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依据和建议。
导读:蹭了半导体风口的晶盛机电,还能走多远?
要说晶盛,光伏板块,大概率是没戏了,半导体撑起了半边天甚至大半边天。所以未来,晶盛机电,到底是光伏企业,还是半导体企业了呢?
作为昔日光伏设备龙头企业,晶盛机电也开始遭遇“滑铁卢”。因光伏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下游硅片厂商扩产节奏放缓,直接导致公司光伏设备订单业务萎缩。
虽然公司也尽力开辟半导体设备业务,但半导体订单增量也极其微弱,根本挡不住光伏设备业务暴跌的趋势。最终在主业衰退,新业务规模增速缓慢的共振下,公司也成为今年二季度光伏设备行业内营收净利环比下滑最惨的企业之一。
在上半年净利润暴跌近70%的背景下,晶盛机电材料业务的盈利水平也出现暴跌,该业务毛利率直接跌至6%,创下历史新低,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光伏行业影响,石英坩埚价格跳水,而新材料碳化硅收入占比太低。
由此可见,晶盛机电在光伏设备和光伏材料业务盈利大跌之际,其半导体设备和碳化硅业务虽有增长但体量太小,公司“新旧业务”出现青黄不接,最终导致营收净利出现历史罕见暴跌景象。但半导体业务受益于科技想象力,似乎已提前享受溢价。
01
光伏营收净利持续暴跌
半导体撑起半边梦
近日,晶盛机电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正式通线。至此,浙江晶瑞SuperSiC真正实现了从晶体生长、加工到检测环节的全线设备自主研发,标志着晶盛在全球 SiC衬底技术从并跑向领跑迈进,迈入高效智造新阶段。
根据东吴证券研报显示,公司目前已经攻克12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中的温场不均、晶体开裂等核心难题,实现超大尺寸晶体生长的技术突破,成功长出 12 英寸导电型碳化硅晶体。
同时根据中邮证券研究显示,公司正推进8英寸碳化硅衬底在全球的客户验证,送样客户范围大幅提升,产品验证进展顺利,并成功获取部分国际客户批量订单。
在产能方面,公司在上虞布局年产30万片碳化硅衬底项目;在马来西亚槟城投建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业化项目;在银川投建年产60万片8英寸碳化硅衬底片配套晶体项目,强化公司在碳化硅衬底材料领域的技术和规模优势。
当前,公司6-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已实现国产替代。公司碳化硅设备客户包括瀚天天成、东莞天域、芯联集成、士兰微等行业头部企业。公司正紧抓碳化硅产业链向8英寸转移的行业发展趋势,受益于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及国产化进程加快,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未完成集成电路及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合同超37亿元(含税)。
虽然晶盛机电半导体业务持续向好,但公司上半年暴露出的问题,从营收利润下滑到成本控制、应收账款、业务结构以及行业竞争等方面,都对公司未来发展构成威胁。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99亿元,同比下降42.85%;归母净利润为6.39亿元,同比下降69.52%,营收净利跌幅远超同行。
其中二季度营业收入26.61亿元,同比下降52.8%,环比下降15.19%;归母净利润6611万元,同比下降93.56%,环比下降88.46%,单季度净利润已连续五个季度同比下滑。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高达33.47亿元,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为57.72%,较前两期持续上升,应收账款占比过高可能对公司现金流造成一定压力。
同时在费用控制方面,上半年公司三费总计2.89亿元,占营收比例约5%,同比增加78%,表明公司在费用控制有所欠缺,对公司利润产生挤压。不过,公司上半年研发费用4.65亿元,同比下降23.93%,公司当前能压缩的成本只有研发了。
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7%下滑至24.38%,下降12.62个百分点。这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上面临极大困境。
其中,材料业务毛利率仅为6.22%,同比下降33.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石英坩埚等光伏材料处于下行周期,这也影响了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
02
光伏业务不被看好
行业天花板已来临
事实上,晶盛机电业绩表现之所以如此惨淡,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受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当前公司虽有光伏设备、半导体设备、石英坩埚及碳化硅材料等业务,但最大的业务板块仍是光伏设备。
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上半年公司设备及服务营收40.8亿元,同比下降44.6%,占比69.2%;材料营收12.3亿元,同比下降48.2%,占比20.8%。公司主营收入的两个主要来源都出现大幅度下滑,这主要是光伏设备和光伏材料业务下滑所致。
在订单方面,当期公司合同负债为31.69亿元,同比下滑62.13%,同时比一季度减少6.74亿元,显示出公司主业订单量呈下滑态势。
此外在大客户方面,2024年公司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为52.17亿元,同比大跌42.26%,今年虽未在半年报中披露具体数据,但根据去年数据推测,上半年第一大客户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然而,因光伏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下游硅片厂商扩产节奏放缓,直接导致公司光伏设备订单业务萎缩。当前硅片产能供需矛盾突出,开工率不足,产业链大幅亏损。
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硅片产量316GW,同比下降21.4%,全行业整体开工率维持低位,且下行明显。
在产能过剩之下,企业几乎没有扩产的动力,包括硅片龙头企业TCL中环也表示不再扩产。2023年,TCL中环作为晶盛机电第一大客户,采购额高达90.35亿元,今年上半年也陷入巨亏漩涡,扩产需求明显下降。
在公司最新的投资者交流纪要中,投资者几乎不关心公司光伏设备业务,而是把目光聚焦在半导体和碳化硅方面。
03
半导体增速跑输行业龙头
短期无法取代光伏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近段时间一直力挺的半导体设备业务虽有增长,但增速并不高,且与行业龙头相比差距甚远。
根据公司2024年报显示,去年底公司未完成集成电路及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合同约33亿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公司该业务的数据变成37亿元,相当于半年增加约4亿元新订单,增速仅为12.12%,这点增量速度明显并不快,也不能支撑公司光伏业务的下滑给公司经营带来的负性影响。
此外,公司财报从未披露半导体设备业务具体营收数据,这一点颇为奇特。对此公司解释说,目前半导体业务占比较小。
占比太小,所以就可以不披露?这肯定不合理,既然占比太小,公司为何在投资者交流纪要中反复强调此业务增长潜力呢?与交流纪要中投资者聚焦半导体业务,晶盛机电就更应该披露半导体分拆业务,同行也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业务订单从签订到执行,再到确认完成,一般需要超过1年的时间。
公司截至上半年底的37亿元半导体订单,能够在今年完成并确认的收入将明显低于37亿元。这与去年175亿元的营收相比完全微不足道,由此可见,短期内公司半导体业务虽有增长,但想取代光伏业务几乎不可能。
此外,晶盛机电半导体设备业务与行业龙头中微公司相比,其业务增速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今年上半年,中微公司和北方华创半导体业务的营收增速都远高于晶盛电机。
其中,北方华创半导体业务营收152.6亿元,同比增长33.86%,业务毛利率为41.7%;中微公司半导体营收为49.61亿元,同比增长44%,业务毛利率为39.8%。
然而,晶盛电机半导体设备业务盈利能力与行业龙头相比,基本保持相同水平。当前,公司设备业务毛利率为32.93%,虽没有和光伏设备分拆,但基本可以预测其半导体设备毛利率应该在40%左右。
此前,公司光伏设备的毛利率基本也在40%附近,说明半导体业务研发费用率更高。因此,光伏笔记大胆猜测,公司半导体业务的单位盈利能力应该比不上光伏。由此可见,公司半导体业务比较低效,短期内很难取代光伏在公司主业中的地位。
在碳化硅产业链装备领域,公司开发了碳化硅长晶及加工设备,以满足公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产能建设需求,但目前产生的收入较小,暂时无法形成有效利润增长点。
04
石英坩埚价格大跌
碳化硅业务难挡毛利下滑
最后再看看公司占比20%的材料业务为何出现毛利率暴跌的情况。公司今年上半年材料业务收入12.3亿元,同比下降48.2%,与设备业务类似的是,公司并未将材料中的碳化硅业务和石英坩埚分拆,因此无法准确判断,上半年业务暴跌是哪个产品所致。
但通过去年业务情况,可以从侧面判断公司材料业务主要来自哪个产品。据悉,去年公司材料收入约33.46亿元,其中石英坩埚约24.08亿元,占比约72%,可见石英坩埚收入远比碳化硅高很多。
数据显示,2024年6月,28寸、32寸、36寸石英坩埚的均价分别为0.9万元/只、1.15万元/只、1.55 万元/只。 到了今年7月,上述产品对应的均价约0.61万元/只、0.68万元/只、0.76万元/只,降幅分别约33%、40%、50%,跌幅较大。
这直接导致公司材料业务毛利率同比暴跌近34个百分点,与石英坩埚价格跌幅基本同步。对此,公司在最新交流纪要里,对石英坩埚也是明显看淡,反而对业务占比不高的碳化硅业务大肆宣扬。
根据最新交流纪要,公司正在上虞布局年产30万片碳化硅衬底项目。未来公司材料业务可能逐渐由石英坩埚转向碳化硅,或将成公司业绩主要增长点。从目前行业竞争来看,光伏笔记认为并不容易。
作者|包希仁 统稿|侯兵ho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