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与TOPCon生死时刻:揭秘光伏领跑者24.2%争端背后鲜为人知的较量

用户头像
hoping的光伏笔记
 · 江苏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导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无利的折腾,便是胡闹;裹挟的利益,永远不能战胜商业世界下的基本法则。

2025年,TOPCon与BC技术的领军企业在更广阔的维度上展开了“生死角逐”。你可能在意的只是舆论战场关于实证数据的大PK,而其实不然。

近期,关于陕西省光伏领跑者计划规定的组件效率24.2%的争议,甚嚣尘上。这背后,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博弈,而是两方甚至三方(外加HJT)的生死博弈。

这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而这背后的较量,堪称血淋淋。有人在混淆视听,有人在故弄玄虚,有人假善欺人,有人追光逐梦。整个光伏行业都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艰难前行,忘却了有关大A牛市的“现实”。

我从不怀疑光储产业明媚的明天,但我依然要用纸笔记录这些“不堪和往事”,哪怕引起任何不适,因为我坚持认为:

深刻反思,是必须的。

行业需要觉醒,而不是无休止的战争和沉默。

为避免引起更多不适,故本文内容进行了更多“戏谑化表达”,但也反映了背后真实的考量,希望从中得到有益的“答案和真相”。

01

博弈不息

谁都不是“傻子”

行至2025,中国资本市场黎明曙光乍现。但光伏产业,仍处于暗战之中,“暗无天日”。

BC、TOPCon、HJT三者的王霸之战,堪称令人窒息。

这边开始实证大PK,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笔者的“手撕一词”,都不能体现这一激烈程度。

正因为这种“百家鸡鸣”的状态,呵退了诸多“研究者和投资者”。

“技术变迁过于复杂,一下子可能就沉默了。”意思就是,你们随意,我不懂,我撤了。

诚然如此,三者的相互“撕咬”,并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反而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观感极差。

“整个行业都被架着往前走,无可奈何。”

无论这种超高效率的组件是否是商业价值上的最优解,但是声响远比实际的更重要。因为这个时候,谁都不能输!

于是乎,24.8%!

成了最高效率的代名词,也成了诸多龙头企业“一致的目标”。

但实际如何呢?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为了优化到最高效率的产品,需要添加许多复杂的设备和工艺,甚至许多资产成为“沉默资产”。这种代价和意义?

沉默了上百亿,带来的利润如何?全行业被裹挟着往前走,就一定是最优的商业价值吗。我想,显然未必如此。

陕西领跑者计划24.2%的要求,开始被质疑。批评者尖锐指出:应该要考虑组件双面率和综合发电量的问题,而不是单纯针对24.2%的正面组件效率。

随后一篇文章指出:光伏用地紧张,组件背面贡献将跌破1%,沦为鸡肋。

颇为降智!

24.2%,对应2382×1134尺寸组件的功率大概为655W。

巧了,正是某BC龙头很快恰巧大批量达到的效率。

TOPCon龙头怒了,你这不是针对吗?

因为今年二三季度,按照计划,TOPCon2.0主流功率段差不多在640W左右,对应组件效率约23.7%。而正面效率和功率,的确会和BC保持一些差距,这是人所共知的。

也就是说,如果TOPCon能达到24.2%,那么BC就要接近、达到甚至超过24.8%了。这对于某BC龙头也是非常有难度的,别说,没有难度。

我再举一个例子,你可能就更清楚其间的差异了。

隆基绿能的黑猫9和黑猫X10同属于BC二代系列。然而,黑猫9最高效率预期为24.43%,而黑猫X10,则最高效率预期为24.8%。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就是许多先进工艺和“昂贵”的细节差异。

试想,TOPCon如果能做到24.8%,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等效情况下,BC需要做到25.2%以上。

此间的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这,TOPCon企业就在想,这还怎么玩?这TM不是欺负人?(请允许我的行文出现这样的词汇,以更好地表达。)

如果大家都这么干,不掀桌子才怪。不对,要砸场子才行了。

所以争吵又来了!

不对啊!反正你们未来都要到24.2%(毕竟都说会到24.8%),吵啥子呢,无所谓啊!你心里有鬼吧!

瞎说,你这针对性太强,保不齐以后又提高到你的上限?这个先例可不能开!而且,不看综合发电量,就是耍流氓啊。

最主要的,还是,成本,成本。这么说吧,BC的正面效率本身就是物理学定义的高出一截。然后呢,TOPCon,要同频正面效率,成本呢?双面率呢?

你这就是欺负人啊!我能干吗?

唉,我都不想再多说了。

但事实上,这种声音的对峙,清醒者很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如是而已。我无意于用阴谋论的观点去评价某省推出的政策,但确实有欠考虑的地方。但高效组件的推广势在必行,如何平衡之间的差异需要更加科学的规划与统筹,不是吗?

我现在在思考一些问题:

行业无限制豪华“堆叠”出来的所谓高效率,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率?

某BC龙头这么快将BC一代颠覆,不能轻描淡写一句为二代铺路这么简单,极其不负责任。2.0分布式版本的成本几何?效率之争,还要结合综合成本之争,大道应该至简。

某TOPCon龙头何时才能大规模量产2.0产品,被“歪风的豪华”架着走,一定是最优解吗?莫学某龙头的跳票游戏。

当然,我并不知晓也无从知晓这一事实,因为我认为24.8%只是一个态度。

某HJT龙头,你的声响,还要再大一点,否则真的没人听、没人信了。

这固然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但结局,可能并不致命。表现的还相当赤裸,给外界留下,无法安生的印象。如今的行业现状,谁也不比谁好受。

天下之大,应用之广,或许可以容纳多种技术路径。你有你的优势,你有你的成本,你有你的豪华,我有我的诗和远方。谁说,就一定是一家之天下了?

最重要的是,各自都有自己的顾忌,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分歧和争议了。

事实胜于雄辩,这种PK虽然可能减缓行业的进步和认知差异,但不会改变结果。舆论可以影响一时的导向,但无法改变万事万物发展的趋势。最终,还是会走向殊途同归的那一步——创造商业价值。

没有商业价值的博弈,就是对广大股东的亵渎。

今年的舆论、技术甚至各方利益对决会愈加激烈,在三季度将会达到顶峰。让我们深吸一口气,来吧!

02

沉没成本

行业的悲歌

去年的时候写了太多真实的感受,把光伏产业投资这几年的所思所想,都一股脑吐出来了,哀其不争!最难受的是一些企业,明明就是错了,却硬撑着说着伟光正的词汇。

“直面过去的自己”,的确很重要!一丢欣慰吧!

光伏设备和技术的沉没成本在这两年迅速加快。

某龙头的BC一代、TOPCon等很快或正在改造,沉默动辄百亿;TOPCon龙头企业现在的难题是,为了那些效率的提升,刚投建的项目,再花个十几二十个亿进行改造的代价是否值得,毕竟现在“血条”是真的重要;HJT龙头犯难,我那么高的固定设备都投下去了,发现效率好像并没有很优。

这个时代谁都不好过。技术的过快进步和整个行业被架着走的状态,很像是一场无休止地追梦,但只不过是噩梦而已。梦醒了,一地鸡毛。

一两年前,那谁,说好的终极技术,说好的溢价5毛呢?

无奈的是,一两年后,跳票的不再只是那个龙头,还多了些龙头。一点都没变??!

梦一场?

不是只有你在进步,其他人都在睡觉。

大家看起来都很辛苦,很拼搏,很企业家,但却过得更为潦草。

像大众美团,像滴滴快滴?联合,合并?那是不可能的!

那就来吧!剩者为王!

某澳说,你们先干起来,待我想想。沉默。。。

不,我,我,我也有24.8!??

最后,跑去香港——避难了!

03

行业的悲歌

写在最后

本文,无意于,倾向于,批评任何一方。但在事实面前,必须义正言辞!

光伏行业龙头企业是中国最优秀企业的代表,先进制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我内心深处,对光伏企业家们的执着、坚韧的精神,有着无比尊崇和敬畏之心,否则我也不会持续坚持在这个行业深研。

但这些敬畏之情都不能够阻挠理性的思考,更不应阻挠应有的批评。我将自己的思考呈上。为避免不适,做了一些戏谑的表达,希望能够缓解这种不适。

正如,我们深爱这片土地,它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光伏人,怎么就把自己的土地给毁了?

被人比作“猪”(猪周期),被人戏谑为“废铁不如”(钢铁行业),真的非常难以启齿。

数百万光伏投资人、追光者的坚持;国家对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殷殷期盼;行业正向竞争,带来商业价值和利益的终极考量;继续引领全球、破卷而生的力量。这才是伟光正!

(PS:本文核心内容略作些许含蓄的表达,以避免过于负面的反馈。但应该足以让应该掌握者掌握重要的信息参考,值此足矣。如后续有必要,笔者将以本文为基础,再行考量是否深挖,以供达者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