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存储芯片行业从 “价格冰封期” 猛踩 “复苏油门”,当 AI 算力缺口倒逼国产 GPU 撕开海外垄断裂缝,东芯股份以 “存储筑底扛周期 + GPU 破局开新篇” 的双线战略,精准卡位半导体产业两大核心爆发点。截至 2025 年半年报,9.52 亿元存货(占总资产 27.4%)完成 “惊天逆转”—— 从市场质疑的 “业绩雷区” 蜕变为承接涨价红利的 “利润蓄水池”;而控股上海砺算切入 GPU 赛道,更让其从 “单一存储供应商” 跃升为 “存储 + 计算” 生态巨头,直接叩开千亿级算力市场的大门。
当前半导体产业正迎来 “国产替代深化” 与 “算力革命爆发” 的双重浪潮,这不是偶然的行业波动,而是决定未来十年竞争格局的 “时代级机遇”—— 东芯的双线布局,正是踩中了这两大命脉。
长期以来,三星、美光、铠侠等海外巨头垄断全球 80% 以上存储市场,国内终端企业深陷 “供应链安全焦虑”。如今,随着《“十四五”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倾斜(研发补贴最高覆盖 50%、税收减免延长至 10 年),叠加国内智能手机(占全球 30% 出货量)、新能源汽车(占全球 60% 产量)的 “去海外依赖” 需求,本土存储厂商份额正从 5% 向 15% 猛冲。东芯股份全产品线(SLC NAND/NOR/DRAM)+ 全场景(消费 / 工业 / 车规)布局,成为这场突围战的 “核心玩家”。
海外对高端 GPU 的封锁持续升级(英伟达 H100、AMD MI300 受限),国内 AI 算力需求却呈 “指数级爆发”——2025 年国内 AI 算力需求将达 300EFLOPS,而国产 GPU 供给仅能满足 10%,千亿级缺口亟待填补。更关键的是,地方政府密集出台 “算力补贴政策”(上海对国产 GPU 采购补贴 30%、深圳最高补贴 5000 万元),为国产 GPU 商业化按下 “加速键”。东芯控股上海砺算,正是抓住了这一 “窗口期”,直接切入算力国产替代的核心赛道。
存储业务是东芯的 “基本盘”,但在行业复苏期,它不再是 “被动跟随周期”,而是通过 “涨价 + 车规 + 存货重估” 的三重共振,主动打造 “业绩爆燃引擎”。
存储行业 “底部反转” 已从预期变为铁证,东芯三大产品同步涨价,逻辑清晰且可验证:
SLC NAND:二季度需求率先反弹,价格已环比上涨 5%;下半年消费电子(智能手机换机潮)、汽车电子(智能座舱放量)需求双重发力,叠加公司 1xnm 制程量产(成本降低 18%),行业预测三季度涨幅将飙至 8%-10%,成为 “涨价先锋”;
NOR Flash:头部厂商已明确宣布 “每月提价 3%”,东芯 “随行就市” 策略直接跟进;更关键的是,48nm/55nm 中高容量产品落地,精准匹配车规、工业等高毛利场景(毛利率比消费级高 20 个百分点),涨价收益翻倍;
DRAM:受 DDR4 行业涨价 15% 的带动,DDR3 产品价格已小幅回升;下半年 AI 服务器、汽车电子对存储容量的需求暴增(单车存储从 L2 级 20GB 升至 L3 级 40GB),DDR3 涨价空间进一步打开,而公司 “MCP + 自研 SLC NAND” 组合,更形成 “低成本 + 高性能” 的差异化杀招,市占率持续提升。
如果说涨价是 “周期红利”,车规则是东芯 “穿越周期” 的核心底气 —— 在智能汽车浪潮中,其车规存储业务已筑起高壁垒:
产品全认证:SLC NAND、NOR Flash、MCP 全系列通过 AEC-Q100 车规认证,覆盖 ADAS 系统、智能座舱、车身控制等核心领域,是国内少数能满足 L3 级智能驾驶需求的存储厂商;
客户硬突破:已打入国内 5 家头部整车厂白名单,海外 3 家 Tier1 供应商资质认证进入最后阶段,多款车型实现量产;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 40%,单车存储容量翻倍,车规业务营收占比将从 12% 飙升至 20%;
盈利高溢价:车规存储单价比消费级高 30%-50%,毛利率突破 25%(消费级仅 15%),相当于 “卖 1 颗车规芯片 = 卖 2 颗消费级芯片”,直接拉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 3-5 个百分点。
此前被市场担忧的 9.52 亿元存货,如今成为 “业绩加速器”,三大效应凸显:
减值压力清零:存储价格回升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减少 8000 万元,甚至可能出现 2000 万元减值转回,直接增厚利润;
成本优势锁定:采用 “加权平均成本法”,提前锁定低价代工产能,在大陆代工厂稼动率超 90%、代工价上涨 10% 的背景下,东芯成本端纹丝不动,涨价红利 100% 传导至利润;
周转效率飙升:二季度存货周转天数较一季度减少 12 天,“存货变现 + 价格上涨” 的双重收益持续兑现,仅存货重估一项,就能为下半年贡献超 1 亿元利润。
控股上海砺算(持股 35.87%)不是简单的 “业务拓展”,而是东芯 “估值重塑” 的关键一步 —— 它让东芯从 “存储玩家” 升级为 “算力巨头”,直接切入千亿级 AI 算力赛道。
上海砺算 GPU 绝非 “低端替代”,而是对标国际主流的 “国产标杆”,核心优势在于 “全栈自主可控”:
架构自主:基于自研 TrueGPU 天图架构,从计算核心到指令集 100% 自主设计,彻底摆脱对 CUDA 架构的依赖,避免 “硬件能造、软件卡壳” 的困境;
性能硬核:7G100 系列在 benchmark 测试中,4K 分辨率下 3A 游戏帧率达 60 帧,同时支持 DeepSeek-R1 8B 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是国内首款兼顾 “图形渲染 + AI 计算” 的中高端 GPU;
生态自建:自主研发驱动程序、编译器等软件栈,已与 10 家行业应用厂商达成合作,解决 “有硬件无软件” 的落地难题,为政企、金融、工业客户铺路。
当前 AI 算力需求从 “云端训练” 转向 “边缘推理”,上海砺算 GPU 踩中这一痛点,商业化路径清晰:
消费端:AI PC 风口:2025 年全球 AI PC 渗透率将突破 30%,出货量超 1 亿台,7G100 系列可满足本地 AI 计算需求(如实时图像生成、语音优化);若打入联想、华为供应链,单产品年营收将突破 10 亿元;
行业端:多场景放量:云游戏(用户超 6 亿)、云渲染(影视 / 建筑领域需求年增 40%)、数字孪生(工业仿真缺口大)等场景,已启动客户送样;仅工业数字孪生一个场景,就有望实现 5 亿元年营收。
东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存储与 GPU 的协同”—— 这是纯存储或纯 GPU 厂商无法复制的壁垒:
技术互补:存储是 GPU 的 “数据粮仓”,GPU 是存储的 “价值引擎”,二者结合实现 “数据存储 - 高效计算 - 价值变现” 的闭环,比单一产品方案效率提升 30%;
场景落地:针对智能座舱,推出 “车载存储 + GPU 渲染” 一体化方案,支持多屏交互、AR-HUD 功能,客户采购成本降低 15%,粘性大幅提升;
成本优化:协同研发降低终端功耗 20%,比 “外购存储 + 外购 GPU” 的组合方案更具竞争力,加速商业化落地。
东芯的投资价值,在于 “短期有业绩、中长期有故事”—— 估值逻辑正从 “周期股” 向 “成长股” 跃迁,空间彻底打开。
2025 年下半年,存储涨价带动毛利率从 16% 升至 20% 以上,车规业务贡献增量收入,存货重估增厚利润,预计下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50% 以上;
参考兆易创新、北京君正等可比公司(平均 PB 3.5 倍),东芯当前 PB 仅 2.8 倍,估值修复空间达 25%,短期弹性触手可及。
若上海砺算 GPU 实现商业化突破(年营收超 10 亿元),叠加 Wi-Fi7 芯片(研发顺利,瞄准高带宽 IoT 场景)打入头部客户,东芯将升级为 “存储 + 算力 + 通信” 的平台型企业;
届时估值逻辑将从 “存储周期股” 转向 “AI 算力成长股”,参考国产 AI 芯片厂商平均 PS 60 倍,仅 GPU 业务就可支撑 600 亿元市值,叠加存储业务的 300 亿元估值,公司整体市值有望突破 900 亿元,较当前实现翻倍增长。
$普冉股份(SH688766)$ $香江控股(SH600162)$ $怡亚通(SZ002183)$ 华建集团 安培龙 美利信 汉威科技 润禾材料 长飞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