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导读:匆忙跨界者的悲歌。
最近,仕净科技披露两年前签的一份协议,让投资者大吃一惊。此事也暴露了公司在内控治理存在不足之处,且针对重大事件披露可能存在披露不及时的情形。
近段时间,该公司在内控问题上还存在涉及重大诉讼未及时披露的问题,内控略显不足。
仕净科技为何在信息披露方面屡屡违规,究竟是单纯的内控不足,还是在刻意隐瞒某些经营风险?此外,该公司近年来主业下滑盈利困难,财务风险持续高企等问题也备受市场关注。
资料显示,仕净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环境污染防治综合服务的企业,为光伏、汽车、半导体等多行业提供全套污染治理方案。
此前做光伏环保设备等业务时,公司也算是风生水起,借着TOPCon电池产能大爆发之际,净利润直接翻倍增长到2.17亿元。
仕净科技最惹人注意的还是其榜着晶科这个老大哥,玩起了TOPCon电池的生意。
不甘寂寞仕净科技却最终选择在光伏行业由盛转衰时,玩起来跨界,最终深陷泥潭。
光伏笔记始终不明白,作为净资产只有11多亿的企业,如何能构建出光伏电池这样数百亿巨资投入的产业?这样的盲目跨界,最终换来的除了债台高筑,和与日俱增的经营风险,还有啥?
01
迟来的两年前协议
预示着跨界艰难
近日,仕净科技发布关于公司与宁国经开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的进展补充公告。
公告称,公司将在安徽宁国设立一家项目公司作为电池片项目运营主体,负责运营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片项目,项目公司为上述项目厂房及机电设施代建承担支付租金及回购义务。
随后,为了保障重大投资项目如期投产的顺利实现,宁国经开管委会与公司一致同意豁免《投资合作协议书》约定的项目公司的回购义务,同意解除签订的代建及回购协议,改为以长期租赁的形式进行合作,经双方沟通于2023年8月30日签署了解除协议。
然而,这次签署的重大协议,仕净科技居然没有及时披露有关公告,这不免让投资者怀疑,其刻意拖延披露该协议,是否存在重大隐情也尚未可知。
据了解,仕净科技在宁国计划投建的24GW高效TOPCon太阳能电池片项目总投资为112亿元。同时,仕净科技还在四川资阳拟投建20GW电池片20GW硅片项目,该项目投资规模为100亿元。
如此巨大的产能投资,公司目前已“骑虎难下”,原因在于公司光伏业务早已深陷泥潭,毛利率居然为负数,经营成本持续高企。
此次公告,可能预示着公司项目进展已出现严重放缓,甚至是资金链紧张等情形。毕竟项目从代建回购改为长期租赁,这实际说明公司除了资金问题,并与地方政府协商后减负,从而为后期投入做准备。由此可见,公司昔日的扩产已成当下最严重的包袱。
资料显示,仕净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环境污染防治综合服务的企业,为光伏、汽车、半导体等多行业提供全套污染治理方案。
尤其太阳能光伏行业废气治理,其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公司能够为光伏生产提供可靠的环保解决方案,实现环保和生产的双赢,是当之无愧的细分赛道龙头。
然而,一场意外事故却让这家细分赛道龙头企业走下神坛。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公司此前又一次信披不及时的事情。
今年7月初,历经近三年时间,陕西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火灾损失案迎来了终审判决。2021年11月,陕西隆基乐叶光伏的101厂房浓烟滚滚。经消防认定,火灾元凶直指仕净科技制造并安装的一级洗涤塔电伴热带电气故障。
2022年8月与12月,陕西隆基乐叶分两案将仕净科技告上法院,索赔金额合计高达1.41亿元。今年5月和6月,法院分别作出厂房损失和设备损失案最终判决:仕净承担厂房损失70%责任即3736万元;承担设备损失70%责任5807万元、诉讼费33.88万元,合计9576.88万元。
按理说,如此重大的诉讼案件,公司应当及时披露才对,根据有关规定,涉案金额占公司净资产10%以上且超1000万元的重大诉讼,必须及时披露。
而仕净科技2022年末的净资产为11.41亿元。这笔1.4亿的诉讼占其净资产比例高达12.34%,远超强制披露红线,仕净科技却选择沉默。笔者翻阅仕净科技2022年与2023年的年度报告,关于重大诉讼的章节都未提到上述案件。
这份可能导致巨额赔偿、牵涉核心产品致命缺陷的诉讼,在正式公告中居然只字不提,但在2024年年报中正式公布这起官司。
随后有投资者向其发问为何没有披露该案,仕净科技在互动易平台上的回复称: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作为光伏产业链废气处理设备的重要供应商,仕净科技核心产品被认定存在质量缺陷与安全隐患,其背后折射的是企业质量管控体系的重大漏洞。这起事故及诉讼不仅意味着巨额赔偿,也可能引发客户信任危机、订单流失甚至产品召回,对经营根基构成深层冲击。
02
盲目跨界风险陡增
主业暴跌将深陷亏损泥潭?
由于仕净科技近年来在固定资产方面的大规模投入,最终导致其出现经营异常。财报数据显示,仕净科技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竟呈现-11.61亿元的异常负值。
随后我们向公司董秘电话咨询此事。公司表示,去年第四季度营收为负是此前部分已确认的收入在第四季度被冲回,同时冲回收入已经过审计确认。
然而,仕净科技去年四季度营收为负这一异常数据始终困扰着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会计准则中营收为负仅限特殊情况(如销售退回远超当期收入),如果是销售退回,或表明公司此前在收入确认上极为不谨慎,从而在客观上对市场产生误导。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去年前三季度营收32.15亿元,归母净利润1.44亿元,但在四季度公司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四季度单季亏损高达9.15亿元,直接导致全年亏损7.71亿元。
目前,仕净科技的主营业务是制程污染防控设备和光伏产品业务。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0.54亿元,同比下降40.34%。公司提到,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核心业务制程污染防控设备收入下降了65.68%,直接冲击年度营收。
此外四季度巨亏十分突然。在前三季度盈利的背景下,四季度亏损额远超全年营收,公司在年报中提到,全年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合计-1.94亿元,而四季度亏损高达9.15亿元。同时公司年报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未对异常负营收提出解释性说明。
四季度巨亏及营收为负毫无解释,暴露了仕净科技财务和信披透明度及内部治理的重大隐患。财务数据的异常波动不仅侵蚀了投资者信心,也可能引发监管层对其财务诚信的进一步调查。仕净科技亟需披露更详尽的解释,恢复市场信任。
事实上,仕净科技的业绩异动,本质上还是公司主业持续“颓废”产生的连锁反应。其中,核心产品制程污染防控设备营收降幅远大于新增的光伏产品收入。2024年,公司制程污染防控设备收入为11.15亿元,比2023年减少21.35亿元,而光伏产品收入为6.44亿元。
核心业务的萎缩可能与光伏行业扩产放缓,导致环保设备需求减少有关,同时也反映出公司在光伏电池业务拓展未能有效弥补缺口。此外,还可能存在部分大型光伏废气治理项目因客户推迟或延缓,未达到收入确认条件,进一步加剧了收入下滑。
在营业成本方面,公司新产能爬坡期的高固定成本直接拖累公司盈利水平。公司2023年底投产的一期18GW TOPCon电池产能在2024年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开工率不足导致固定成本分摊过高。
例如,设备折旧、人工工资、厂房租金等固定成本占光伏业务总成本的比例显著上升,而产量未达预期使得单位产品成本激增。财报显示,光伏业务成本高达9.03亿元,远超6.44亿元的营收,直接导致该板块亏损。
而这种“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错配”的矛盾,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也被进一步放大。最终导致光伏产品的毛利率变成-40.26%,公司综合毛利率也变成-13.12%。
另外,由于公司去年开始涉足光伏电池产品,可能导致其对前三大客户的收入大幅减少,毕竟公司前三大客户也是干光伏的,在行业不景气之时,行业的巨头们自然也不愿让刚入行的“小弟”进场薅羊毛。
要知道,在光伏环保设备领域也是存在激烈竞争的,如果公司能够持续专注光伏环保设备,而非向下游跨界延伸,则下游客户或许还会优先选择仕净科技。
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来自前三大客户的收入合计为19.39亿元,到了2024年这项数据就减至11.14亿元,降幅高达42.55%。
此前,公司牵手头部光伏组件企业晶科能源,在资阳市投资建设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研发生产项目。二者共同出资成立的项目公司,仕净科技持股90%,晶科能源持股10%,负责投资年产20GW硅片+20GW太阳能电池片的研发制造基地。
但目前晶科自身产能已经足够充分了,基本不需要大量的外部采购,这个时候仕净科技又该何去何从?去年刚投资的光伏电池项目何时能产生盈利,或许这些问题将长期困扰着仕净科技。
没有大客户的支持又遇到与隆基的纠纷,仕净科技主业自然遭到打压,而刚起步的光伏由于前期成本过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为公司创造多大利润空间。尤其是当下的行业现状,TOPCon电池产能过剩,盈利恶化趋势明显,且技术提效迭代加快,公司能不能扛过寒冬也尚未可知。
03
大股东质押风险高企
短期债务压力上升
在信任危机和业绩暴跌的“戴维斯双击”之下,仕净科技的股价也是一落千丈。从2023年的历史最高价(前复权)51.03元/股一路跌至今年4月的15.51元/股的区间最低价。这样的跌幅,受伤的不仅是中小投资者,其控股股东同样很受伤,其爆仓风险逐渐显现。
截止2025年7月24日,仕净科技整体质押股份为3978万股,整体质押占总股本之比为19.66%,累计质押市值7.49亿元。而这些股份均为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质押的,其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比例超98%。
事实上,不仅是公司实控人存在债务压力,仕净科技自身也是债台高筑。在偿债压力上,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8.67%,货币资金为5.58亿元,短期债务超20亿元,速动比率仅为0.61。
此外,在公司的应付账款中,应付工程款超11亿元,这些都是短时间内可能需要支付的“负债”。很明显,公司短期债务违约风险较高,后期能否继续扩张估计是悬了。
值得注意的是,仕净科技全资子公司安徽仕净光能曾在2024年10月宣布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建设高效N型TOPCon电池片项目,规划产能2.5GW,覆盖行业主流尺寸,预计今年6月前达产。但至今尚未公布生产情况,如果后续资金跟不上,估计海外项目也会受其影响。
其实,仕净科技落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与其盲目跨界有着直接关联。如果该公司2023年没有匆匆上马光伏项目,也没有盲目扩产,或许时至今日还能在“夕阳西下”的光伏产业链上活得很滋润,毕竟跨界经营本身就“步步惊心”。
这是盲目跨界需要承担的后果,也是一种悲哀和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