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劲刚(SZ300629)$ 新劲刚(300629)估值分析:是否被低估?
一、核心业务与增长逻辑
新劲刚当前主营业务聚焦军工电子(射频微波产品)和军工新材料(热喷涂、吸波材料等),2023年军工电子收入占比超97%。其核心增长逻辑包括:
军工信息化需求爆发:公司核心产品数据链模块及组件占据近70%细分市场份额,深度绑定电科系院所,2024年斩获超4.8亿订单,产能排至2026年。机构预测2025年数据链业务收入或突破10-15亿,贡献利润10亿级别。
低空经济与军贸出口潜力:低空监视雷达、反无人机系统已落地深圳试点,2026年收入或达6亿;军贸出口(如反无人机网捕系统)因管制宽松,利润率高于国内业务,2025年预计贡献1亿收入、5000万利润。
国产替代与技术壁垒:军用射频微波领域竞争格局集中,公司技术对标光启技术,毛利率长期维持在60%以上。
二、估值对比与市场预期
传统业务估值:根据2023年数据,传统军工电子业务(宽普科技+仁健微波)净利润约1.6-1.8亿,按30-40倍PE计算,对应市值50-72亿。
新业务增量估值:
数据链业务:2025年预计收入10-15亿,按10倍PS(市销率)或100亿市值;
低空经济:2026年收入6亿,按15倍PE对应90亿市值;
军贸出口:2025年利润5000万,按20倍PE对应10亿市值。合计潜在市值:50亿(传统)+100亿(数据链)+90亿(低空)+10亿(军贸)=250亿。截至2025年8月,公司市值约50亿(按股价19.69元、总股本1.82亿计算),存在显著折价。
行业对比:军工电子行业平均PE约40-60倍,公司当前动态PE仅15倍(2025年预测净利润2.5亿对应PE 19.5倍),显著低于同行。
三、财务与风险因素
财务表现分化:
优势:毛利率长期超60%,资产负债率低(15%-16%),现金流稳定;
隐忧:2024年三季度营收增速放缓至5.26%,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例升至116%,信用减值损失侵蚀利润。
增长持续性待验证:2024年订单高增但收入确认滞后,需关注2025年财报验证产能释放节奏;低空经济与军贸业务尚处早期,贡献规模存在不确定性。
市场分歧点:当前机构持仓占比约9.52%,但无明确评级覆盖,反映市场对其高弹性逻辑尚未形成共识。
四、结论:估值存在低估,但需警惕风险
低估逻辑:按分部估值法,公司合理市值应在250亿以上(对应股价137元),当前市值仅50亿,存在5倍上行空间。核心支撑为军工数据链的确定性订单及低空经济的蓝海市场。
风险提示:
订单交付不及预期导致业绩增速下滑;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可能引发利润波动;
新业务拓展进度滞后或技术替代风险。
综合建议:短期看,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强安全边际;中长期需跟踪订单兑现及新业务落地情况,若业绩持续高增,估值修复空间巨大。投资者可结合风险偏好,在回调中分批布局,并密切关注2025年财报关键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