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比|东方甄选 ≠ 中国的 Costco/山姆:5 个硬核事实

用户头像
定要骑住
 · 甘肃  

近期对$东方甄选(01797)$ 的炒作,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自营+会员制”想象力的映射,并非落地事实:公司当前仍是线上为主的直播电商与自营品牌零售,既没有可比的线下仓储会员店网络,也缺乏山姆/Costco那种以会员费为核心利润、低毛利严选SKU、重资产冷链与全球供采支撑的商业底座。

一、概念“起—盛—再炒”的时间线

2023/10:上线付费会员(199元/年,“省不够可退”),市场初次把它类比为“线上山姆”。

2024/7–8:管理层提出“依托新东方约800个教学点探索线下”,媒体放大为“或开800家线下会员店”,概念迅速发酵。

2024下半年:开始试水线下触点与履约(智能售货柜、“小时达”、前置仓),但仍非仓储会员店形态。

2025/1:披露期内APP付费会员仅22.83万人;自营SKU约600,规模与山姆/Costco仍不在一个量级。

2025/6–8:二级市场再次用“山姆/Costco”标签重估(自营占比提升、股价阶段大涨),卖方也借“优质零售品牌”叙事赋能。

二、为什么这是“炒作”而非“事实”(五条硬核对比)

会员经济量级差两个数量级
东方甄选APP付费会员≈22.8万,年费199元,满打满算会员费收入≈4543万元/年;山姆中国付费会员≈860–900万,普通会籍260元/年,仅会员费即20+亿元量级。商业模型的“现金牛”完全不对等。

线下网络与重资产供给能力几乎为空白
“800店”更多是利用教学点“探索”的提法,并非已落地的仓储会员店扩张;目前看到的是智能柜/小时达/前置仓等轻资产试点,与山姆/Costco“大卖场+前置仓”的重供给体系并非同一物种。

利润结构完全不同:山姆/Costco靠会员费,商品毛利受限
山姆、Costco的核心在会员费盈利+低毛利严控(山姆单品毛利常年低位、超~14%需报批,Costco平均加价率~10–11%);东方甄选目前主要靠商品毛利与投放转化,并未形成以会员费为核心的稳定利润池。

SKU与供应链深度差距明显
山姆/Costco的门店≈4000/3700个SKU,背后是全球/全国集中采购、长期谈判与冷链标准;东方甄选自营SKU≈600、更多依赖第三方仓配(与京东/顺丰合作),供采与履约厚度不具可比性。

规模与经营结果的客观对比
2025财年上半年东方甄选营收约21.9亿元;山姆中国年销售额已达800–1000亿元量级且线上占比近一半,这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商业体量的公司——“平移估值框架”就是炒作。

三、投资者应如何识别类似“概念替身”

看“已落地”的资产与网络(店网、前置仓、冷链、进口链路),而非“计划中的版图”。

看利润引擎:是否真正形成“会员费覆盖运营+商品低毛利”的雪球;仅有“线上会员优惠”≠会员商超。

看经营KPI:付费会员基数/续费率、单客年消费、SKU淘汰率与到家履约效率,这些才支撑估值锚。

总结:

东方甄选=中国的Costco/山姆”目前更多是情绪标签与对标想象。要把“概念”变“事实”,必须先补齐线下重投入、会员费为核心的盈利结构、严选SKU与供应链组织力这三大件;在此之前,把它当作“同类估值”的理由,属于炒作而非事实。

$好市多(COST)$ $沃尔玛(W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