掘!
5.7印巴空战,带火了歼10和霹雳15空空导弹,不过,这隐藏在背后的是空警500预警机和机载雷达。
也就是巴方预警机雷达在发现印方战机后,锁定对方战机信息再传送至歼10战机,歼10在发射霹雳15导弹后,导弹对目标的锁定、跟踪和打击完全交给预警机的雷达完成。
因此,雷达才是巴方致胜的关键,战斗机只是扮演了空中导弹移动发射架的作用。
如果没有雷达系统,战斗机就等同于“瞎子”,机载雷达被称为战斗机的“眼睛”,对敌军目标的探测、跟踪、打击等等都要依靠雷达来实现。
先进战机的航电系统,特别是机载雷达,是决定战斗机先进程度的关键指标。
雷达除了反应要快,看得要远,识别还要精准,更要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危机。
在先进战机上,隐身性能是战斗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避免被探测到。
既然提到预警机和军用雷达,就不得不说中电科南京14所和合肥38所,两家研究所在中电科4大神所中占据了两席,他们都是以军用雷达为主要研究方向,各有侧重。
南京14所对应中电科国睿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国睿科技;
合肥38所对应中电科博微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四创电子。
以往这两家军工雷达的主要客户就是国内一家,海外客户其实就是巴基斯坦。
经此巴铁直播带货一战,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中国军工产品将以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的特点,受到国际军火客户的欢迎。
至于外销价格,据说一款雷达产品卖给中东客户的价格就是国内售价数字不变,然后把人民币改成美元。
从走势看,四创电子除了军工雷达还蹭了一波可控核聚变的流量,涨幅明显大于国睿科技,游资参与迹象明显。
......
国睿科技则在军工行情后,走出平台走势,更像是机构基金参与的价值大白马股走势,未来一两年很有可能走出长线牛股的走势,具体情况,我们后续继续跟踪。
目前国睿科技已经成功研发了多款雷达产品,在非常复杂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快速发现、稳定跟踪和定位各类目标,并且能够智能区分低空飞行器、鸟类等不同的运动目标。
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是国睿科技最核心的技术。一战成名的歼-10和霹雳15导弹都搭载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追踪40个高速移动目标,预警时间提前45分钟,探测距离突破600公里。
这个数字在三年以前还被视为理论极限。
现在,科研人员正在测试新一代的数字雷达,据说新的数字雷达采用瓦片式TR组建,将传统雷达的2000多个元器件集成至单个芯片,重量在原有基础上减轻70%的同时,功率还能提升4倍。
这种全数字阵列技术,在台风监测中能够穿透暴雨捕捉气旋运动的轨迹,在空战中可以同时追踪40个高速移动的目标。
下一代雷达产品将引入量子传感技术,探测精度比现在还要提升十倍,并且已经搭载在验证机上,经过了100多次的试飞。
......
2024年年报披露,国睿科技雷达装备录得营业收入26.73亿元,占总营收的78.61%,同比增长20.04%,是最近几年以来业绩增幅最大的一年。
2025年,预计来自中电科下属其他企业的雷达订单,将超过20亿元。
国睿科技的收入分为境内和境外两大部分,境内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8.62%,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军采,军工企业的内需供应会带来应收账款的问题。
2024年国睿科技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为42.02亿元,还有7.98亿的订单还没有收到对价货款。
考虑到甲方的信誉,这几十亿的应收账款应该没有坏账风险。
整体看,国睿科技这家公司财务各方面都没啥问题,会计科目,变动也不大,账上现金也有8.7个亿,只有1.2亿短期借款,就不展开讲财务了,主要讲讲逻辑。
1、雷达行业逻辑:壁垒高,利润高
这家公司最大看点,就在于资产注入的中电科14所。
而国睿科技又是中电科14所在2020年借壳上市平台,当年注入的主要资产是国瑞防务的军贸雷达,中电14所是国瑞防务的主要交易对象,业务占到总额60%左右,该部分雷达主要是以出口为主。
中电科14所是国内雷达翘楚,是我国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海、陆、空、天全领域预警探测系统装备的大型、高科技、综合性研究所。
中科电14所,可以说是整个军工产业链最核心利润最高的核心环节之一!
从我国第一台微波雷达,到“空警—2000”预警机雷达,再到领先世界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都是中电科14所的大作!
中电科14所直接持有国睿科技53.27%股份,中电国睿集团、中电科投资分别持有公司9.71%、3.64%股份,中国电科集团合计持有国睿科技66.62%股份。
所以,国睿科技的定位也很高:“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一般而言,按照雷达用途不同,合同交付期一般是1~3年,假如是地面雷达则一年交付,如果是配套的类似机载雷达,可能要随其他企业的生产周期而进行交付。
2、基本概况
国睿科技目前有三大业务方向:雷达装备、工业软件、智慧轨交。
但雷达才是核心,雷达业务板块贡献了国睿科技70%收入和80%毛利。
2024年,雷达板块、工业软件板块、智慧轨交板块营收分别为 26.7亿、4 亿、2.8亿,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 78.6%、11.7%、8.3%,分别实现毛利 10亿、1.5亿、0.55 亿,占总毛利比例分别为 81.9%、12%、4.5%。
国睿科技可以说,是我国军用、民用雷达谱系最齐全的上市公司。
军用雷达方面:
比如,防务雷达方面,国睿防务产品涵盖14所已获得出口许可的全部外销型号以及对应的内销型号。(防务雷达主要为防空反导、战略反击及空间攻防提供情报支援服务,在陆基防空、战斗机、舰船、导弹等军事设施与设备中大量使用,包括预警雷达、火控雷达、制导雷达等)
而国睿科技的防务雷达主要为机载雷达和地面雷达,产品包括第三代及三代半战斗机主战机载火控雷达、武器定位雷达、第四代反隐身情报雷达、武器制导雷达、靶场测控雷达、机载成像雷达等。
在2020年重大资产注入以后,中电科14所就明确承诺,由国睿科技作为军贸雷达业务的主体。如果未来控股股东申请新的出口型号并取得订单,将以资产收购或科技成果转化等形式注入国睿防务(国睿科技全资控股子公司)。
所以,背靠大树,技术、业绩都毫无压力!
民用雷达方面,主要由子公司恩瑞特开展,产品包括空管雷达、天气雷达与协同观测系统等。国睿科技是民航国产化空管雷达的主要供应商,也是国内覆盖波段最全、品类最丰富的天气雷达厂商之一。
大家也知道,过往军工股总是被市场诟病其经营不透明,业绩不稳定,多是事件脉冲式炒作。
不过,随着上面对军工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叠加参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已经涌现出一批产品极具国际竞争力,业绩可持续增长的优质军工企业,国睿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国家天气雷达进入更新换代期,先进型号国睿是唯一提供者,增长空间巨大,这块未被市场充分挖掘,存在较大的市场预期差。
咱们简单梳理一下国睿科技的历史沿革。
首先,公司经历了两次资产重组。
第一次资产重组。
国睿科技,前身为高淳陶瓷,2009年中国电科十四所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并开始重大资产重组,2013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原陶瓷业务被置换出公司,注入雷达微波资产业务和轨道交通业务相关资产,同时公司更名为“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公司开始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票的方式以获得中国电科十四所名下的微波电路部、信息系统部和恩瑞特 100%、国信通信 100%、国瑞兆伏 100%的股权。
第二次资产重组。
2020年公司完成第二次重大资产重组,在雷达业务中引入防务雷达业务,进一步丰富公司雷达产业线的布局,同时引入工业软件业务和电子信息产品测试保障设备业务,正式形成雷达装备及相关系统、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智慧轨交公司三大业务板块。
从第二次资产注入开始,公司正式确立为我国防务雷达龙头标的,公司的雷达产线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形成了更好的技术优势、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式、复合式、国际化发展。
从资产注入结果来看,对公司股价起到了提振作用,在 2020 年完成第二次资产注入后业绩体量增厚明显,对应股价出现明显上涨。
但由于后续业绩增速较慢,导致股价没有保持明显上涨趋势,一直震荡。
3、雷达产业链
再简单看看雷达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半导体材料、元器件、芯片、电源等,民营企业为主,军工科研所参与研制。
电源产品,四创电子;
T/R 芯片:中国电科13所,55所以及铖昌科技,国博电子、振芯科技。
产业链中游:T/R 组件(相控阵天线中的核心元器件),雷达天线等,主要有军工科研所和民营企业,共同分配市场。
比如,T/R 组件:中国电科14所、13所、55所及旗下子公司,以及天箭科技、雷电微力、亚光科技等;
雷达天线:中国电科54所,华讯方舟、三信防务。
产业链下游:雷达系统和雷达整机,这个环节,民营企业基本不参与,军工科研院所支配。
雷达整机主要生产商:中国电科14所、38所、20所、27所、29所,航天23所、航天25所。
所以,由此可以发现,雷达产业链整体呈现”军用为主,民用为辅”的应用格局,产业链竞争格局,也主要以军工科研院所为主。
其中,收发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和天线系统是雷达结构的核心。
4、雷达行业规模
全球雷达市场规模2026年预计2700亿元,北美需求占比40%,亚洲30%,欧洲20%。
国内军用雷达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560多亿,需求占比,机载雷达36%(空军)、陆基雷达27%(陆军)、海上雷达17%(海军)、声纳和天基雷达20%。
国内民用雷达市场需求,主要是气象雷达占比较大,尤其是天气雷达,国睿科技的母公司中国电科是全球龙头之一,全球份额超过8%,排名第三。
另外,民航空管系统、低空经济也需要用到雷达!
5、公司估值
最后再看国睿科技估值情况。
从历史估值看,国睿科技曾经在2020年7-10月,上过270亿市值,估值曾经也给过大几百倍,属实有点夸张。
21-24年,估值在30-40倍区间来回震荡,有时会跌至25倍左右。
目前64倍估值。
再横向对比同类企业,军工当前扣非市盈率是201倍,这样一对比,也还可以,但稍微偏低了点。
而公司过去几年的扣非净利润增速是在12-13%,市场明显给予了较高的溢价空间。
背后原因,在于国睿科技盈利强,毛利率36%,净利率18%,ROE11%,现金流也不错,每年有4个亿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没什么资本开支,也就几千万。
前几年利润都是在5个亿,缓慢上升,24年6.3亿,25-26年预计分别为7.5亿元、9亿元,对应业绩增速20%以上。
典型的军工大白马财务特征!
那估值理应也要提升,毕竟有溢价,给到50-60倍。
也就是今年和明年的合理市值,应该是在400-600亿范围内。
目前市值375亿元。
如果军工继续爆发,那国睿科技也会得到市场的追捧!
免责声明:任何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不荐股。股市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