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第二部分)

用户头像
RanRan
 · 辽宁  

第二部分

问题6

股东:您好,我来自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我叫Sean Seagull。感谢您和各位高管举办此次股东大会,让我们一众股东欢聚一堂。伯克希尔旗下有很多公司。最近,伯克希尔收购了一家芝加哥的公司 Portillo’s Hot Dogs。请问您是怎么知道这家公司的?为什么要收购它?

巴菲特:我完全不知道这家公司。我只能问格雷格了。也许是他什么时候买的,我不知道。

格雷格:这个问题,我只能打电话求助。

巴菲特:伯克希尔拥有很多公司。我很想了解我们的每一家公司,可是这家公司我真不知道,也许是哪家子公司收购的。

格雷格:伯克希尔旗下的美联集团 (Marmon) 确实在芝加哥有很多子公司。美联集团下面汇聚了很多优秀的公司。不过,我也不记得其中包括 Portillo’s。

巴菲特:每个月,我查看伯克希尔旗下五六十家公司的财务报表。美联集团有100多家子公司。美联集团是杰伊·普里兹克(Jay Pritzker)和罗伯特·普里兹克(Robert Pritzker)两兄弟创建的。伯克希尔收购美联集团的时候,它下面已经有很多家子公司了。加入伯克希尔之后,美联集团继续沿着多元化的道路前进。美联集团如同一个小伯克希尔。

它保留了多元化战略,发展得非常好。杰伊·普里兹克具备非凡的商业才能。现在,普里兹克家族传到了第四代,众多继承人分得了不同的家产。普里兹克家族的庞大商业帝国,最早要追溯到杰伊·普里兹克的祖父。1954年,美国政府大刀阔斧地改革了联邦税法。这让我很头疼。我之前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刚学过 J.K.拉瑟(J.K. Lasser)写的关于税法的书。政府这么一改,我白学了。政府时不时就大修税法,1954年有一次,1986年也有一次,最近可能还要改一次。

那时候,布鲁克林有一家洛克伍德巧克力公司(Rockwood Chocolates),它主要生产用于烘焙的巧克力碎。当时,可可豆的价格突然大涨。1941年,税务部门开始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LIFO)计算所得税。洛克伍德巧克力公司采用了后进先出法,它的库存里有3000万磅的可可豆。

1955年,可可豆的价格暴涨。我刚到纽约没多久。在新税法中,有一项规定:一家公司,同时经营两项或两项以上业务,并且各项业务经营时间满五年,则它在剥离其中一项业务时,无需支付按照后进先出法计算应缴纳的资本利得税。当时,所得税的税率为 48%、 52%。可可豆价格暴涨,洛克伍德巧克力公司发了大财。但是,它的巧克力碎却卖不动了,因为可可豆的成本太高了。就在现在,巧克力行业遇到了同样的困境。不久前,好时巧克力(Hershey)宣布,受西非的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可可豆价格涨到了每磅4.5美元,它的季度业绩将受到严重影响。

刚才说的洛克伍德巧克力公司,后来被杰伊·普里兹克买下来了。那时候,我24岁、25岁左右。洛克伍德巧克力公司召开股东大会,讨论剥离可可豆业务,兑现可可豆大涨的利润,还用不着交高达50%的所得税。我只身前往布鲁克林,参加股东大会,会场见不到人影。这种机会就是逐页翻阅才找得到的。除我之外,还有另一个人,杰伊·普里兹克,我24岁,他29岁。除了我俩,再没别人了。那是一栋陈旧的建筑,但是里面存储了大量咖啡豆。

杰伊给我上了一堂税法课。我在商学院学两三年,学到的东西不如杰伊半天教给我的多。后来,杰伊·普里兹克买下了洛克伍德巧克力公司,并建立了美联集团。再后来,伯克希尔收购了美联集团。

美联集团旗下还有一家子公司值得一提,它生产的汽车赢得了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大奖赛,并且发明了汽车的后视镜。早年间,在印第500大赛中,一辆赛车里有两个驾驶员,一个负责开车,一个负责向后瞭望。我们的子公司灵机一动,发明了后视镜。想知道伯克希尔的研发部门在做什么吗?我们发明了后视镜。

格雷格:沃伦,我的朋友回复我了,有答案了。彼得·伊斯特伍德(Peter Eastwood)是伯克希尔的一位优秀经理人。他经过查找,发现收购Portillo’s的是一家私募股权基金,这家私募股权基金的名字叫伯克希尔合伙人(Berkshire Partners)。提问者误以为是我们收购的,但伯克希尔·哈撒韦与伯克希尔合伙人没有任何关系。水落石出了。(掌声)

巴菲特:好的,贝琪,下一个问题。

问题7

贝琪:Jessica Pune问道:“您告诉我们,您的成功离不开美国的大势,您始终对美国的韧性深信不疑。历史证明,您的看法是正确的。今天的美国好像变了,与过去截然不同。投资者开始发现,‘美国例外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有些站不住脚了。请问您怎么看?到底是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太悲观了呢?还是美国确实变了,需要我们对它进行重新打量?”

巴菲特:提问的人叫杰西卡(Jessica)。在今年的股东信中,我提到了,伯克希尔有一位经理人,他的孙女也叫杰西卡,可能不是一个人。开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前面讲到了,我们曾经只是一个农业国。建国之初,我们做出了很多庄严的承诺,却并没怎么兑现。我们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却在宪法中规定,一个黑人只算五分之三个白人。美国宪法第二条,用了20个男性的代词“他”,没出现一个女性的代词“她”。早在1776年就说人人平等,直到1920年,宪法第十九修正案才赋予女性选举权。一拖就是几十年。

美国一直在变,它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让我们感到不满。但是,我还要说,我出生的那天是我最幸运的一天,因为我生在了美国。和我同时出生的人,其中3%能出生在美国。在出生之前,我什么都做不了,我想选择出生在美国,但我选不了。我运气太好了。出生在了美国,是个男孩,还是个白人。

从我1930年出生以来,美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经历了很多,大萧条、世界大战、原子弹,谁能想到会发生这些事?很多问题,美国确实没解决好,但我并不因此而悲观。

让我出生在今天,我会想方设法出生在美国。上天已经非常眷顾我们了。(掌声)

请第4区提问。

问题8

股东:您好,巴菲特先生。我叫Daniel,来自新泽西州Tenafly。很荣幸得到向您提问的机会。您告诉我们,做投资要耐心。在您的投资生涯中,有没有哪笔投资,您不拘泥于耐心的原则,而是快速出手、一击制胜?谢谢。

巴菲特:问得很好。做投资,该快的时候必须快。很多次,因为我们出手最迅速,我们赚了很多钱。

前面我提到了杰西卡·托恩克尔(Jessica Toonkel),她的祖父本·罗斯纳(Ben Rosner) 是伯克希尔的一位经理人。1966年,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威尔·萨尔斯坦纳(Will Salsteiner)从纽约打来的。他说:“受安纳伯格夫人(Mrs. Anenberg)委托,我有一家公司想出售给你。”我记的没错的话,安纳伯格家生了九个女儿,到了第十个,才生了一个男孩。我了解了基本的情况,感觉不错。于是,我联系了查理,一起去了纽约,到了律师威尔·萨尔斯坦纳的办公室。

威尔是个很好的人,他是安纳伯格夫人请的律师。后来,我再没见过他。早年间,安纳伯格夫人的丈夫与本·罗斯纳合伙开了这家公司。后来,安纳伯格夫人的丈夫去世了。在这家公司的后续经营中,本·罗斯纳与安纳伯格夫人有些过节。

本·罗斯纳决定贱价卖掉公司。他开价600万美元。公司账上有200万美元的现金,在费城市场街(Market Street)有一处价值200万美元的房产。公司每年的税前利润200万美元。这样一家公司,价格600万美元。

查理和我去见了本·罗斯纳。前合伙人的遗孀非常有钱,但罗斯纳在与她合作的过程中,特别受气。罗斯纳宁可把公司卖掉,也不想再受气了。他对我们说:“我最多干到年底,然后就走人。”我把查理叫了出去,在大厅里,我对查理说:“这老兄要是年底不干了,我读了那么多心理学书,算我白读。”果不其然,后来,罗斯纳为伯克希尔效力了很多年。我们当场就买下了那家公司,与罗斯纳合作得一直非常愉快。那天早上,电话铃响之前,我哪知道有这个机会送上门来。

罗斯纳生活在美国东部,他的第一任妻子来自中西部的爱荷华州。与很多东部人一样,罗斯纳觉得中西部的人比较淳朴。他比较相信我们。还有几次别的交易,也是这样的情况,因为我们来自中西部,而获得了对方的信任。

遇到这样的情况,200万的现金、200万的房产、一年赚200万美元,价格600万美元,再耐心可就不对了。等待电话铃响的时候,要耐心。将来什么时候,我的电话还会再响,说不定我正睡觉呢。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铃声响起,这才有意思。

既要耐心等待,又要在机会到来时,迅速出手。好的交易送上门来,你还耐心等,这就不对了。同样地,八字没一撇的东西,对方一直兜售,你还耐心听,这也不对。不能一直耐心,也不能一直不耐心。格雷格,你说呢?

格雷格:我知道,您、阿吉特以及我们的所有经理人,寻找机会的时候都非常耐心,找到机会后行动也非常迅速。在耐心等待的时候,我们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和研究,这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机会到来时迅速出击。无论是股票,还是公司,机会来了,我们能迅速行动,是因为我们早已做好准备。我认为,所谓耐心,很大程度上是指做好充分的准备。

巴菲特:是的。投资机会何时出现,毫无规律可言。有时候,一下子涌现很多机会;有时候,很长时间看不到一个。关键在于,你要有本事做决断:一个不好的机会,你能在五秒钟之内,把它否掉;一个好机会,你能在五秒钟之内,把它抓住。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做不好投资。没有快速决断的能力,趁早别做投资了,还是做别的去吧。

我做投资,最大的幸福来源于别人的信任。我94岁了,钱多得数不过来,但我仍然在做投资,就是为了这份信任。我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我子女的生活也很好,我继续工作早就不是为了改变自己或子女的生活。

查理和我,我们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六七十年前,从我们为合伙人管理资金时起,大家就信任我们。从一开始,我们就不去找机构做合伙人。我的所有合伙人,他们都是真实的个人,没有一家机构。我不喜欢为机构服务,我想要真实的人。为机构服务,每个季度,我要向他们汇报,讲他们爱听的话,我不愿受这个拘束。从最早的个人合伙人,到现在众多的个人股东,这正是我想要的。

总之,该出手时,就不能再讲耐心了,该出手时就出手。

贝琪,下个问题。

问题9

贝琪:来自危地马拉的Flavio Montenegro问道:两三年前,在股东大会上,贾因先生指出,盖可保险的IT系统落后了,因为没能及时采用远程信息处理技术(telematics),在定价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如今,盖可保险已经追上来了,定价能力提高了,经营效率改善了。请您详细讲一下,托德(Todd)具体采取了哪些行动?盖可的进步是否足以维持长期竞争优势?

阿吉特:托德带领盖可保险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托德接手时,盖可保险在两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一个是匹配费率和风险,另一个是远程信息处理技术。五六年前,在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我们在行业内垫底。此后,我们奋起直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远程信息处理技术,曾经是我们的短板,如今,我们已经补上了这一课,并跻身行业前列。

在匹配费率与风险方面,我们也追上了竞争对手,不再落后了。此外,托德还大力压缩成本。他将盖可保险的员工人数从5万人,裁减到3万人,每年节约成本20多亿美元。

如今,盖可保险更健康、更强大了。在过去七个季度中,盖可保险的综合成本率只有八十几。八十几,这么低的综合成本率,堪称业内罕见。盖可保险干得漂亮,凭借八十出头的综合成本率,在个人车险业务方面,它的承保利润行业领先。

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托德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在科技方面,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前面提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不容忽视。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总之,盖可保险现在状态良好。沃伦,你有什么补充的吗?

巴菲特:没有。盖可保险是一个经典案例。商业很有意思,投资更有意思。每家公司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困难,也各有各的机会。

1976年,我们花了5000万美元,买了盖可保险一半的股份。现在,我们已经拥有盖可保险全部的股份了。今年一季度,盖可保险赚了20亿美元,按一半算,就是10亿美元。一个季度的利润就有10亿美元,是我们当初投入的5000万美元的20倍。这是多年积累的成果。120年前,汽车保险生意还没出现。发展到今天,汽车保险已经成为财险中最大的一个种类。

阿吉特:我补充一句,除了承保利润,盖可还贡献了290亿美元的浮存金。

巴菲特:是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我们当初只投入了5000万美元,现在一个季度就能赚10亿美元,还能免费使用290亿美元进行投资。

1936年,盖可保险成立的时候,它主营车险。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在卖车险。区别只是我们的定价能力更强了。盖可保险的创始人曾任职于联合服务汽车协会(USAA),他看好政府员工这个客户群体,他觉得政府员工驾车更安全。他没有精算师的工作背景,只是想出了这么个点子。于是,他离开了联合服务汽车协会,投入几十万美元,创办了盖可保险。创业第一年,盖可盈利了。第二年,也盈利了。盖可保险的盈利真实可信,不像有些IPO的公司,业绩是包装出来的。与1936年成立时相比,盖可保险现在赚钱的方式完全没有改变。现在的车险和那时的车险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车险行业不断壮大,而且仍在增长。大家都喜欢开车,不愿意买车险,但只要开车,就得买车险。

盖可保险的故事很多。过去几十年里,它三次遇到很大的困难,三次都重新站稳脚跟。盖可保险是第一流的生意。

这又让我想起了洛里默·戴维森(Lorimer Davidson)。1950年1月,一个星期六,我去了盖可保险的总部。后来,我才知道,在华盛顿,周六是休息日。我咣咣敲门,一个清洁工把门打开了。我对他说:“除了你之外,这还有别人吗?我有点事想请教。”这位清洁工并不觉得我冒犯了他,他告诉我:“六楼有个人。”就这样,我有幸遇见了洛里默·戴维森。

人生中,得遇良师益友,一辈子受益无穷。良师益友不必多,只需要几个。遇到了,一定要珍惜。我把我的良师益友请到了伯克希尔的董事会,包括汤姆·墨菲(Tom Murphy)、桑迪·戈特斯曼(Sandy Gottesman)、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比尔·斯科特(Bill Scott)。他们人品正直、能力出众,他们总是替别人着想,与他们合作总是那么开心愉快。他们这样的人,是我们伯克希尔的财富,我们只求与他们长久结缘。那个星期六的下午,有幸遇到洛里默·戴维森,他讲的话,我竖起耳朵听。还是回到“翻过每一页”的比喻,对于有的人,你得快速翻篇。真遇到了良师益友,可千万不要错过。

请第5区提问。

问题10

股东:我叫Benjamin Graham Sanderson,来自加州帕萨迪纳市。沃伦,多年以来,您教给了我们很多,谢谢。刚才您说了,只有史蒂夫·乔布斯能创建苹果,只有蒂姆·库克能把苹果发展壮大。沃伦,只有您能创建伯克希尔。在您眼里,格雷格一定有过人之处。但是,在我看来,格雷格似乎很普通。抱歉,格雷格。沃伦,请告诉我们,您为什么选择格雷格接班,他有何过人之处。格雷格,在未来几十年里,我们期待对您有更多的了解。谢谢!(掌声)

巴菲特: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对于伯克希尔来说,关系重大。伯克希尔汇聚了大批优秀的公司。我们拥有超凡的实力,能做别人做不了的大事。在美国充分竞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体系之下,建立起这样一家大公司很不容易。在如此庞大的竞争领域,建立起像伯克希尔这样一家公司,实在太难了。论资本实力、论历史、论人才,无论哪个方面,伯克希尔都无法复制。

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积累过程。最开始,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上投资之路,此后,逐渐壮大。不变的是大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各自为对方着想的处事态度。我见过很多公司。在观察每一家公司时,我总是带着质疑的眼光去看,挑这家公司有什么毛病。因为我在做投资,当然要找公司的不足之处。

伯克希尔的员工很特别。就像举办此次股东大会,很多伯克希尔员工,他们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纷纷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昨天下午,我们办了一个半小时的展销会。我走了一圈,听到很多伯克希尔员工向我表示感谢,他们热情饱满地为股东服务,不计较报酬。具体每家子公司如何安排的,我不了解。我看到的情况是,我们的员工工作很努力,而且他们很开心

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为五位老板打过工。为这五位老板做事,我都很开心。我还是更愿意为自己打工,所以后来我就单干了。老板让你喜欢,同事让你喜欢,这样的工作才值得做。我对我的孩子们讲,我比你们运气好,我七八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了。也许你们要花更长时间,但是一定去找,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有一部电影《格伦·米勒传》(The Glenn Miller Story)。早期的格伦·米勒,多次组建乐队,多次破产,但他坚持追寻梦想中的声音。历经15年的努力,他终于大获成功。1941年,格伦·米勒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金唱片《Chattanooga Choo Choo》。作为一名长号手和乐队指挥,格伦·米勒即使破产,也没放弃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梦想中的声音。

我告诉我的子女,他们应追寻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之声,未必和我的相同。年轻人未必第一份工作就是自己喜欢的,毕竟还要考虑谋生。像我这样,很小的时候就找到了兴趣所在,是非常幸运的,只需要坚持去做就行了。刚开始工作,别太在意起薪是多少。选择为谁工作要慎重,年轻人很容易受到老板和同事的影响,变成他们的样子。有些工作不能做。

你们处于最伟大的时代,最伟大的国家。我将把伯克希尔传给格雷格。今天的伯克希尔是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从事大手笔的金融投资,有一件事要牢记,一定要保证我们第二天还能从容地玩下去。有一本书,书名很好,《一生只需富一次》(You Only Have to Get Rich Once)。千万不能冒险,把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折损了。

别人做蠢事,我们不要参与。别人上杠杆,别人炒垃圾、割韭菜,他们赚大钱了,我们不要理。真进去了,说不定什么时候,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还像过去一样做生意,已经非常好了。

生于这个时代,真是三生有幸。如果我出生在1700年,我肯定会说,“这环境太恶劣了,我要回到娘胎里。”生于这个时代,我能一辈子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太幸运了。

格雷格,你有什么补充的吗?

格雷格:我只想说,能坐在这个位置,我既荣幸,又惶恐。过去25年,作为伯克希尔的一份子,能与您、阿吉特、各位董事、众多同事一起工作,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如您所说,有幸加入伯克希尔这样一家非凡的公司,它已成为我的心之所向,我愿意为之每天努力。谢谢。(掌声)

巴菲特:刚才提问的那位年轻人,我补充一句。早晚有一天,你肯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在找到心仪的工作之前,也不能忽略谋生的问题。这和结婚很像。有的人,第一次约会,就找到了终身伴侣。有的人则要经历一番波折。

贝琪,下一问题。

问题11

贝琪:南达科他州Rapid City的Mark Bonnke和Helen Friedrien问道:2025年,美元兑其它国家的货币迅速贬值。伯克希尔是否采取了措施,规避汇率风险,减轻对季度和年度利润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位股东Mary Chang问道:目前,伯克希尔以发行日元债募集的资金投资日本股票,从而对冲汇率风险。将来,伯克希尔是否会直接投资国外的股票,而不进行汇率风险对冲?

巴菲特:我们在日本做的投资比较特殊。首先,我们打算长期投资。其次,发行日元融资的成本非常低,所以我们基本上用发行日元债募集的资金来投资日本股票。伯克希尔没有规避汇率风险的政策。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借外币投资国外的股票。以前,伯克希尔买过大量以外币计价的股票。

我们从来不考虑对冲汇率风险,避免季度利润或年度利润受到影响。我们从来不为了美化利润,而做些什么。我从来没在董事会上说过,这样或那样做,今年的利润就会如何如何。每一年真实的利润该多少,就是多少。我关心5年、10年、20年后伯克希尔的表现。

我看过很多公司。根据我的经验,一家公司,只要开始关注短期的盈利数字,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开始的时候,只是做一些美化和修饰,渐渐地堕落到做假账的程度。我认识一些经理人,在很多方面,我非常认可他们。唯一有一点,在他们看来,美化业绩无伤大雅。我不敢苟同。我们想都不想。

在过去的一季度,日元兑美元升值,按照GAAP会计准则,需确认未实现汇兑损失。实际上,这不算什么事。汇率总在变,下个月、明年,又是另外一个数了。当然了,一种货币,我们要是觉得它将贬得一文不值,我们根本不可能持有任何以这种货币计价的资产。

我们非常担心美元贬值。长期来看,政府总是倾向于让货币贬值,这个问题几乎无解。无论什么政府,独裁也好、民主也罢,只要是政府,总是倾向于让货币贬值。

在年报中,我提到了,美国的财政政策让我很担忧。在利益固化的格局下,一切动机都朝着让货币贬值的方向。我说的现象不局限于美国,而是遍布世界。在有些国家,每隔一段时间,货币就大幅贬值一次。我们能看到,某些货币以触目惊心的速度贬值。

经济学的研究再高深,制度的设计再严密,只要是人在掌控货币,就可能超发纸币,就像几百年前,降低铸币成色,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一样。有些人,他们处在那个位置,我不是在道德上谴责他们,我只是在说一种必然的现象。长期来看,政府倾向于让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将导致严重后果。即使建立了种种制衡机制,也难以抑制货币贬值。

过去这100天,为了削减财政赤字,政府演了好几场大戏。这戏没完,会一直演下去,没有剧终的时候。大家可以搜索一下,二战以后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有很多国家上榜,有几个国家甚至多次榜上有名。

货币贬值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没什么好办法能防止通货膨胀发生。伯克希尔投资日本的几只股票,因为我们打算持有这几家公司50年、100年。这几家公司以日元计价,它们的未来能见度非常高。只要发债成本低于这笔投资的预期收益,我们将继续发行日元债。伯克希尔的季度业绩或全年业绩如何,我们并没有考虑。

格雷格,你有什么补充的吗?

格雷格:毫无疑问,我们非常看好这五家日本公司,而且我们用日元投资也很放心。当初,发行日元债的利率非常低,算是锦上添花。总之,我们对这五家公司很放心,对日元也很放心。

巴菲特:以前我提到过,伯克希尔只做过一次大规模的外汇投资,就是在2003年前后,我在《财富》杂志上发表文章的那几年。我们做多了美元之外的12种货币,我记得,其中只有四五种是主流货币。做多美元之外的货币,相当于看空美元。这笔投资,我们持有了两三年,赚了几十亿美元。几十亿美元,那时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一笔钱,现在也是很大一笔钱。

除了股票,查理还熟悉债券、房地产等领域。但是,查理认为,除了股票市场,另一个他能赚大钱的地方是外汇市场。伯克希尔在外汇市场做过一次投资。不排除以后我们还会做类似的投资,只是可能性不大。

具体要看美国的情况如何变化,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可能希望持有大量外汇。如果我们在某个欧洲国家做一笔很大的投资,我们可能考虑用当地货币融资。就我们在日本做的投资而言,伯克希尔发行日元债的成本非常低,几家公司的股息足以覆盖利息,我们当然选择发行日元债。

如果未来几十年,日元的利率一直这么低,我们可能继续发行日元债买日本公司的股票。我不是在预测,世界是变化的,现在的情况如此,未来几十年不可能一直这样。

好,请第6区提问。

问题12

股东:沃伦、格雷格、阿吉特,你们好。感谢你们举办此次盛会。我叫Dash Boyar,来自蒙古国。我想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国家。蒙古国是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它是一个内陆国,位于俄罗斯和中国之间。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矿产资源、健全的民主制度和快速增长的经济。

上周,我们在纽约举办了第二届蒙古国投资者会议。沃伦,您曾经在非正式场合,向韩国、中国、印度的政府首脑提过建议。蒙古国是一个新兴市场,请问您对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家有什么建议?我们如何才能吸引像您一样的机构投资者来蒙古国投资?请问您是否有计划投资新兴市场?最后,我真诚地邀请你们去蒙古国看一看。今年七月份,我们将举办一场经济论坛,如果您能出席,我们蒙古国人民将热烈欢迎。(掌声)

巴菲特:谢谢。谢谢你的邀请。康瑟尔布拉夫斯市(Council Bluffs)离这才6公里,我去那都费劲。

20多年前,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我遇到过一位股东,他在蒙古国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还在蒙古国定居了好多年。

至于对蒙古国政府的建议,我觉得要努力维护货币的长期稳定。一个国家,如果有可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我们绝对会回避。在恶性通胀的环境中,有人知道如何赚钱。我们不行,我们没那个本事。所以说,我们非常看重货币的稳定性。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规模门槛,按伯克希尔现在的体量,在蒙古国估计找不到规模足够大的投资。伯克希尔可能在蒙古国找不到机会,但我刚才说了,我20年前遇到的那位朋友,他在蒙古国做生意很成功。

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持货币稳定,蒙古国的居民将从中受益。另外,蒙古国还可以利用自身的矿产资源。我不了解蒙古国的矿产资源情况。以美国为例,1790年,谁能想到美国将成为赢家?

我们用不着尽善尽美,只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比对手做得更好。建国初期,我们一无所有,如今,在全世界的GDP中,美国所占比重接近25%。我们的增长速度更快一些,我们的货币更稳定一些。总之,祝你们蒙古国发展顺利。

好,贝琪,下个问题。

第三部分: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