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简单、粗暴,中芯国际两融折算率断崖式归零,风控还是助涨市场波动?

用户头像
革命的老农
 · 湖北  

A股市场最近再次因为一个看似专业的金融术语——“两融折算率”而掀起波澜。中芯国际等科技龙头股的折算率从70%突然降至0%,又迅速恢复70%,引发市场剧烈波动,投资者们纷纷质疑:这究竟是必要的风险控制,还是愚蠢简单粗暴的监管行为?

01 事件回顾:券商紧急调整,半导体板块大幅波动

十一长假刚过,A股市场便迎来了一场意外风波。10月9日,不少投资者收到东方财富证券的短信通知,被告知自当日起,信用账户持有的中芯国际折算率从0.70调整为0.00,佰维存储的折算率也从0.50调整为0.00。

这则消息在投资圈迅速传开,引发广泛关注。

紧接着,财联社记者向东方财富证券客服求证,对方确认了这一调整信息,并解释称这是依据交易所规定进行的常规操作。

客服人员表示,根据交易所规定,当个股静态市盈率超过300倍或为负数时,其融资融券折算率需调为0。

令人意外的是,东方财富证券并非唯一采取行动的券商。随后的调查发现,国信、广发、国金等多家券商也同步进行了类似调整。

国信证券早在9月30日就已发布公告,将中芯国际佰维存储等10家上市公司折算率调整为0。 这意味着,此次调整并非个别券商的突发奇想,而是行业内的统一行动。

这一变动迅速波及股市。10月9日午后,半导体芯片板块大幅回落,中芯国际早盘一度涨超9%,最终翻绿收跌0.87%,单日振幅高达11.42%。

次日,半导体板块跌势延续,燕东微跌超11%,晶合集成华虹公司跌超10%,本已脆弱的A股市场再起波澜。

02 规则解读:市盈率超300倍的自动触发机制

面对市场质疑,券商们一致指向了已有的规则体系。实际上,这一调整并非随意决定,而是基于2016年修订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 。

根据细则规定,被实施风险警示、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证券,静态市盈率在300倍以上或为负数的A股股票,以及权证的折算率应为0%。

这一规则自2016年实施以来一直沿用,2023年沪深北交易所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时也保留了这一规定。

从数据看,中芯国际佰维存储确实触碰了这条红线。截至10月9日收盘,中芯国际静态市盈率为300.44倍,佰维存储的静态市盈率更是高达308.97倍。

值得注意的是,当中芯国际股价在10月9日盘中升至153元高点时,其市盈率一度达到330.95倍,远超规定标准。

事实上,市场上类似情况的股票并不少见。根据Wind数据,截至10月9日,两融标的中有203只股票的静态市盈率超过300倍。

更有券商人士透露,当前市场中因静态市盈率不符合要求而被下调两融折算率的股票数量已超千只。这表明,中芯国际并非特例,只是遵循同一规则下的正常调整。

03 风控逻辑:去杠杆背后的谨慎管理哲学

融资融券业务作为证券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其风险管理一直受到监管部门和券商的高度重视。两融折算率调整背后的风控逻辑究竟是什么?

从本质上看,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去杠杆。当一只股票的估值过高(市盈率超过300倍)或为负值时,意味着其投资风险显著升高。

如果继续允许投资者以这些高估值股票作为抵押品融资,相当于在高风险资产上叠加杠杆,一旦股价回调,将引发连锁反应。

券商人士指出,该规则的核心逻辑是以风险控制为原则,对估值较低的股票保留杠杆空间,对估值较高的股票剔除杠杆,以此降低业务风险。

这种机制体现了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谨慎原则。通过设定明确的量化指标(300倍市盈率),券商可以及时减少对高估值股票的风险暴露。

从宏观角度看,这一机制与A股市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相契合。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教训让监管层对杠杆风险格外警惕,随后出台了一系列去杠杆措施,包括2016年的两融规则修订。

事实上,这种调整是双向动态的。当股票市盈率从高位回落至合理区间时,券商也会相应上调其折算率。这正是中芯国际案例中出现的“突然恢复至70%”的情况。

04 争议焦点:规则简单执行还是市场过度干预?

此次中芯国际两融折算率归零事件,引发了市场各方的激烈讨论。争议的焦点在于:这种基于单一指标的调整方式,是否过于简单粗暴?

支持方认为,这是遵循既定规则的必要风控措施。上海某券商人士表示:“这是券商依据交易所规则开展的常态化操作,该规定自2016年起实施,并沿用至今,A股市场保持一致,并非只针对某个行业或者板块。”

在他们看来,明确、透明的规则比主观判断更为公平,也能避免道德风险。

然而,反对方则指出,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存在多重问题。

第一,静态市盈率作为单一评判指标是否科学?静态市盈率主要反映过去业绩,无法充分体现成长性企业的未来价值。特别是对于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高市盈率可能包含市场对其未来的良好预期。

第二,规则执行是否考虑了市场实际情况?中芯国际作为中国芯片产业的龙头企业,肩负着国产替代的战略使命。近期半导体板块表现强劲,年内累计大涨57.19%,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产业前景的认可。

第三,调整的时机和方式是否加剧了市场波动?多家券商在相近时间内对同一批股票集中调整,无疑会形成叠加效应,放大市场波动。

05 影响分析:短期波动与长期制度优化

中芯国际两融折算率归零事件,既揭示了当前A股市场制度建设的不足,也提供了反思与优化的契机。

从短期看,这一事件对市场造成了明显的扰动。半导体板块的集体回调,以及中芯国际自身股价的大幅波动,都表明此类调整对市场情绪的影响不可小觑。

对于持有相关股票的投资者来说,折算率归零意味着他们无法再以这些股票为抵押品获取融资,可能迫使他们减持头寸或追加其他保证金,从而形成被动抛压。

从中长期视角,此事件也折射出A股市场制度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其一,规则的前瞻性与适应性有待提升。2016年制定的规则在2025年的市场环境中是否仍然完全适用?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类似的高成长、高估值企业,制度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这一趋势。

其二,风险防控与市场稳定的平衡艺术。风险控制无疑是必要的,但执行方式可以更加精细化。例如,是否可以考虑设置缓冲带而非硬性阈值?或者引入动态市盈率、市销率等更多元化的估值指标?

其三,政策透明度和预期管理的重要性。如果调整是常规操作,券商和交易所应加强事前沟通,避免市场对常规操作产生过度反应。

06 国际视野:海外市场两融风控的借鉴意义

纵观全球成熟市场,融资融券风险控制已是标准实践,但具体操作方式各有特色,值得A股市场借鉴。

美国市场采取的是更为细化的保证金比例制度。金融业监管局(FINRA)和交易所会设定初始保证金要求,但券商通常会根据个股风险特征进一步调整维持保证金比例。

与A股“一刀切”的折算率归零不同,美国券商更倾向于采用连续调整的方式,根据市场波动率、流动性等多因素动态调整保证金要求。

香港市场的风控机制也值得关注。港交所与券商会根据个股特点、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定期及不定期调整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名单及折算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熟市场普遍注重过渡期安排。对于需要调整保证金要求的证券,通常会给予投资者一定的缓冲期,让投资者有时间重新安排自己的投资组合,避免被迫在短时间内集中平仓。

这种安排既尊重了市场规律,也给予了投资者足够的应对时间。

此外,海外市场还更加重视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他们对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并通过压力测试等方式确保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从效果来看,成熟市场的风控机制同样有效,但由于采用了更加平滑的调整方式,对市场的人为冲击相对较小。

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风控措施完全可以更加精细化、透明化。比如,引入过渡期安排,给予投资者足够的调整时间;或者考虑增设更多元化的风险评估指标,避免单一市盈率指标的局限性。

市场稳定的核心在于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两融折算率调整不应成为投资者心中的“不定时炸弹”,而应是市场理性估值、健康运行的辅助工具。

我是热谈哥和革命的老农

欢迎大家关注和评论

$中芯国际(SH688981)$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今日看盘# #热门话题#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