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ICU里,天宸股份在“躺平收租”兼“炒股养家”

用户头像
全景网
 · 广东  

地产行业的“冰河时代”,天宸股份(600620)却在悠闲晒太阳?

2025年的中国房地产,依旧在“政策托底”与“市场探底”之间反复横跳。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2%,房屋新开工面积跌了20%,销售额也在缩水——俨然一副“行业ICU”的既视感。

然而,就在这片哀鸿遍野中,有一家公司却悄悄交出了一份让人挑眉的中报:

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76.79%;

归母净利润1895万元,同比增长646.67%。

是的,你没看错——天宸股份,这家由上海滩神秘富豪叶立培、叶茂菁父子掌控的公司,居然在房地产的寒冬里,实现了近乎“逆天”的增长。

说起叶氏家族,在上海地产界可谓无人不晓。叶立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移民澳洲,起初在中澳之间做针织贸易,1989年创立仲盛集团并进军国内房地产行业。仲盛集团在上海开发了多个地标项目,包括陆家嘴上海银行大厦、南京西路的南证大厦以及上海大型商城仲盛商业中心。

而这位叶茂菁,更是曾经与娱乐圈女星赵薇传出绯闻的知名富二代。如今,他作为天宸股份的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正在书写着一场与众不同的资本故事。

一、业绩的真相:卖了11套房+租了一栋楼

天宸股份的业务结构,堪称“地产界老炮”:

房地产销售:本期收入1.51亿元,上年同期为0。

物业租赁:收入2266万元,同比增长175.77%。

装修业务:收入84万元,较上年同期7644.11万元,同比暴跌98.9%。

具体来说,天宸在上海闵行区的“天宸健康城”项目,本期卖了11套房。虽然数量不多,但单价不低,毛利率高达43%,直接贡献了6489万元的毛利。

而租赁收入大涨,则是因为他们把闵行银都路的一栋楼——“康复医院”物业——整体租了出去,一租就是20年,租金总收入预计3.88亿。这波操作,堪称“收租王者”。

如果你只看了利润表,可能会觉得天宸“稳得一波”。但翻开现金流量表,画风就有点不一样了: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8亿元(主业还在烧钱,工程款付得多、销售回款还没覆盖支出)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50亿元(核心神操作:卖股票!)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9亿元(还在借钱,银行借款增加了1.69亿)

换句话说,天宸的“滋润”是建立在“金融变现”和“杠杆加持”之上的。没有绿地股票的变现,没有银行借款的输血,这种“躺平”恐怕难以为继。

二、炸裂的细节:2000万本金炒出6个亿?

天宸靓丽的利润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金融操作”撑起来的。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其对绿地控股股票的处置——这笔横跨二十多年的投资,堪称公司不折不扣的“利润调节器”。

早在1998年,天宸股份就入股绿地控股,初始成本仅2255万元。随着绿地2015年借壳上市,这笔“化石级投资”价值一路飙升,截至2024年末账面价值已高达6.54亿元,浮盈极其惊人。

更关键的是,绿地多年来一直是天宸股份的“现金奶牛”。其分红贡献构成了天宸利润的核心部分:分红多,天宸就赚得多;分红少,天宸利润就骤减。例如2022年,由于未收到绿地分红,天宸净利润暴跌超七成。

面对2025年绿地股价的持续下行,天宸开始果断减持。本期收回现金1.74亿元,不仅让投资现金流由负转正,还实现了部分止盈。即便以当前价格计算,这笔2000多万的投资如今仍价值3亿多,回报惊人。

可以说,没有绿地这只“利润奶牛”,天宸恐怕很难在黑铁时代还笑得出来。

而本期卖出更像是部分止盈,同时为天宸在寒冬中提供了宝贵的现金弹药。这是一场“老祖宗给饭吃”的资本变现,展现了管理层在现金流管理上的务实(或者精明)。

三、历史的迷局:从“无主业公司”到“新能源追梦人”

回顾天宸股份的发展历程,可谓一部“主业迷失史”。自2010年之后,公司就走上一条靠投资收益为生的路,“无主业”成为其鲜明标签。

2015年,公司号称要重组收购环保公司;2016年,又转向教育产业,但两次尝试均告失败。2021年,大健康概念火热,叶氏父子宣布将改造酒店为医院,股价应声涨停。

然而还没等大健康做出名堂,2024年5月公司又宣布拟投资116亿元进军芜湖光伏储能项目,并表示这是“长期谋划”的结果——耐人寻味的是,2023年天宸总营收还不到3亿。

这种没有主业的情况,甚至引发交易所质疑。2022年天宸营收2.44亿,其中九成来自房地产销售,且全部集中在第四季度确认。如果扣除这部分,公司极可能触及退市指标。

四、储能的故事:画饼充饥,还是真香预警?

天宸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新能源储能业务”,号称在芜湖搞产业基地、推进供应商洽谈、做好项目储备……

听起来很美好,但翻开账本一看:

子公司“天宸绿色能源科技(芜湖)有限公司”

总资产1.44亿元

净利润-629万元

营业收入:0

是的,目前还在纯烧钱阶段,没有一分钱收入。这也难怪管理层在“风险提示”里写:“储能行业竞争激烈,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公司面临无法占有份额的风险。”

翻译一下:“咱们还在摸索,能不能成,看命。”

天宸中报的诉讼还有彩蛋,草坪公司不还地,居然还要赔钱?

他们之前把一块地租给“上海艺然草坪公司”种草坪,合同到期后对方不还地,还在地上堆满了建筑垃圾。天宸一怒之下告上法庭,要求对方清运垃圾、修复土壤。

结果一审败诉,天宸不服,继续上诉。

二审连带把草坪公司以及中国平安、中建八局等四家单位一起告了,要求上述单位赔偿3676万。后法院判决:驳回原告天宸股份的全部诉讼请求。

天宸中报继续写道,公司不服该判决,已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五、地产黑铁时代,“活下来”就是赢家

总结一下天宸的“生存哲学”——卖房、租楼、卖股票。

它没有恒大那种“疯狂加杠杆”的野心,也没有万科那种“转型城市服务”的宏大叙事,更像是一个典型的保守派:守住上海的地产老本,慢慢卖、慢慢租,偶尔炒炒股,不冒进、不折腾。

这种策略在行业巅峰期可能显得“平庸”,但在寒冬里,反而成了一种“生存智慧”。

但长期来看,仅靠存量变现和金融投资,能否支撑一家上市公司的未来?储能的饼什么时候能烙熟?当绿地的分红盛宴逐渐散去,叶氏家族又将依靠什么来讲述新的资本故事?

这些问题,恐怕连天宸自己,也还在摸索答案。

唯一确定的是,在时代的洪流里,能活下来的,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但一定是穿得最暖、包袱最轻的

天宸,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