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AI算力芯片,人们总会想到英伟达的辉煌,却少有人注意到支撑它飞向巅峰的两只翅膀——台积电与淳中科技。
在全球AI算力芯片的激烈竞争中,英伟达凭借其强大的GPU芯片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然而,这家芯片巨头背后却依赖着两家看似不相称的核心供应商:一家是举世闻名的台积电,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另一家则是相对名不见经传的淳中科技。
这两家企业在英伟达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却分别处于产业链的不同位置,形成了英伟达问鼎AI算力霸权的双重支柱。
01 双重支柱:英伟达的隐形供应链战略
英伟达在AI算力芯片领域的成功,不仅源于其卓越的设计能力,更在于其精心构建的供应链体系。这个体系如同一个金字塔,塔尖是英伟达,塔基则是遍布全球的供应商,但核心中的核心却只有两家——台积电与淳中科技。
台积电与淳中科技分别代表了英伟达供应链战略的两个极端:前者负责芯片的尖端制造,后者保障芯片的可靠测试。
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其与英伟达的合作关系广为人知。从7nm到5nm,再到4nm和更先进的制程,台伟达的每一代GPU都深度依赖台积电的工艺技术。
而淳中科技则是英伟达供应链中一颗不为人知的明珠。这家中国公司已取得英伟达的合格供应商代码,有资格直接向英伟达供货,并且在测试检测环节扮演着关键角色。
02 台积电:制程技术的绝对掌控者
台积电在英伟达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源自其在先进制程上的绝对领先。当英伟达设计出越来越复杂的GPU架构时,只有台积电能够将这些设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芯片产品。
黄仁勋在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台积电的TSMC Arizona美国先进生产基地项目已规划到6座晶圆厂和2座先进封装设施,而英伟达正是其主要需方之一。
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第一晶圆厂具备5-4纳米级制程制造能力,考虑到市场需求,首批英伟达产品很可能会是Blackwell架构AI GPU。
这不仅体现了台积电的制造能力,更显示了其与英伟达的战略绑定之深。
更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有望率先导入台积电明年下半年量产的A16制程,这将是AI应用第一次主导台积电最先进制程。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了英伟达在制程技术上始终领先竞争对手一到两个身位。
03 淳中科技:测试环节的隐形冠军
如果说台积电是英伟达供应链中的明星,那么淳中科技则是不为人知的隐形冠军。这家公司在公众视野中相对低调,却在英伟达的GPU测试环节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淳中科技与英伟达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测试与检测平台、转接卡供应以及仿真测试卡供应。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环节,却是确保英伟达GPU品质与可靠性的关键。
特别是在液冷测试设备方面,淳中科技已成为英伟达不可或缺的伙伴。该公司已确认为英伟达GB300芯片液冷测试设备的供应商,甚至被称为“中国大陆唯一英伟达液冷测试设备供应商”。
淳中科技的技术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原子结合一体化散热方案,通过铜/铝金属基底与芯片表面直接原子级键合,将界面热阻降至0.01–0.03 cm·K/W,较传统方案降低50%以上。
在AI芯片功耗不断攀升的今天,这一技术成为确保芯片稳定运行的关键。
04 技术壁垒:为何是这两家企业?
在众多供应商中,为何只有台积电和淳中科技能够成为英伟达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答案在于它们各自建立的高技术壁垒。
台积电的技术壁垒源于其在先进制程上的巨额投入和技术积累。半导体制造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建设一座先进的晶圆厂动辄需要上百亿美元的投资。
而台积电不仅在资金上投入巨大,更在技术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从FinFET到GAA,从硅片到封装,台积电在每一个环节都积累了深厚的专利和技术。
淳中科技则是在特定细分领域构建了专业壁垒。该公司的核心专利CN119170583A覆盖原子扩散键合工艺,国际专利PCT/CN2023/087915布局美/日/韩,有效期至2044年。
这些专利保护使得淳中科技在芯片测试领域形成了暂时的垄断地位。
此外,淳中科技还投资了定制真空热压设备(精度0.1μm)和等离子体原位清洗系统等专用设备,这些专业设备的价值高达每台200万美元,构成了进入该领域的资本壁垒。
05 协同效应:双翼如何助推英伟达起飞
台积电与淳中科技在英伟达供应链中并非简单的替代或竞争关系,而是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共同确保了英伟达GPU从制造到测试的全流程优化。
台积电确保芯片的制造品质,淳中科技则验证芯片的可靠性与性能,两者如同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两个环节,缺一不可。
这种协同在英伟达最新一代的Blackwell架构芯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台积电负责芯片的前端制造,而淳中科技则提供液冷老化测试设备及AI检测平台,确保芯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稳定性。
两家公司的地理布局也形成了有趣的互补。台积电的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台湾,但正在向美国亚利桑那州扩张;而淳中科技则在中国大陆建立基地,同时准备在海外建立年产100万套检测设备的基地,产能规模可满足英伟达GB300系列及后续RUBIN系列80%以上的测试需求。
这种全球布局使得英伟达能够在世界主要市场都能获得及时的技术支持和供应链保障。
06 未来挑战:双支柱格局的可持续性
尽管台积电与淳中科技目前构成了英伟达供应链的双支柱,但这一格局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变数。
台积电的地缘政治风险是其最大的潜在威胁。随着半导体产业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台积电身处中美科技交锋的前沿,其生产基地的地理分布和政治风险直接影响英伟达的供应链安全。
淳中科技则面临着技术迭代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随着芯片功耗的持续攀升,测试技术需要不断革新,一旦淳中科技无法跟上技术发展步伐,就可能在竞争中落后。
此外,淳中科技自己也承认,其与英伟达的业务合作还受到“客户产品迭代及适配测试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业务推进严重不及预期的风险”。事实上,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未形成收入,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即使是在热门领域的合作,也存在着不确定性与风险。
从更大的市场格局看,英伟达自身也面临着反垄断的压力。2024年8月,美国司法部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主要关注其是否在销售AI芯片过程中滥用市场主导地位。
这一调查可能对未来英伟达的供应链策略产生影响。
在全球AI算力竞争的棋局中,英伟达凭借台积电的制程技术与淳中科技的测试能力,构建了难以撼动的供应链壁垒。台积电确保了芯片的极致性能,淳中科技则保障了芯片的可靠运行,这一明一暗两大支柱,共同支撑起英伟达的AI算力霸权。
未来AI算力战争的胜负手,或许不仅在于谁能设计出更好的芯片,更在于谁能构建更强大、更稳健的供应链体系。
我是热谈哥和革命的老农
欢迎大家关注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