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行,遭中国人寿清仓减持,背后是怎样的利益考量?

用户头像
基本面力场
 · 北京  

9月30日收盘之后,赶在放假前,杭州银行(600926.SH)发布了一份公告,持股5%以下股东中国人寿(601628.SH)此前宣布,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5078.94万股,相当于杭州银行总股本的0.7%;截至此次公告发布时,中国人寿已经如数完成了此次减持。

引起力场君关注的是,中国人寿的计划减持数量,等同于其所持杭州银行的股票数量,也即中国人寿计划清仓减持杭州银行。

可供对比的是,中国人寿的资本布局,其实是非常看重银行业的。就在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集团及一致行动人还通过沪港通买入农业银行(601288.SH)H股,合并持股比例超过10.002%,突破二度举牌线。

那是杭州银行自身特别不受险资待见吗?也不是。尽管杭州银行也存在净息差持续走低的现象,但这是当前银行业的共同面对的挑战,不是差别性的原因。而且就在今年初,新华保险(601336.SH)宣布接盘澳洲联邦银行所持3.3亿股杭州银行股票,交易完成后新华保险将拥有杭州银行5.09%的股份,受让价格为13.095元/股、总价高达43.17亿元。

有意思的是,澳洲联邦银行转让其所持杭州银行股权,也是清仓减持;而新华保险当时的接盘价格,较相关公告发布前一日的收盘价14.59元,有着约10%的折让。从目前的行情来看,截至9月底放假前,杭州银行收盘价为15.27元,新华保险还是小赚的。

如果说澳洲联邦银行清仓减持杭州银行,或许存在其他非商业利益的考虑,那么中国人寿在二次举牌收购农业银行的同时,却清仓减持杭州银行,这又是怎样的利益考量?

对此力场君有两点看法,不知妥否,仅作为与小伙伴们的交流探讨。

有买有卖、有进有出的背后,其实是抓大放小,倒不是抓住大银行、抛售小银行,而是针对持股比例已经较大的投资持续加码,同时清仓掉持股比例小的头寸。核心原因还是在新会计准则IFRS9编制框架下,通过增持至5%以上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保险公司可以更顺利地将投资计入FVOCI科目,以实现隔离股价波动、稳定报表利润的目标。

相反如果持股比例本来就很低,或者也不值得持续买入到5%以上,特别是在已经实现了充分投资收益的背景下,落袋为安则是一个更有利于短期业绩表现的选择。而这或许也是中国人寿选择清仓抛售杭州银行持股的原因,之前曾有媒体报道,据粗略统计,中国人寿投资杭州银行以来,此前曾三次减持合计金额共30.42亿元,算上这次清仓减持的5078.94万股股份和历年的分红,净收益率超过180%。

此外,力场君还觉得中国人寿选择在3季度清仓减持全部杭州银行股票,也与中国人寿自身账面利润承压压力有关,上半年营收小增2.14%、利润总额下滑11.54%的利润表,确实难言好看,也正是需要做好报表数字的时候。

对比交银国际分别在今年4月底和8月底的两份研报,前一份预计2025年和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1020.14亿元和1066.97亿元,后一份研报则预计分别为949.69亿元和1045.36亿元,都有一定幅度的下调。