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孤独不是本意
 · 江苏  

胜宏科技四会富仕在2023年以来的业绩增长分化,主要源于以下五方面结构性差异:
一、下游需求结构性分化:新能源与传统工控的冷热交替
胜宏科技深度绑定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爆发性领域。其新能源业务2023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激增220% ,动力电池PCB、车载雷达板等产品直接受益于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的产能扩张。AI服务器领域,公司800G光模块用PCB已批量供货英伟达,单台服务器价值量超万元,2023年相关业务收入突破15亿元。相比之下,四会富仕70%收入依赖工控领域 ,而2023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同比下滑8%,其核心客户日立、松下等日企的伺服电机订单减少20%。尽管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突破(如激光雷达板进入小鹏供应链),但该业务收入占比仅12%,难以对冲工控疲软的影响。
二、产品毛利率差异: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决定盈利质量
胜宏科技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多层板占比提升至65%(毛利率32%),HDI板占比20%(毛利率38%),而传统单双面板占比降至15%。反观四会富仕,其主打产品仍以中低层工控板为主,2023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71个百分点至27.11%,净利率下滑2.96个百分点至15.54% 。具体来看,四会富仕汽车电子板平均单价约800元/㎡,而胜宏科技同类产品单价达1500元/㎡,差距主要来自材料(胜宏采用罗杰斯高频基材)和工艺(埋嵌铜块技术减少信号损耗30%)。
三、产能布局与利用率:全球化扩张的节奏差
胜宏科技2023年完成惠州三期50万㎡高多层板产线建设,产能利用率达95%,叠加泰国工厂承接欧美AI订单,形成“国内研发+海外制造”双循环。反观四会富仕,其泰国工厂一期5万㎡产能2024年下半年才投产,且当前利用率仅20%,国内工厂因工控需求疲软利用率维持在80%。更关键的是,四会富仕五期150万㎡项目需至2026年底才能完全建成,而胜宏科技同期已规划新增200万㎡产能,产能释放周期相差1.5年。
四、研发投入与技术转化:高端市场的准入门槛
胜宏科技2023年研发投入12.6亿元(占营收7.8%),重点突破IC载板、半导体封装基板等“卡脖子”领域,已获得苹果、英伟达等客户的认证资质。四会富仕同期研发投入仅5832万元(占营收4.13%),虽在嵌埋陶瓷HDI板等领域保持技术优势,但研发方向集中于现有客户的迭代需求,缺乏开拓新市场的突破性技术 。例如,胜宏科技800G光模块PCB从立项到量产仅用14个月,而四会富仕同类产品认证周期长达22个月,错失2024年AI服务器爆发的黄金窗口。
五、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精细化运营能力的差距
胜宏科技通过垂直整合降低原材料成本:自建铜箔产线使覆铜板采购成本降低12%,与生益科技签订长协锁定2024-2025年材料价格。其智慧厂务系统实现能源成本下降18%,单位人工效率提升25%。四会富仕则面临双重压力:日系客户要求的“零库存”模式导致其原材料备货周期长达45天,叠加泰国工厂本地化采购率不足30%,物流成本占比达营收的4.2%(胜宏科技为2.8%)。2023年,四会富仕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同比上升11%,而胜宏科技通过自动化改造实现单位成本下降5% 。
未来竞争格局展望
短期来看,胜宏科技凭借新能源与AI的双轮驱动,2025年营收有望突破200亿元(同比+35%),净利润率维持在18%以上。四会富仕需等待工控行业补库存周期启动(预计2025年Q2),同时加速汽车电子客户认证(如蔚来ET9激光雷达板独家订单),才能实现业绩拐点。中长期看,两者的差异化路径将进一步强化:胜宏科技向半导体封装基板等高壁垒领域延伸,四会富仕则深耕“车规级+工控”的细分市场,形成错位竞争的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