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科技巨头正在竞相开发超越单纯减重、全面改善代谢健康的新一代疗法,其中肝脏作为代谢调控核心器官成为主攻方向。
在过去几年里,GLP-1药物在减肥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功,但科学界和医药研发企业已经将目光投向更远大的目标——科学减肥2.0时代。这一新范式不再满足于体重数字的下降,而是追求减肥者各项生理功能的全面修复和提升,尤其是肝脏等代谢关键器官的功能改善。
随着全球肥胖和代谢相关疾病患病率的持续上升——预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33亿成年人受到肥胖影响,生物科技公司正竞相开发新一代治疗方法。这些疗法不仅针对体重控制,更着眼于全面改善代谢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肝病和糖尿病等肥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曾经,减肥药物的评价标准几乎完全依赖于体重下降百分比。然而,科学减肥2.0时代正带来评估标准的根本性变革。功能修复成为新一代减肥疗法的核心指标。
2025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上公布的多项研究显示,治疗目标已从单纯的体重控制转向全面代谢健康恢复。研究人员开始重点关注诸如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炎症标志物减少等更为精细的指标。
杨金奎教授团队在EASD2025上强调,现代糖尿病管理需超越“控糖”本身,转向更全面的“以患者为中心”管理模式,同时兼顾血糖、体重以及心肝肾等合并症的防治。美国糖尿病协会与欧洲糖尿病学会的最新共识已正式将“减重”列为2型糖尿病的管理目标和治疗策略。
这一转变源于一个关键认知:许多肥胖患者不仅需要减轻体重,更需要修复代谢关键器官的功能障碍,尤其是肝脏——这一人体代谢中枢器官。
肝脏在代谢健康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是糖脂代谢的主要场所。当肝脏脂肪堆积过多,会引发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即MASH(曾称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MASH是一种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危险性脂肪肝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衰竭、肝硬化甚至肝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疾病往往隐匿发展,许多患者并不知情,直到出现严重肝损伤才被发现。
面对这一挑战,生物科技企业正在积极开发针对肝脏的直接干预措施。2025年8月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名为ION224的新药在IIb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该药物靶向肝脏中称为DGAT2的酶,从疾病根源发挥作用,既能预防脂肪堆积又能减轻有害炎症。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最高剂量ION224的患者中,约60%的肝脏健康状况出现明显改善,且这些益处的出现无需患者减重。
同样针对肝脏纤维化这一棘手问题,成都中医药大学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双纳米递送系统,将中药活性成分与金属纳米酶结合,实现“抗氧化+促凋亡+诱导衰老”三重协同作用,有效抑制活化肝星状细胞的异常增殖与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
在科学减肥2.0时代,多靶点药物正成为代谢疾病治疗领域最令人兴奋的研发方向。相比单一靶点药物,多靶点激动剂能同时调节多个生理通路,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更全面的代谢改善。
2025年EASD年会上,德国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新型“五重激动剂” 的研发进展。这种创新疗法不仅能激活GLP-1和GIP受体,还包含一种能够激活三种不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分子。
这种五重激动剂的设计思路巧妙地将GLP-1R:GIPR共激动作用的“降低体重、降低血糖”效果,与PPAR激动作用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脂异常”特性进行了有机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泛PPAR激动剂能够精准地靶向递送至表达GIP或GLP-1受体的细胞,实现精准作用,避免全身广泛分布带来的副作用。
中国本土药企也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信达生物开发的玛仕度肽是全球首个获批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已在减重和控糖两大代谢领域同时获批。临床研究显示,接受治疗的患者体重平均下降21%,肝脏脂肪含量下降超过80%,多项代谢指标同步改善。
以下为主要多靶点代谢疾病治疗药物研发进展:
认识到代谢疾病的复杂性,生物科技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联合疗法,希望通过不同机制药物的协同作用,突破单药治疗的疗效瓶颈。
歌礼制药在2025年9月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其脂肪靶向THRβ激动剂ASC47与司美格鲁肽联用在肥胖受试者中,较司美格鲁肽单药减重效果相对提升高达56.2%,并大幅改善了胃肠道耐受性。
歌礼创始人吴劲梓博士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概念验证数据,将为后续肥胖症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的IIb期联合用药研究设计提供关键依据。
大型药企也通过并购加速联合疗法布局。罗氏在2025年9月宣布以高达35亿美元收购89bio,获得其FGF21类似物Pegozafermin5。这种药物不仅具有抗纤维化和抗炎作用机制,还为未来与肠促胰岛素的联合开发创造了机会,与罗氏现有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产品组合产生协同效应。
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Thomas Schinecker指出:“此次收购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在心血管、肾脏和代谢疾病方面的投资组合,并为探索与我们正在筹备的现有项目的组合提供了机会。”
随着纳米技术和靶向递送系统的进步,精准医疗理念正在代谢疾病治疗领域落地生根。研究人员正努力将药物精确送达病变组织和细胞,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团队开发的双纳米递送系统代表了这一方向的前沿进展。该系统利用aHSCs表面高表达的SPARC受体对BSA的高亲和力,实现精准靶向活化肝星状细胞,突破肝纤维化治疗瓶颈。
该系统在体内外均表现出优异的靶向能力与多机制协同治疗效果:一方面激活p53/BCL-2通路诱导aHSCs凋亡,另一方面调控STING通路诱导aHSCs衰老,同时平衡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因子过度分泌。
天然产物也重新成为代谢疾病药物研发的重要资源。厦门大学研究团队发现茶源素HETECHIN®提取物通过多靶点通路改善脂代谢紊乱。这类天然化合物具有多靶点作用特点,与代谢疾病的复杂病理机制相契合,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宝贵资源。
随着创新疗法不断涌现,代谢疾病治疗正朝着个性化和综合管理的方向快速发展。未来治疗方案的选择将不仅基于体重指数,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肝脏健康、血糖状况、心血管风险等多重因素。
国金证券分析师指出,后续市场竞争的核心,将围绕“疗效分层-精准医疗-成本可控”的三角平衡展开,最终推动代谢疾病治疗进入“综合管理”新时代。
这一转变意味着患者将获得更加精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合并明显肝纤维化的MASH患者,可能会选择ION224等靶向肝脏的药物;而对于需要综合代谢改善的肥胖患者,玛仕度肽等双靶点或多靶点药物可能更为合适。
随着更多创新疗法的上市,成本控制与支付体系适配也成为行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未来企业需通过原料药优化、生产工艺改进降低成本,同时探索“按疗效付费”、“商保合作”等创新支付模式,以适配不同支付能力患者的需求。
生物科技巨头们的布局清晰显示了未来十年代谢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罗氏收购89bio、信达生物双靶点药物获批、歌礼制药联合疗法突破等事件表明,多靶点、联合疗法、肝脏重点干预已成为行业共识。
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上市,我们有望看到代谢疾病治疗从单纯的体重控制转变为全身代谢健康整体管理,帮助患者真正实现生理功能的全面修复和提升。
当全身代谢健康整体管理需求迎来爆发期,福瑞股份旗下的FibroScan设备作为肝纤维化无创检测的“金标准”,正站在巨大需求爆发的起点上。
就在2025年8月15日,诺和诺德宣布其司美格鲁肽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伴中重度肝纤维化的非肝硬化成人患者。
这标志着全球MASH治疗正式从“0到1”进入 “1到N”的发展阶段。而在这条充满潜力的产业链上,福瑞股份作为不可或缺的“卖水人”,正在迎来业绩爆发的奇点。
科学减肥2.0时代已经到来,它不再只是关乎体重计上的数字,而是关乎人类代谢健康的全面重建。
我是热谈哥和革命的老农
欢迎大家关注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