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发展分代
为什么说股市已经进入了4.0时代呢,这个主要是从信息传播和交易方式的变化来分的,手工时代是1.0,初步电子化时代为2.0,互联网(pc端)为3.0,移动互联网+AI+自媒体为4.0。
随着移动互联网,自媒体以及AI的发展,股市交易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尤其是中国股市,高频量化叠加游资,资金叠加舆情,羊群效应更加明显。4.0时代新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市场情绪传染更快:自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快手等,使得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大量用户,覆盖面广泛。由于自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强,用户可以实时评论、分享,形成强烈的网络效应。政策面或者消息面比以往更快传播,舆论和情绪化传导更快,羊群效应更加明显。
2,短线交易盛行,热点持续性时间短:信息传播和发酵速度较快,令短线交易者可以迅速捕捉市场机会,导致股市交易频率加快,股票大起大落,热点持续性短,板块轮动也加快。哪怕国家政策主导的政策主线,也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能持续维持2-3个月热度已经堪称大热点了。
3.大数据时代信息造假,控盘严重,监管难度加大。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也在“升级换代”。“游资,庄家”通过制造传播假新闻,或者故意放大、歪曲市场信息,操纵市场情绪,制造“市场共识”,利用资金优势封板,推高股价,“割韭菜”。
4.0时代生存法则
第一法则是定位:首先是定位自己,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级别:超短线,短线,中线波段,长线。平时个个说着想做巴菲特,却比李佛摩尔还激进,很多人往往是从炒短线被迫炒成长线的。自律这东西只能靠自己,这些也是老生常谈,就不多赘述了。比较管用的招数是设置强制止损位或者止损时间(进场到了规定时间没上涨要离场)。
另外一个是定位股票,也就是选股。结合两个定位的问题,整体可以分下面三种类型来论述,各位请对号入座:
第一类:超短线类型,这类的特点是追热点,追近期活跃股,现实当中这是私募和量化的常用手法。小散要从中抢肉吃的话,需要有一定经验,且要胆子大自律性好,脑子转动块,对社会新闻信息敏感的。这个类型的我没太多建议,因为在4.0时代,个人手工操作再快也喝汤的居多。
第二类:长线类型,这一类经典名言是:他人恐慌时你贪婪,他人贪婪时你恐慌。这句名言大家经常听到了,但是操作起来却有些难度,因为贪婪和恐慌的程度不好判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街上多数人都在聊股市时候,就是贪婪的开始;当身边平时很少关注股票的人,都说什么股好,或者很多人去激活沉睡已久的账户时候,那贪婪已经到了一定高度了,这个时候就该准备跑了;最后阶段是全民持续狂欢了,连很多风险厌恶者都想去开户炒股的时候赶紧全跑了(2015年出现过)。反之当身边十个有八个亏钱深套时候,股市股价才处于第一个下跌阶段。等跌到身边之前热衷炒股的人懒得看懒得骂股市的时候,那才是恐慌第二阶段。等很多站台的大V不断喊黄金底,而且三番五次被打脸之后,可以适当布局了。
其实这种玩大周期反而适合多数散户,尤其适合买基金的人。收益不一定很大,但是比较稳。稍微懂点周期理论的话,收益还是可以的。A股市是明显的政策市,多读政策了解发展形势,可能比天天盯着K线更有用。中国的股市政策和架构是很难出现普遍性长牛的。但是会有结构性,或者说板块性牛市,例如之前的家电,白酒,通信,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力。这些板块性牛市基本能持续一年半到两年时间,4年则形成一个完整的小牛熊过程。如果你还不满足以此,可以继续往下看。
第三类叫看大做小,吃中线波段:看大是指寻找能持续性炒作的热点题材或者周期性题材,这个题材主要是结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政策面来定,例如:固态电池、具身机器人、AI算力相关产业链,这些题材特点是有长期的政策推动的新兴产业,且产业链大。另外一种是周期性题材,如:医药,能源,养殖,建筑地产等。
做小是指将一个行业的大周期拆分成几个中小波段来做。新兴技术和周期性题材股的波段有一定区别。下面以新技术产业为案例:新技术产业需要经历:概念初始阶段—概念降温—-技术突破、小规模量产—-大规模量产降本增效—-产能过剩—-回归周期常态。下面举例说明:
通讯设备(4G-5G)是曾经有一条比较完整的炒作历程,可谓穿越了牛熊周期。通讯设备代表股是信维通信,走势回顾如下:
看上面图就知道,这个走势和波浪理论有一些关联。所谓看大做小,在技术上来看有点像做波浪理论的上升浪,而且将其简化。
上图是完整波浪走势,如果细分会很复杂,而且如果不结合时间周期的话,很难做好,而在自媒体时代时间周期已经不一样了,所以还是要根据当下特点重新来梳理一下。
波段细分
股市4.0时代,第一个大阶段最迅猛,初始3-6个月涨幅最大(以前信息传播发酵慢,这个周期可能需要半年-1年来完成,但是自媒体和大数据时代,加速了这个进程)。而第一阶段这3-6个月也可以拆分成三波来做:第一波是政策推动或者技术突破引发市场聚焦,第二波是政策得到市场资金力捧,相关概念股不断深挖,第三波是市场开始分歧,部分企业加强投资,部分企业辟谣,此时资金聚拢在一些比较确定的概念股中,将其推至顶峰(2025年4月份之前的人形机器人走势就是代表),随后进入漫长的第二个大阶段。这三波能吃到两波就很好了,最稳妥的是吃中间这波。
第二个大阶段整体是往下的(类似波浪理论的二浪),这个阶段操作机会较少,回踩30-50个点之后会有一波反抽(具体力度看个股情况而定),然后形成次高点或者第一阶段顶部之后继续往下调整,当下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就处于这个阶段。
第三大阶段整体是往上的(类似波浪理论三浪),也是一个比较确定可以赚钱的波段。当下固态电池就符合这个阶段的前夕。因为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还没定,目前是多路突进,小规模量产,处于大规模落地应用前夕。
以下是固态电池发展图(图中二三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阶段,整体属于第二个大阶段,图中第四四阶段也是实际中的第三大阶段)。这个阶段个别股会提前领跑(例如金龙羽,上海洗霸,国轩高科),但是大市值的股上涨会慢一点,例如:璞泰来,赣锋锂业,宁等时代,先导智能,且走势会比较反复。中短线不断做区间获利也不小,就算被套也可以做T上去。
玩中线波段关键是找到题材和判断题材时间周期,找题材不难市场会聚焦,关键是时间周期要会判断。这种玩法其实就是找大鱼吃鱼身,因为波浪的时间周期把握其实是毕竟有难度的,而第一浪的中后段和第三浪的中前段是相对好判断的,所以吃这几个小波段还是有机会吃肉的,至少也可以喝汤,因为这一部分对应的也是整个大周期里面鱼身主要部分。每个波段里面再采取分仓策略的话就更加稳妥了(本人水平有限,也是周期结合分仓来布局为主),至于怎么分仓进场离场,这里就不展开分析了。
当下以及未来几年核心题材
2025年乃至未来几年核心题材比较明显了,第一梯队的有: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智能驾驶),还有算力AI数字经济是未来几年当之无愧的核心题材。第二梯队的题材有:低空经济,创新药,光伏(创新药和光伏更偏向周期性题材)。新兴题材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新增,但是成未来几年持续炒作的不多。当下主要题材已经点明,如何吃就看各自风格了,最近我的文章分享主要是以这几个题材为主,更多细节可以关注平时分享的内容或者私聊。关键词就是:定位,吃鱼身,能做好这两个词不能说一定帮大家赚个盆满钵满,但是安稳长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