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万维:投资驱动褪色,技术核心渐成

用户头像
左庶子
 · 上海  

翻越昆仑的半年报,更像是一篇AI技术发布,各类大模型眼花缭乱,究竟昆仑的成色如何,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解析一下:

1,关于昆仑半年报关键数据

营收增长49.23%:一部分自于广告增长,依托Ai助手+AI广告提效,实现了61%的增长,达到14.33亿的广告收入。另一部分来源于短剧,营收5.83亿,去年同期几乎为0。这个增长数据符合Ai应用爆发的两个方向:广告与短剧。

经营现金流支出同比激增93.6%:大致来自于几个方面,算力训练成本急剧增加到4.2亿,短剧用于meta等的推广费用3.7亿,股权激励费用1.8亿,还有音乐版权费用等。(根据豆包整理)

净利润问题:Q1亏损7.71亿,其中股权投资公允损失达4.91亿,Q2大幅减亏至1亿以下。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昆仑由于有一个专门的投资子公司,因为股权投资公允损失也计入到了扣非。假若用“扣非-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式来看,Q1是亏损2.8亿,Q2是亏损2亿,核心原因仍然是股权激励、算力训练成本及短剧推广成本。不考虑股权波动,Q3实现盈亏平衡比较困难,或许希望在Q4。

2,关于昆仑的“人”

创始人周亚辉,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精密仪器专业。他以“投资”著称,这也是昆仑的前半生历程,哪里有风口,哪里就有昆仑。持股过Musical.ly(Tiktok前身),Grindr,opera,汇量科技趣店映客爱奇艺小马智行等。最有名一战属于Grindr,盈利30亿。大部分投资以盈利而退出。

早期公司核心人员王立伟,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早期协助周亚辉完成了互联网的业务发展及壮大,曾短暂担任公司CEO一职。后于2020年离职创立奇点智源,2023年被昆仑收购。王立伟的优势在于互联网运营、投资决策及财务经验。

CEO方汉,中科大物理专业,属于技术极客,是国内最早一批玩Linux的极客。有连续互联网的技术工作经历,对互联网的高并发、网络安全及分布式架构非常擅长的。方汉属于昆仑的合伙人,与周亚辉一并创立昆仑。

方汉自2021年取代王立伟相继担任CEO及董事长,从管理层的更替来看,公司正在由投资驱动向技术驱动的转变。

3,关于昆仑的AI技术核心:奇点智源

为什么昆仑有底气有实力持续不断发布开源模型,实力来源于“奇点智源”公司的收购。就我所了解到信息:国内仅有智谱与奇点智源在2022年AI路线走通用大模型,即大语言模型。奇点智源在2022年就训练了千亿级参数模型。(参考信息:网页链接)。同期国内几乎所有大厂都还在错误的AI技术路线上狂奔,仅在2023年风口上才转向。

也就是说,昆仑的大模型技术路线在2022年已经领先国内大厂,而昆仑又有相对丰富的语料资料,关于算力问题,奇点智源在2022年主要依托阿里云的算力服务。同时昆仑是海外业务为主的,采用“国内 + 海外” 双算力网络,2024年控股子公司Opera 在冰岛部署的 AI 服务器集群。

毫无疑问:昆仑在算力,大模型及数据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这也是持续发布开源模型的底色。

4,未来的昆仑迈向哪里?

以前的昆仑业务比较凌乱,社交,游戏,音乐,搜索,视频。似乎昆仑想穷尽这些泛娱乐业务,现在又迈入到短剧,办公,智能空间领域。它将怎么打造它的怎样的商业帝国梦。现在情况发生了些变化,或者说昆仑在产生一些化学反应:

昆仑天工大模型技术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底座,将这些业务都聚合在一个平台下,这样让昆仑的业务有了灵魂和支撑,相互赋能。首先是降本,取代人工成本。另一个就是业务协同,例如:Matrix-Zero 世界模型支持 3D 游戏场景生成,音视频业务也融入到游戏与社交场。

也就是说:昆仑有了技术平台 ,有了内容分发平台,有了内容制作平台,剩下就是一个超大场景的泛娱乐产品,opera浏览器可否类比阿里的夸克,成为一个AI流量的入口和AI工具平台?

5,关于昆仑的估值逻辑

以前的昆仑,没有技术平台聚合,相对比较散乱,一个一个产品简单的相加,没法形成产品矩阵。这时5倍P/S左右是估值的基础。

现在的昆仑,有了产品矩阵,技术平台,渐次形成生态系统。有数据、算法,用户增长、生态系统,这就是一个飞轮系统,估值20倍p/s可期望。第一步是25年Q4盈亏平衡,第二步是验证飞轮的启动,即数据/算法/用户三者正向循环,结果就是净利润的指数呈现,这个数据在26年Q3能看到,再延展一下,2025年80亿营收,2026年营收到100亿是可期的,这就有了26年Q3时点到达2000亿估值的逻辑基础。

以上观点仅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昆仑万维(SZ300418)$ $美图公司(01357)$ $汇量科技(01860)$

参考附录:

A1:《王兴张一鸣的老对手,又做起了“大模型梦”》(微众公众号:山核桃)

A2:网页链接(2022年的奇点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