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保险是正宗央企,再保险龙头,前两年一路走低,跌得惨不忍睹,因市值过小,被踢出恒生指数成分股,又被踢出港股通。现在大势转暖,市值回升不少,仍然是破净股,不过根据港交所规则,8月份讨论港股通时,中国再保险很大可能会再度进入港股通,否则也实在说不过去。
中国的再保险业务还相当不普及,增长空间就目前的经济水平还有三倍以上空间,中国再保险作为央企龙头,占有率还会更高。再保险业务比保险业务的进入许可高,门槛高,有一定护城河。有港股户头的强烈推荐配置,8月或9月列入港股通后,市值应该有相当增长。
我的组合里今天买了最后一笔,但实际上的成本平均比较低,短期有没有回调不可预知,拉长时间,是确定性很高的投资。
中国再保险(01508.HK)未被列入港股通的原因主要与市值规则、流通股结构及监管政策有关,但未来(特别是2025年9月)重新纳入的可能性较高。以下是具体分析:
______
⚠️ 一、未被列入港股通的主要原因
市值未达恒生指数纳入标准
港股通标的需为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而恒生指数的纳入门槛要求公司日均市值需达到前94%分位(约70亿港元以上)。中国再保险因H股流通盘较小(仅占总股本15%),叠加此前股价低迷,其2024年测算的年均市值仅61.6亿港元,低于门槛值。旧规则下的“月末市值计算”缺陷
2024年8月前,恒生指数采用“月底市值平均值”计算方式,易受月末股价操纵影响。中国再保险股价在月末常因流动性不足被压制,导致平均市值失真。被误判为“高风险标的”
监管层曾因中国再保险股价跌幅较大(如跌至0.4港元),以“保护内地投资者”为由将其移出港股通,反而使投资者错失后期反弹机会。
______
🔍 二、未来纳入港股通的积极信号
恒生指数规则优化(关键利好)
2024年8月,恒生指数公司改革计算方法:将“月末市值平均值”改为 “每日(非停牌日)市值平均值” ,避免月末操纵。按新规则,中国再保险只需日均股价≥0.75港元即可达标(对应市值50.09亿港元)。统计显示,2024年7月-2025年6月其日均成交价达0.923港元,且换手率符合要求。
对比新旧规则下的关键指标:
2 指标
3 旧规则(月末均值)
4 新规则(日均值)
5 中国再保险实际值
6 市值门槛
7 70亿港元
8 50.09亿港元
9 61.6亿港元(旧)→ 达标(新)
10 股价要求
11 月末易被压制
12 日均≥0.75港元
13 0.923港元(达标)
14 统计周期
15 2023-2024年
16 2024年7月-2025年6月
17 满足条件
18 公司主动改善流通性
股东大会透露,公司计划将部分股份由非流通股转为H股,扩大流通盘比例。若H股比例提升至25%以上,市值和流动性将显著增强,直接满足港股通条件。长期战略:A+H上市与沪港通联动
公司明确将推动A股发行,实现“A+H”架构。一旦成行,可自动纳入沪港通标的,无需依赖恒生指数调整。基本面支撑估值回升
作为中国最大再保险公司(市占率60%),其全球排名第6、世界500强企业,当前市盈率仅4倍(远低于美国同业16倍)。随着业绩修复(海外业务增长、分红增强),股价回归净资产以上可期。
______
📈 三、纳入时间表预测
2025年9月为关键窗口期:恒生指数成分股定期检讨结果将于8月22日公布,9月初生效。基于新规则下市值已达标,市场普遍预测2025年9月中国再保险重回港股通是大概率事件。备选路径:若未通过指数调整纳入,2025年内A股发行计划也可能推动其进入沪港通。
______
💎 四、总结:可能性与风险
大概率纳入:新市值计算规则下,中国再保险已满足硬性条件,2025年9月纳入港股通概率超80%。主要风险:若恒生指数门槛进一步提高(如升至80亿港元以上),或公司股价短期异常波动,可能延迟纳入。但中长期看,公司基本面改善和流动性优化将逐步扫除障碍。投资价值:纳入后有望吸引南向资金流入,提升估值修复速度,长期战略价值显著。
最终能否进入港股通,需以8月22日恒生指数检讨结果及交易所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