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期回调与市场情绪
截至2025年8月28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HSSCID)自年内高点回调近10%,多只成分股5日跌幅超两位数,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龙头股高位滞涨。
调整主因包括:
• 获利盘回吐:作为年内表现最佳板块之一,指数年内涨幅仍达89.7%(截至8月26日),短期技术性抛压显著。
• 中报业绩分化:部分企业中报盈利不及预期,如康方生物依沃西海外III期数据未达目标,引发市场对基本面兑现的担忧。
• 海外政策扰动:特朗普政府拟推动药价谈判及加征关税,导致全球医药股承压,情绪传导至港股。
2. 指数编制优化提升“纯度”
2025年6月30日,指数剔除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等5家CXO企业,成为全球首个“纯度”100%的创新药指数。
调整后:
• 成分股聚焦:前十大权重股集中于信达生物(18.01%)、百济神州(16.1%)、康方生物(13.5%)等核心药企,剔除CXO后行业集中度提升。
• 历史业绩优化:回溯数据,调整后指数年化收益率较原指数提升30%。
8月11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正式调整生效,通过在编制方案中剔除CXO,成为首批“纯度”100%的创新药指数,更加精准地反映我国创新药企的整体表现。根据模拟测算,剔除CXO后指数历史业绩将得到明显提升,指数发布日以来,修订版方案的指数业绩分别较原指数提升30%。
1.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国家医保局优化集采政策,扩大创新药准入范围,并通过“丙类药品目录”推动商业保险覆盖高价值创新药,显著改善企业利润预期。
药监部门加速审评审批流程,2025年创新药上市速度同比提升30%,缩短企业研发周期。
2.业绩兑现与盈利拐点
头部企业如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达80.18亿元)、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占比60.66%)等实现收入高增长,部分公司进入盈利阶段。
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企业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2%,亏损收窄至历史低位。
3.国际化突破与BD交易爆发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License-out)金额达608亿美元,超2024年全年水平,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企业通过海外授权获得里程碑付款。
国际合作项目占比超40%,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获全球认可,推动估值重估。
4.资金面支撑与估值修复
南向资金2025年净流入港股医药板块超300亿元,外资同步加仓,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市盈率分位仅20%(截至2025年8月)。
指数修订后剔除CXO企业,聚焦纯创新药标的,估值更纯粹(PE 31.4倍 vs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51.3倍)。
1.百济神州(06160.HK)
核心优势: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年增122%,海外收入占比40%,2025年Q1亏损收窄至9450万元,接近盈利拐点。
近期动态:8月25日宣布与Royalty Pharma达成8.85亿美元首付款的特许权使用费购买协议,但股价因市场对短期利好钝化出现回调。
2.信达生物(01801.HK)
临床进展:PD-1/IL-2α双抗IBI363肺癌数据超预期,摩根大通上调目标价,潜在海外授权预期推动估值修复。
商业化能力: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40%,信迪利单抗累计销售额超100亿元,进入医保放量期。
3.康方生物(09926.HK)
风险案例:依沃西海外III期OS数据未达预期,股价单日下跌10.5%,反映临床数据对短期情绪的冲击。
长期潜力:AK112(PD-1/VEGF双抗)计划2025年ESMO公布数据,若数据积极或催化估值修复。
全行业鸡犬一起升天到开始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掉队。
1.短期调整不改长期趋势
技术性回调:恒生创新药指数自年内高点回调近10%,主因获利盘了结及中报业绩分化,但政策、国际化等底层逻辑未变。
估值安全垫:当前市盈率分位20%,相比2021年高点仍有50%空间,资金逆势加仓ETF(如恒生创新药ETF近5日净流入28亿元)。估值方面,据东吴证券跟踪研究,当前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市盈率位于2019年4月以来31.2%的历史较低位置,且预计热门港股创新药公司将于2025-2027年实现扭亏为盈,板块投资属性凸显。纵向对比,目前恒生生物科技等创新药指数离2021年高点仍有约50%空间。
2.第二阶段行情驱动因素
临床数据催化:2025年9月WCLC、10月ESMO等国际会议将公布国产创新药关键数据(如康方AK112、映恩DB-1311),潜在重磅临床结果或引爆市场。
盈利兑现期:2025-2027年为核心盈利窗口,头部企业有望实现经营利润转正,板块从“估值修复”转向“业绩驱动”。
新技术突破:ADC、双抗、双靶点融合、细胞治疗等领域全球竞争力提升,中国创新药管线估值尚未完全反映。
3.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率:II-III期临床试验失败率超60%,需警惕临床数据不及预期风险(如康方依沃西案例)。
海外政策风险:美国药价谈判及关税政策可能压制创新药出海利润空间。
1.国际化能力突出的龙头:百济神州、信达生物、荣昌生物(海外授权+全球临床布局)。
2.临床数据即将兑现的潜力标的:康方生物(AK112)、荣昌生物(泰它西普)、和誉医药(Pimicotinib)。
3.估值低位的技术平台型公司:药明生物(ADC/CRO)、荣昌生物(双靶点融合/ADC)。
综上所述,2025年创新药牛市远未见顶,短期调整后有望进入以业绩兑现和全球化突破为核心的第二阶段行情,建议关注临床数据催化与估值安全边际较高的标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