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龙电业十年沉疴解剖:僵尸企业的与光谷国资改革之困

用户头像
布衣之交1
 · 福建  


一面是长江存储等“国之重器”在光谷崛起,一面是旗下唯一主板上市公司深陷“水塔经济”——这家67人国企,用十年演绎了国资改革执行落差的荒诞剧本。
01 壳之殇:万亿光谷的资本平台困局
作为东湖高新区旗下唯一主板上市平台,祥龙电业的现状堪称光怪陆离。其市值长期徘徊在30亿元边缘,每股净资产仅0.29元,负债率却高达68.14%,已是标准的“净壳”标的。讽刺的是,当湖北国资斥资百亿外购航锦科技万润科技等上市公司时,这颗“家门口的明珠”却被弃如敝履。
政策东风同样未能唤醒沉睡的资本平台。2023年证监会修订《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明确允许未盈利科技资产注入、放宽同业竞争限制,为光谷的量子科技、脑科学等前沿产业敞开了资本化大门。然而祥龙电业仍困守于年营收不足2000万元的水务与建筑安装业务,与光谷“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形成刺眼割裂。
02 僵尸标本:从化工巨头到“水塔经济”的坠落
祥龙电业的沉沦轨迹勾勒出地方国企转型失败的典型样本。1996年上市之初主营发电供电,1998年转型氯碱化工却因连续亏损戴帽*ST,2012年被迫停产化工业务,靠12.73亿元卖地求生。此后十年,公司蜷缩在“疏通下水道”的零星工程与园区供水业务中,客户高度集中于武汉天马、长江存储等三家企业,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高达98.77%。
财务指标揭示触目惊心的退化
营收十年不过亿。2025年一季度仅1803.98万元,同比再降11.01%,延续自2013年低于1亿元的颓势;
分红能力归零。上市27年从未现金分红,累计未分配利润-7亿元,按近年平均490万元净利润计算需144年填平;
退市利剑高悬。2022年上交所监管函直指其持续经营能力存疑,60%应收账款账龄超3年。
03 重组迷局:两次借壳夭折与管理层“躺平”
转型曙光曾短暂闪现。2019年4月,公司宣布拟置入服务90家世界500强的IT龙头软通动力,股价半月暴涨30%。然而交易竟在两周后诡谲终止,理由仅是“交易各方未达成一致”。时任董事长董耀军承诺“终止不影响转型”,但十年过去,转型仍停留在年报的修辞中。
管理层不作为已成公开秘密:
董秘神隐。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数月不回复,回复时答非所问;
董事长马拉松式治理。董耀军以“绕长江大堤跑步3600公里”闻名,却带领67人团队创造不足2000万年营收,员工人均年薪15.7万元远超武汉平均水平;
管理层竟屡获“绩效考核优秀干部”。
04 改革悖论:省级蓝图遭遇基层空转
湖北国资改革的雄心与祥龙电业的现实形成荒诞映照。2022年全省启动国企改革“百日攻坚”,要求对僵尸企业“销号清零”,并纳入纪委监委监督范围。省长挂帅的综改领导小组推出“十大专项行动”,誓言推动“一切国有资源资产化、证券化”。
但在执行过程中,问责机制失效,连续十年营收不过亿的祥龙电业未见任何追责,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既未推动资产注入,也未调整管理层;规划脱离实际,要求企业“聚焦主业”,却无视其供水业务受限于半导体企业客户用水天花板,建筑业务毛利率仅2.47%的困局;资源调配失灵,同属光谷国资的湖北科投手握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等硬科技资产,却放任上市平台闲置。
05 生死2025:退市倒计时与三条重生路径
2025年已成退市审判年,若营收持续低于1亿元或净资产为负,这家上市29年的老国企将告别资本市场。

破局钥匙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手上。
路径一:净壳重组激活硬科技基因
剥离低效水务资产,注入湖北科投旗下半导体基金布局的武汉新芯、敏声科技等企业。二者实控人均为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划转无制度障碍。
路径二:分步注资化解资金瓶颈
利用重组新规分期支付政策(最长48个月),先收购光谷中小科创企业,再整合至“光芯屏端网”产业链。参照东湖高新集团“平台+运营+投资”模式,其促成美的集团收购园区企业天腾动力即是成功范例。
路径三:刮骨疗毒式治理重构
罢免不作为管理层,引入硬科技产业专业团队。同步实施股权激励+职业经理人制度,复制东湖高新旗下泰欣环境入选“科改示范企业”的改革经验。
祥龙电业的十年僵尸路,折射出地方国资改革中最顽固的病灶——纸面改革与选择性作为。湖北联投集团49天高效重组东湖高新,当武汉高科控股以“高位嫁接”模式盘活13家亏损国企,同属光谷的祥龙电业却沦为改革盲区。
东湖高新区坐拥全国三大存储器基地之一的长江存储、占全球光纤光缆市场25%份额的产业集群,却放任唯一主板上市平台在“水塔经济”中腐烂。若当真志在“建设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光谷需要一场真正的自我革命:要么注入核心资产令祥龙电业涅槃重生,要么果断退市为优质企业腾挪空间。
67人守护的水塔,冲刷的不只是企业价值,更是国资改革的公信力。2025年的钟声,正在为光谷敲响。
改革不是长跑比赛,当董事长用脚步丈量长江大堤时,光谷的科技航母正等待资本扬帆——历史终将记录,谁在错过时代。

$东湖高新(SH600133)$ $上纬新材(SH688585)$ $高新发展(SZ0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