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膜行业剖析,行业王者紫江新材

用户头像
九叶刀
 · 辽宁  

铝塑膜行业剖析:聚焦固态领域,五家公司对比与前景展望$紫江企业(SH600210)$ $海顺新材(SZ300501)$ $比亚迪(SZ002594)$
固态电池崛起,铝塑膜成为关键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备受瞩目。相较于传统锂电池,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其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2024年,国内多条全固态电池量产线相继投产,如北京亦庄、江西于都的生产线,单条产线产能最高达500MWh,标志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规划,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2030年第二代产品能量密度将突破500Wh/kg,适配高端电动车、无人机及储能系统。
铝塑膜作为固态电池封装的核心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固态电池的电解质硬度高、脆性大,充电时容易膨胀,传统的铝壳或钢壳封装易开裂爆炸,而铝塑膜具有高延展性,可有效缓冲内部应力,减少固态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因体积膨胀引发的结构破裂,提升循环寿命。同时,铝塑膜具备良好的耐穿刺性能,能防止电池因外力损伤导致短路或漏液,保障电池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此外,固态电池对阻水阻氧性能要求极高,铝塑膜的阻隔性能远高于其他材料,且较钢壳/铝壳减重10 - 30%,可间接提升能量密度。从封装工艺来看,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最适合叠片工艺,而非卷绕工艺,铝塑膜的软包结构适配叠片工艺,能最大程度避免弯曲断裂,使电极接触面积更大,离子传输效率更高。
市场数据显示,预计包括半固态电池在内的固态电池出货量将在2030年达到614.1GWh。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对铝塑膜的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EVTank预计,2030年全球铝塑膜的出货量将达到14.7亿平米,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18.3亿元,铝塑膜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五家公司在固态领域的多维对比
紫江企业(600210.SH)
紫江企业通过控股子公司紫江新材切入固态电池产业链,紫江新材在铝塑膜领域深耕多年,目前已是国内铝塑膜头部企业。
在技术研发上,紫江新材针对固态电池在铝塑膜真空气密性、长寿命方面的特殊要求,通过在传统铝塑膜结构外侧表面复合新型树脂层结构,增强了铝塑膜的耐候性、高耐老化、高耐化学品性、可弯曲性强以及抗穿刺性能,已获得相关专利授权 ,其产品氧气透过率<0.1cc/m²·day,耐穿刺性较传统产品提升125%,达到450N/mm。在客户合作方面,紫江新材已与国内众多头部固态电池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是清陶能源、ATL、比亚迪的合格供应商及战略合作伙伴,与天津力神、鹏辉能源多氟多等锂电池知名企业保持稳定合作 ,并与卫蓝新能源、孚能科技进入产品验证阶段,与广汽旗下电池部门推进项目合作。产能布局上,铝塑膜设计年产能达10,160万方,2024年全年实现铝塑膜销量达5128万平方米,其上海基地2024年新增固态电池铝塑膜产能3000万㎡/年(总产能达1.2亿㎡) 。
中仑新材(301565)
中仑新材是全球少数掌握铝塑膜尼龙层技术的企业,在固态电池专用BOPA膜材上取得关键突破。其技术适配固态电池高阻隔需求,能够有效提升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固态电池领域,中仑新材凭借其技术优势,已成为璞泰来明冠新材等主流厂商的核心基材供应商。公司拥有动态产能调度机制,可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随着固态电池市场的进一步拓展,2025年产能利用率有望达90%以上,发展潜力巨大。
华正新材(603186)
华正新材采用独家干热复合技术,大幅提升材料性能,产品氧气透过率<0.1cc/m²·day,耐穿刺性较传统产品提升40%,通过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的产品级验证。针对固态电池,华正新材的技术优势同样明显,其产品性能的提升能够满足固态电池在阻隔性、耐穿刺性等方面的严格要求。成本方面,华正新材较日企低30%,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2025年Q2量产目标明确,凭借其技术和成本优势,全球份额有望冲刺15%,在固态电池铝塑膜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海顺新材(300501)
海顺新材铝塑膜设计产能1.2亿平方米,为国内上市公司中最高,具备规模优势。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重点配套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客户资源优质且稳定。公司募投的“年产8000吨功能性新材料项目”中,包含3000吨功能PP薄膜和5000吨涂布型镀氧化铝薄膜,重点服务于锂电池软包封装,尤其是高阻隔性、耐化学性要求较高的固态电池领域。目前流通市值仅21亿,若能复制恩捷股份成长路径(锂电隔膜龙头市值超千亿) ,未来估值弹性巨大。
新纶新材(002341)
新纶新材常州基地850万方/月产能达产,在动力铝塑膜国内市占率高达87%,占据主导地位,客户涵盖LG、比亚迪等知名企业。虽然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开资料中其技术突破宣传相对较少,但凭借其在动力铝塑膜市场的强大地位和客户基础,在固态电池铝塑膜市场发展中也具备一定优势。若5条产线满产,年利润可达4.3亿元,2025年营收占比或超40%,盈利能力较强,未来有望在固态电池铝塑膜市场分得一杯羹。
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未来可期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铝塑膜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技术层面看,虽然各企业在铝塑膜技术研发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不断投入研发以满足固态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例如,氧化物固态电池可能转向金属封装(如辉能科技),铝塑膜需求存在被替代的风险。同时,部分中低端和全部高端铝塑膜原材料依赖进口,铝塑膜厂商在产业链中处于被动地位,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波动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盈利。
市场竞争方面,随着固态电池铝塑膜市场前景逐渐明晰,越来越多的企业可能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2025年国内规划产能超20亿平方米,可能引发价格战,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客户集中度也是部分企业面临的问题,如紫江新材前三大客户占比超60%(2023年数据),客户议价能力强劲可能影响企业利润空间。
尽管面临挑战,但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可关注技术验证突破企业(如华正新材、中仑新材),中长期可布局产能龙头(如海顺新材)及客户绑定深度企业(如紫江新材)。各企业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市场开拓,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