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惯性传感器产业的变革关口,长盈通的光纤集成(光子)芯片如果能在明年实现稳定量产,确实有望对中高端MEMS陀螺仪形成反向替代,把FOG(光纤陀螺)的性能、尺寸、成本曲线拉低到历史新位置,开始侵蚀部分战术级和工业级MEMS的市场份额。不过,这一结论背后的前提极为严苛:性能、成本/体积与可靠性,任何一条都不能掉队,还要经历军工、车规等严苛客户的长周期认证和量产爬坡。如果最终量产跑通,这条路线将重塑中高端惯导市场格局,但很难动摇低端与消费级MEMS的基本盘,因为低成本、高集成、规模化出货依旧是光学路线难以短期撼动的壁垒。
全球产业路径上,“硅光集成光陀螺”已成为可验证的工程路线,目标正是用芯片波导技术改写传统FOG对体积和成本的依赖,把FOG级精度装进更小的外壳里。对MEMS来说,这是一场逆向压制,而非原有的蚕食故事。长盈通正沿着这一方向,尝试从光纤及光模块龙头,切入光纤陀螺光子芯片赛道。公司最新公告拟以1.58亿元收购“生一升”,用以补齐芯片工艺,强化制造一体化能力。
但技术路线的“验真”离不开关键指标:零偏稳定性、ARW、温漂、抗冲击等性能,必须稳压战术级MEMS,还要让成本、体积足够接近高端MEMS的价格带。只有这样,i-FOG才能优先颠覆无人机测绘、油服测井、工业AGV/AMR、部分车规和军工等中高端场景的性价比秩序。但在手机、可穿戴、低端汽车等体量更大的市场,MEMS短期难以被动摇。
时间轴上,即便2026年实现量产,客户的定型验证和采购周期往往长达12-24个月,真正的大规模放量要等到2026年下半年甚至2027年以后。量产并不意味着只做出样品,更考验工艺一致性、良率和成本达标能力。当前长盈通尚未获得订单,产业化进程和兑现路径充满不确定性。
相较之下,芯动联科已经实现从设计到封测的全链条自控,是国内MEMS惯性传感器龙头,第三代MEMS产品性能迭代明确,现金流和出货量具备高度可验证性。估值上,截至2025年9月,芯动联科市值约321亿,长盈通60亿上下。如果i-FOG路线跑通,长盈通的利润弹性和估值重估空间无疑更大,但背后的技术和产业化风险同样高企。
本质上,长盈通是一张高赔率、低胜率的技术期权,任何一次样机关键指标的突破、小批试单或良率、成本线的拐点,都可能提升胜率。芯动联科则是一家兑现型龙头,业绩更为可预期,超额收益更多来自新品放量与结构升级,而非颠覆性技术路线。
投资上,长盈通适合愿意为技术拐点不确定性买单的投资者,关注点落在事件驱动节点:样机性能披露、小批试单、良率进展、客户认证。芯动联科更适合寻求业绩兑现、赛道需求分散、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基于公开资料AI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