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应收增加是大问题?是真学究,还是学了皮毛的会计?
2020年初东阿财报炸雷,东阿瞬时成为雪球热门谈论股票,总体看衰的占六七成,坚定看复苏的也有两三成,算是比较好的情况,毕竟不少公司暴雷后,绝大多数都是一片倒唱衰,这也可侧面验证东阿,光从定性方面就能给予市场比较大的信心,哪怕是最恶劣的时候。
当时也写了一些文章评论,事后(2022年低位)也持续追踪评论了些,应该来说,判断都没出错,且公司的进步应该说是大幅超出本人的预期。
对于东阿,我是观察很久,虽然没深入细节,但从方向上,基本大差不差,比如库存的问题,如果是做药店连锁或零售方面的朋友,至少在15年就能发现些迹象,17年基本可以判断肯定会出问题,但也说明,从现实传导到财报或股价,可能会偏差三到五年以上。
所以,细节(财报)或跟踪(终端增速、个别新品的推出)不影响大方向(估值变化、业绩或股价主升浪)的判断,除非你要做到精准把握每个节点的波段,但这类股的波段空间其实并不大,更多的是方向的对错上。比如你要是在15-17年是刚看中药股的投资者,就不明白为啥东阿为啥估值总比片仔癀低。因为当时的东阿处于周期后段,片仔癀处于周期前段,哪怕精准判断出东阿每次财报的数据高抛低吸,都不如在片仔癀上躺赢。
目前东阿一季报的“雷”,又把大家带回到之前刚暴雷的画面,觉得要玩球了。我个人经验判断,问题并不大,且数据有冲突。如上文提及,这类股的周期长,不会是一个季度就突然出现暴雷,肯定是积蓄了好几年的情况,先是表外出迹象、渠道严重囤货,比如现在的白酒、片仔癀、汤臣倍健等,再到后期表内兜不住,应收、存货周转天数出问题(且持续两年以上)。且财报至少有一两年时间,管理层可按自己的想法节奏走。
如果东阿真出问题,管理层不想让投资人知道,表外可以处理的方法太多,何必故意多几个亿应收突兀的出现,让市场知道?比如汤臣倍健,我就了解批发商渠道就堆了不少货,终端不少也换别的品牌卖了,财报根本看不出来,然后过了一两年,某个季度突然爆的。此前从财报存货、应收的变化,根本看不出来的。然后,财报公布后,华润还要吸东阿筹码?what?
至少我目前了解渠道总体健康。不健康的状况我知道,连续提价多年(资金盘囤货)、自建渠道卖、终端到处看得到堆头展示。目前走访一圈,尼吗看到的都是空的铁盒子,当年东莞国药库存多的光东阿就能占一整个货架,门口放几个大锅、打粉机熬胶。一个门店屯三四十万东阿,现在都是空盒子,看来大家都怕了。尤其,经济下行,资金周转效率要提升,囤货心理都很谨慎,除了涨价明确的品种且销路比较通畅的品种(东阿现阶段确实有这个潜力)外。
压货是压不进去的,药店愿意屯货是看中可能会涨价,好卖。如果不想卖这个厂的货,进过来还得占用货架、还得保管,谁会费那劲。大概率是想重点卖这个厂的货,但铺货的资金压力大。
二 东阿这几年超预期的点在哪里
这四、五年是东阿的复苏之路,我记得此前说过,东阿恢复元气(利润10-20亿)确定性很高,问题不大,属于把腐肉切除,然后啥药不用加,自然而然就能好起来的公司(有点夸张,但也差不多就这情况)。但我此前不知道华润能不能做好东阿。(所以,第一阶段股价复苏要赚钱靠市场砸坑,比如150亿市值买,300-500亿市值卖问题不大,但大的想象空间那会看不出来。)
切腐肉(认清现实)就能好起来,改变思想属于大进步(从资金盘品种改向快消品思路),能做到就属于组织和执行力的能力。
第一个不难,第二个既难也不难,第三个是真的难。如果能看懂这句话,说明看阿胶至少有十年。秦时代,也试图摆脱陈旧的阿胶块形式(年轻人谁有空折腾这些要进厨房的东西),试图接轨年轻人,提高终端的动销,或尝试拓展其他增长方式。不过那会浅藏辄止,做出了阿胶糕、真颜(类似现代保健品形式),但很快觉得费劲,浪费钱,推广上犹犹豫豫,又回到靠提价的路子上。所以,秦时代我认为哪怕是改变思想(也可能是能力局限),都是做到一半的。
华润时期后,基本都是做otc快消出身的,市场营销感觉比较好,有资源有方法论,很快做出复方阿胶浆(爆款)、小金条等等,属于很简单的创新尝试,市面上也有成功的案例,但能做那么好,确实只能是华润的人马。毕竟如三九,不光连历史品牌声誉和优势壁垒产品都没,硬生生靠市场优势打下一片天。到东阿这,终于拿到这种t0级别品牌,一出手就是胜仗也不在话下。还有,渠道把控提升也强很多,以前阿胶很依赖战略药店连锁,现在电商玩得贼6,私域小程序夸夸一顿卖。
但不得不说,阿胶浆的成绩大幅超出预期。我之前就有种感觉,就是东阿其实在市场声誉极佳(比如云南白药拓展创可贴、牙膏等),如果将其成功拓展到其他品种,其实从产品角度看,市场空间就大幅打开了,当然选品上要符合自身调性。目前看,东阿已经打开这个想象力。
三 东阿未来何去何从
周期的判断很关键,市场在50-60这个区间连续震荡,一方面它是10年(利润六、七亿) 15、17年(利润15-20亿,有水分)和 最近的顶,市场觉得空间不大。同时觉得新一轮崩盘就快来。中药股都在调整,消费股也在调整,股价不振反而强化这附近就是顶的错觉。
但从基本面角度,我倾向于认为这反而可能是加速阶段,也就是四五年东阿经历去库存探底,理清思路、改变战略、换人马、换优势货盘,优势地区做评测。这里大概四五年是股价相对震荡和蓄力的过程,
后边真正进入提价、铺货阶段可能业绩发力和股价提速会更快。
相关案例有两个可参考,比如18-19年山西汾酒很多资深投资者也是误判,觉得白酒景气度到顶了,从市值和业绩似乎也回到之前的位置,结果业绩直接从16亿(11年高峰14亿)干到一百多亿,高端产品确立以及产品带全面提价是主因。股价20年是3000亿市值,净利润30亿,市盈率100。
17年片仔癀开始进入提价周期,后边也十倍了,业绩从七八亿提到30亿净利润。高峰区接近三千亿,净利润20亿。
我个人判断,以东阿目前的局面,业绩节奏不说,总的基本盘至少能看到其有能力做到30-50亿净利润,再高也有可能看得到。过去几年,东阿价格下沉,福牌、同仁堂、九芝堂等阿胶的市场份额都被阿胶吃掉,一些伪劣阿胶冒牌阿胶也逐步被东阿低价格带产品阿胶浆蚕食,市场空间其实很大很大,尤其低价格带的顾客需求至少是目前市场理解的十倍百倍以上。
推论是:
一、量价逻辑。东阿17年有提价逻辑,但量不足,产品因素导致动销不好,客户使用周期偏长。但现在产品全系列发展,使用频次增加,高中低价格带都有,弥补了之前的缺点(如山西汾酒的青花瓷弥补了价格力的问题)。且现在的产品里,“含胶量”是下降的。
二,费控逻辑,目前几个大的新品依然处于推广期,从历史看,费率是有下调空间。毛利率新高。历史最好时期有34%净利率,未来能否看到35-40%的净利率?
三,财报给予的应收政策,是否是东阿开始选择重点药店连锁合作铺货推广?弱市之下,药店方敢接货推广,且不牺牲毛利率情况(毛利率反而提高),是利好而不是利空?包括开始储备阿胶库存,是否是准备发力了?
提价初期肯定是利好,铺货初期肯定也是利好。买这类品种避开后期几年即可,但前期肯定对业绩是正面的。 结合每轮周期浪潮更高的因素,当下仅仅是经营正循环的初期就有接近上一轮高峰期的业绩顶,那大概率这一轮的大周期业绩顶也有几倍的提升。
四 当下估值如何
估值我是看淡些,市场觉得没增速且可能会暴雷的片子可以有40pe-100pe,是认可其奢侈中药第一股身份和长期向好。山西汾酒也有过100pe时候。东阿现在的业绩如果算17-18亿(费用前置,实际业绩应该早超20亿了),含现80多亿,目前市值也就13倍pe?搞笑。这可是无视经济调整,无视内卷竞争,稀缺的奢侈品股哇。
当然,这离不开市场和基金的短视。
我依然觉得未来几年阿胶的市值会超过片仔癀。22年初,片仔癀市值高光,我敢站出来打脸说片仔癀跑不赢阿胶。且阿胶会重新拿回第一的位置,正如17年片仔癀拿下阿胶的位置。之前的阿胶是片仔癀十分之一不到,现在已经四分之一了。可能很快的。
附旧文:东阿阿胶值得重视 网页链接 $东阿阿胶(SZ000423)$ $片仔癀(SH600436)$ @石stone @今日话题 @闲来一坐s话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